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董保柱研究员在田间观察德宏的地方优质米品种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优质软米多小穗和双层壳两种水稻育种新材料.经过连续10年的艰难育种攻关,育成了特大型育种单株.  相似文献   

2.
<正>1999年董保柱研究员在田间观察德宏的地方优质米品种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优质软米多小穗和双层壳两种水稻育种新材料。经过连续10年的艰难育种攻关,育成了特大型育种单株。2009年7月1日经德宏州科技局成果科和德宏州科技局科教科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系统发展态势的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发现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为穗长 (y2 ) >每穗粒数 (y3) >千粒重 (y6) >不孕小穗数(y4) >每株穗数 (y3) >植株高度 (y1 ) ,以穗长、每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经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发现藏青 3 2 0 >WB0 7— 97>WB1 9— 97>WBQ64— 97,以比较品种WB0 7— 97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这说明 ,在西藏冬青稞育种及大田栽培中应选择穗长、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西藏林芝青稞的高产育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林芝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青稞品种(品系)的6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公顷穗数穗粒数小穗数千粒重穗长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小穗数是影响林芝地区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林芝地区青稞高产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措施上应主攻单位面积穗数,同时确保其具备株高中等,穗长适中而粗壮、小穗多而籽粒饱满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一)Ⅱ优162 四川省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Ⅱ—32AX蜀恢162育成。适于海拔600米以下一季中稻区或作晚稻种植。199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该组合已示范种植800万亩以上。 亚种间重穗型,属中稻迟熟组合,具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好,抗稻瘟病,适应推广特点。全生育期149天;株高12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亩有效穗15—17万,穗着粒数200粒,结实率80%,  相似文献   

6.
精明的生产者特别注意筛选、购入效益高、走势俏的种子,其中市场新近崭露头角的几种黑小麦特别引人瞩目,市场走销。黑小麦76号为春性,株高85~9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呈纺锤形,顶芒,穗长7~8厘米,每穗有17~18个小穗,每个小穗一般结2~3粒,多的结4粒.每穗结实30~35粒,粒中等大,千粒重35克左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耐早耐湿性强,高抗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成熟时茎秆紫红发亮。熟相好,为中熟或早熟品种。生育期110~130天,适宜春麦区大面积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栽培,南方霜降至立冬播种,每公顷播量120公斤;北方顶凌播种,每公顷播量187.5公斤。中等肥力水平每公顷产3~4.5吨,肥水较好条件下亩产可达4.5~6吨.蛋白质含量20.5%,较晋春9号高  相似文献   

7.
组织培养技术的利用是当今作物育种研究中一个新的开发领域。我们用小麦未成熟胚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通过摸索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获得无性株2千多株,在大田建立起第一代至第四代的无性系鉴定选种圃,约有5万个供选的无性系单株。试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供小麦育种利用。本技术的特点是:供试品种开花后第14—16天取幼穗,每个穗剔去最下部及最上部3—4个小穗,只留中部小穗,在每个小穗中只取基部两朵小花的颖果供试验用,取穗最佳时期在  相似文献   

8.
“米菩萨“的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袁隆平带领他的中国科研队伍,穿越科学的阴霆,赋予世界强大的战胜饥饿的力量。中国的杂交水稻因此被世界称为“东方魔稻“。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城市乡村,大江南北,神州内外,人类永远不再饥饿,他们奔走相告一个传奇的名字——袁隆平。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基因《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  相似文献   

10.
在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将硅列为水稻栽培中氮、磷、钾之后的第四营养元素。我国南方各水稻产区,在硅肥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成效。湖北省自1981年以来,在近20个县市进行试验,水稻施用硅肥,平均亩增产稻谷50kg 左右。水稻是喜硅作物,对硅要求多,每生产500kg稻谷,需吸收二氧化硅60kg,远多于氮、磷、钾三要素吸收的总和。水稻缺硅,穗数减少,发生白穗,结实不良,籽粒上有褐色斑点,穗数减少,易倒伏,病害加重。  相似文献   

11.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008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场,以LB1768为对照,研究了川麦107、川麦44、川麦36、川农培、SN14951等6个小麦育种材料的穗数,小穗数、千柱重等相关的产量因子,旨在通过比较这三个产量因子,得出该材料的产量构成,从而可作为合适的育种亲本,应用到育种中去。其结果如下:川粳18穗数最多;川麦44小穗数最多,川麦36千粒重最高;产量评比结果是川麦44为最优,这为我们在育种时,根据产量构成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冬、春青稞、冬、青小麦代表品种的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籽粒灌浆规律和产量因于构成特点连续四年的系统观察、比较,分析明确了冬青稞的增产机理。证实:(1)苗期持续时间工,生长缓慢极有利于分蘖发生成穗。(2)幼穗分货物别单棱期比春青稞长140和60多天,从而使三联小穗基分化数猛增。典定了粒多大穗的基础,这是冬稞增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品种改良以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探讨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进程和水稻品种性状的变化,并采用水稻成本数据研究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品种改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水稻生产贡献份额达30%。与20年前相比,水稻审定的品种个数增加了1.5倍。抗病虫害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了10%;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了50%。然而,从90年代中后期品种改良对水稻生产的贡献逐渐下降。鉴于此,政府应鼓励育种人员进一步发掘优异种质,提高水稻育种水平,突破目前单产停滞不前的现象,从而更好的为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人类有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主食。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至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至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7
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倍体育种新技术可缩短育种周期,加快新品种的培育,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功地培育出烟草、水稻、小麦、甜椒等新品种。而西瓜花药培养难度较大。我们继1981年首次获得西瓜花粉植株之后,于1982—1984年,在获得花粉植株试管苗的基础上,对其结瓜技术和花粉植株第1、2、3代的生长和结瓜情况做了观察和记载,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蔗地套种西瓜高产技术 (1)选地开厢。选耕层深厚、肥沃疏松、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在冬末春初深翻细(耒欠),分厢开沟,厢宽1.3米,沟宽35厘米,沟深3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厢沟内种甘蔗,厢上种西瓜。沟内亩施优质腐熟堆厩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30—35公斤。厢上每隔1.3—1.5米打西瓜窝,单行种植,窝深40—50厘米,每窝施腐熟堆厩肥10—12公斤,过磷酸钙120—150克,饼肥200克,草木灰400—500克作西瓜底肥。 (2)播种覆膜。甘蔗于2月上、中旬下种,亩植3500—3800段双芽苗,栽后浇水,上面薄盖一层土杂肥。西瓜播种适期为3月上、中旬,种子经浸泡催芽后,每窝点播4—5粒,用细土盖平,再用小块塑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8,(6):1-1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     
利用基因渗入系研究水稻杂种优势与基因差异表达的关系Studie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HeterosisandGeneDifferentialExpressionUsingIntrogressionLinesofRice(OryzasativaL.)摘要:根据以籼稻(Oryzasativassp.indica)品种IR24为遗传背景的粳稻(O.sativassp.japonica)品种Asominori基因渗入系与IR24回交F1在多年、多点杂种优势的表现,筛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和1个弱优势组合,其杂种优势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实粒数.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强优势和弱优势组合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的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获得了35个差异表达片段.差异带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