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许多早期的五台山史料,对于了解当时五台山的历史面貌尤其是文殊信仰的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第280窟普贤菩萨来现图考释──兼谈“乘象入胎”的图像来源刘永增敦煌莫高窟第280窟开凿于隋代,五代重修,是一个小型洞窟。窟内后部人字披隆起,西披中央画涅图,四周及其他各处画千佛。西壁南侧上部画迪叶结集①,北侧上部画乘象菩萨(图版肆图1)。一般...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证了莫高窟第 6 1窟五台山图中河北道从镇州到五台山线路之有关地名 ,确定图中“永昌之县”即历代之行唐县 ,并进而推断此图粉本当创作于后晋天福十二年 (94 7)。  相似文献   

4.
四七五台山圣迹山水图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境内,风景秀丽,适于隐居修道。许多僧徒入山建寺修行,使五台山成为我国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远处我国西北的敦煌僧徒们对五台山神往崇敬,因此在莫高窟里画有五台山图。  相似文献   

5.
正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研究员主编的《敦煌壁画五台山图》一书,由香港敦煌之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赞助,于2018年6月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随着佛教文殊信仰在中国的流行,山西五台山被认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唐代会赜等人检行五台山圣迹,创制"五台山图"并逐渐传播开来。敦煌壁画中亦保存了多幅五台山图,其中以莫高窟五代第61窟  相似文献   

6.
一“文殊崇拜”与《五台山图》的流行莫高窟壁画保存有中晚唐至五代的《五台山图》数幅,其中61窟的规模最大。有关文献材料也多次提到过《五台山图》的流行。此种情况与当时人们对五台山和文殊菩萨的崇拜有关。据《华严经》及其他有关佛籍的记载,文殊居清凉山(五台山)讲《华严经》,因而五台山后来就变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和盛传“华严”的基地。《五台山图》亦因此而流行。最早的《五台山图》应是唐龙朔年间会赜等人所绘的“小张”(《古清凉  相似文献   

7.
黎蔷 《家教指南》2002,(2):87-94
山西省五台山佛教文化宝库 ,不仅保存着卷帙浩繁的佛教文学艺术作品 ,而且还珍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佛教古典戏曲文物。通过场面博大的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图与藏经洞数量可观的汉藏佛教写本 ,以及晋北与晋东南近年陆续发掘的赛戏、队戏等古剧 ,可初步梳理出五台山佛教戏曲原始形态与内容。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杜斗城先生开始从事敦煌五台山研究,并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出版了专著。杜先生的敦煌五台山研究,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厘清了敦煌石窟中的五台山资料;建立了敦煌五台山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基本框架;首次对《五台山赞》进行分类并判释了《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抄写年代与创作年代;认为敦煌莫高窟第61窟就是敦煌的五台山并首次对各地五台山展开研究;梳理出九条古代五台山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太平寰宇记>和各种<行唐县志>之记载,考订出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中"永昌之县"即今河北省行唐县,进而认为,确定"永昌之县"地望,有助于莫高窟第61窟建成年代、"河北道山门东南路"线路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大桃儿沟石窟位于吐鲁番盆地火焰山西段的大桃儿沟内,现存10个洞窟,是一处藏传佛教石窟。其中,第9窟两侧壁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图像。与西藏江孜白居寺以及莫高窟第465窟四壁下部的大成就者图像对比可知,大桃儿沟第9窟的图像与莫高窟第465窟更加接近,均出现了执镜师的图像(不见于江孜白居寺)。这隐约表明它们的绘画底本为同一个版本,可见莫高窟第465窟八十四大成就者图像是大桃儿沟第9窟的源头,这是宋元时期藏传佛教向西传播的一个鲜明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