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初中生的语言个性不仅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反映,同时还是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学生们的个性语言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个性语言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正确指导学生们运用语言,既体现自己的文化修养,又体现自己的人品素质.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必须以"立人"为中心,即要让学生由过去死记语文知识转到通过语言的形式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由过去以传授知识训练为主,转到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本质功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在语文学习中,灵性表现在对语言、文章、文学的灵敏反应并具有新颖而深刻的理解,呈现出生机勃勃、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具有个性鲜明生动独特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灵性,让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熠熠生辉呢?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个性也有了新的诠释.本文就学生语文学习个性的养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中的作用谈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做法,以期通过这些做法.使创新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凸现.  相似文献   

5.
语言个性,即充满个人特点的语言表达。语言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是语文素养高低的一种反映,初中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出现用语的程式化、概念化倾向。这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的语言运用,培养和保护其语言个性,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在语文学习中,灵性表现在对语言、文章、文学的灵敏反应并具有新颖而深刻的理解,呈现出生机勃勃、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具有个性鲜明生动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个性才有创造,有个性才有创新,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是很难在其一生中做出较大成就的.崇尚个性,注重创造正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展现自我、塑造个性的过程,个性化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得以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广大语文教育者日益关注的话题,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探索,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理想的个性化教学,让个性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教育应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并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语言、动作、场景设计上多下工夫,使学生乐学、会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途径。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朗读和运用,笔者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既追求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而青,它对于陶冶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所谓,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个性是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也为了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个性展示,在自主学习中找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作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言教学,对文章的品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语言符号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语文教学要强化文本意识,应摒弃空洞地讲技巧、讲方法、讲情感的做法,把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固化到文本中,让文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载体。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三大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技能教学的束缚,走向智慧鲜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激励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还可以使小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较好的语言感觉,帮助小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文学作品,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乐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强化语汇积累、创设交互情境、注重实践训练,从不同维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语言个性表达学习历练机会,这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直面的问题。小学生语言个性正处于快速形成时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语言成长的环境,并给出具体的引导,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个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文教学中面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的难题.对于教师而言,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品味语言,品出滋味,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语文教师没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学习语言.转换教学观念,用心品读语言,是语文教学走出耗时低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在教学中又该如何转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内容的拓宽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改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其人文性和情感性,要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每一节课堂都应该是学生们的一个生命历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无尽的潜力有待于挖掘,作为教师,我们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显示他们的潜能,那么,他们的生命之河一定会荡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