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杆球     
这种击球方法比较困难。缩杆球主要靠腕部抖动的力量,腕子要活。击球时采用低杆,用前臂向前运动,当球杆杆头快要接触主球时、猛然向前抖动腕部,当杆头与主球接触的瞬间,出现球杆插进主球的感觉。主球与目标球相撞之后,将自身前进的力量传递给目标球,使其向前运动,而主球自身则较为明显地停顿一下,然后靠自身存在的逆旋力量,向后运动。腕部抖动的频率越快,后退的距离也越远。为了准确掌握不同的后退距离,可在后退线路的一侧不同距离处,摆上4至5个球做标志,由近而  相似文献   

2.
高球进阶     
一个好的上杆决定了下杆击球的准确度和完善性。因为,对于职业球手来讲,一个上杆的动作大约用时0.90秒;而作为一个单差点的球手,下杆动作会使球达到100英里/小时(职业球手能达到135英里/小时以上);此后,杆头触球的时间也仅有1/5秒(职业球手为1/7秒)。从这样的时间比对来看,一个完整的全挥杆动作中,下杆和触球的时间太短了,只有上杆是相对用时最长的,也是有时间去调整动作的,因此,上杆的好坏对下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手攻球时的"抬肘"和直臂挥击是造成肩袖劳损、喙肩弓损伤及肩过度外展综合征的技术性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正建议:在练习正手攻球时应强化击球时以躯干带动上臂、以上臂带动前臂,最终以收前臂发力为主的击球方法,在随摆时注意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放松,控制大臂的挥摆幅度.  相似文献   

4.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8-28
和欧洲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拉弧圈球的特点是速度快,前臂的力量用得很好。王励勤就是典型的一个。这是王励勤的一组正手拉球动作。(1)准备姿势:两腿左右分开。两膝微曲,身体重心稍稍前倾。(2)执拍手向右后方引拍,右肩下沉,重心移至右脚。(3~4)执拍手继续向右后方引拍,身体重心逐渐下降,腰、肩要随着身体重心一起转动。(5~6)击球后,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挥拍,身体重心随之逐渐移至左脚,摩擦球的瞬间迅速收缩前臂。(7~8)击球动作完成以后,球拍随势挥至前额处,身体重心转移至左脚,然后迅速还原,准备回击…  相似文献   

5.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我国6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投掷各阶段肩髋角、躯干倾角、肩链角、髋足角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肩髋角随旋转圈数增加而逐渐增大,躯干后倾角逐渐增大,最后用力阶段存在较明显的上体后仰现象;右脚着地瞬间髋足角普遍较小,肩链角的最大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后,最小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前,延长了单、双脚支撑阶段时间,使旋转速度节奏变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一号木技术动作的特点与差异。方法:使用Simi-Motion三维摄像解析系统分析现役6名中国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以及6名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运动员一号木全挥杆动作。结果:1)击球效果方面,球速与起飞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我国运动员的球速、起飞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膝关节变化方面,下杆9点钟左膝关节角度与挥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髋、肩转动方面,下杆9点钟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分别对球速和击球距离影响显著,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下杆9点钟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左膝关节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髋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均值分别低于世界水平11.50°和7.23°。4)重心转移方面,大部分运动员在到达上杆12点钟时,重心便开始向目标方向转移,在下杆过程中重心先降后升,在重心上升阶段完成击球;击球瞬间相对上杆顶点的重心在X轴的位移距离与击球距离呈负相关关系(P<0.05),我国运动员的位移差为(1.35±1.02)cm,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相当。结论...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立体摄影解析法,获取了网球高压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击球蹬离地面过程中,大腿、小腿和足的运动顺序为自上而下用力;整个击打过程肩、肘、腕三关节移动速度基本保持同步,肩关节角速度峰值最先出现,肘关节和腕关节角速度峰值出现时间基本同步;网球高压球技术动作采用"棍打"式为主,旨在指明网球高压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并为网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究声音反馈训练(teaching with acoustical guidance,TAGteachTM)和传统训练方法对高尔夫初学者击球效果和挥杆动作的影响。方法:21名无高尔夫训练基础的大学生受试者随机分为声音反馈训练组(clicker training group,CG,n=11)和传统训练组(traditional training group,TG,n=10),由一名韩国职业高尔夫教练员进行5周的高尔夫挥杆动作教学训练,使用7号铁杆。训练后,对受试进行挥杆动作生物力学测试,对比两组受试者的击球效果和挥杆动作。结果:5周声音反馈训练后,CG杆速、球速、杆面角度、击球距离等击球表现指标显著优于TG(P<0.01)。挥杆动作方面,CG从上杆阶段到随挥初期挥杆时间显著小于TG(P<0.05),骨盆转动速度显著大于TG(P<0.05);CG骨盆转动角度和COM-COP倾角的标准化角加速度变化率显著小于TG(P<0.05)。结论:声音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训练辅助手段,可提升高尔夫初学者的挥杆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2.正手位用正面发左侧下旋侧跳球   动作要领:站在球台的左侧,两脚前后开立约一肩宽,左脚尖和右脚跟站在同一条直线上,身体侧对前方,离球台端线约 40厘米左右,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持球手置于腹前,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侧。抛球时两脚同时蹬地,多利用大臂上抬的动作,将放在掌心上的球稳稳地直上地抛向空中,同时持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持拍手迅速大臂带动小臂向球的下方挥拍,手腕放松,击球时,由右侧后下方向左侧下方磨擦,球就会出现顺时针旋转的侧跳现象。击球后前臂手腕迅速做向右方摆动…  相似文献   

10.
攻球"三角形"是个形象的说法。正确的攻球动作起始于引拍,引拍应是以腰控臂:大臂不直接后拉而是引拍手向身体右侧(以右手为例)横摆,然后在重心的转移中转腰向前,顺势收前臂击球,就可以在身前形成一个三角形——即从击球者上方俯视,以身体中轴线为一点,执拍手从引拍击球之起始点为一点,到挥拍结束处为一点,在这三点之间作连线,应该是一个较规范的三角形。错误的击球方式往往不是以腰控臂,而是"后拉手式击球",又俗称"跑步式击球",当然就不会有所谓的身前"三角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