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镍渣粉体中单掺或复掺NaOH、Na2SiO3、Na2CO3等碱激发剂,探究不同碱激发剂和H2O/Na2O摩尔比值变化对镍渣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压汞测孔法对镍渣聚合物净浆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掺Na2SiO3和Na2CO3条件下,H2O/Na2O摩尔比值位于22~24时,镍渣聚合物砂浆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较高的抗压和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2.
<正>一、“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1.教材分析“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位于人教版(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图片较多,实验较多。通过对Na2CO3、NaHCO3这两种常见物质性质的探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从物质类别角度学习和预测物质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思维方法,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理解,也为接下来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奠定方法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厨房常见材料设计实验,以化学视角探究日常用品Na2CO3、NaHCO3的性质。可以在家中利用常见材料进行探究,认识Na2CO3、NaHCO3的外观、水溶性、溶解过程的热效应、碱性、与酸反应的过程、热稳定性,进而能够科学、有效地在生活中应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活动·探究"要求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比较,笔者现提出适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的三种可行性设计方案,以供同行参考。一、利用传统仪器进行创新设计1.实验用品注射器2支(20 mL)、具支U形管1支、小气球2个、橡胶塞2个、铁架台1个、0.5 mol/L Na2CO3溶液、  相似文献   

5.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因此若能灵活地运用离子的性质解答问题,常常会显得比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题快捷、简便.下面举例说明,相信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一、运用离子性质分析溶液导电性变化情况例1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2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A)盐酸(B)Na2CO3(C)Na2SO4(D)H2SO4解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盐酸加入到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煤矸石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活化,盐酸酸浸法溶出Al2O3,以Na2CO3作为碱化剂制备聚合氯化铝(PAC),研究酸浸条件、聚合条件对制备PA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浸最佳条件为每10g粒径200目煤矸石样品,在750℃高温活化2h,用3.5mol/L盐酸35mL酸浸2h,扎赉诺尔矿区煤矸石在80℃酸浸条件下Al2O3溶出率最高达到24.41%,而伊敏矿区和大雁矿区煤矸石样品则在85℃时酸浸,Al2O3溶出率分别达到最高值22.4%和21.6%。以扎赉诺尔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在酸浸液中加入3.0g Na2CO3,80℃时聚合2h,可得到淡黄色液体聚合氯化铝,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在1008cm-1和1071cm-1处出现Al-O-Al弯曲振动产生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氯化铝转变为聚合氯化铝。在自来水中加入体积比5...  相似文献   

7.
例1 已知 Si+2NaOH+H2O=Na2SiO3+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硅不与盐酸反应.将含铁铝硅的合金样品分为等质量的两份,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烧碱溶液充分反应,测得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该合  相似文献   

8.
酸碱的中和反应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命题的常青树.现将有关中和反应知识要点和考点分析梳理如下,供参考.【知识梳理】1.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CO2+2NaOH=Na2CO3+H2O等就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9.
高考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其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初中生能解的试题。现列举几例加以解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例1(2009年全国I卷)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则该样品的纯  相似文献   

10.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高中生物学“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的重要实验,针对该实验尝试利用pH传感器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进行实时检测,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自动生成Na2CO3溶液pH的变化曲线,能直观地展现出酵母菌在有氧环境和无氧环境下进行呼吸所产生CO2的细微差别,提升了实验观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最优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最佳配比及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正交实验法得出了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最佳配比,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球磨时间、防水剂、水灰比、加碱量、养护时间都对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强度有重要影响,其中加碱量的影响最大.当球磨时间1 h,防水剂含量为8%,水灰比为0.34,加碱量为6%,养护时间为4 h时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当球磨时间1 h,防水剂含量为4%,水灰比为0.34,加碱量为10%,养护时间为24 h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矿渣-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矿渣粉取代部分偏高岭土来配制地聚合物基体,以强度为指标寻求最佳地聚合物配比;同时为优化养护制度,采用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压蒸养护三种养护制度,从中选出最有利于发挥胶凝材料活性的养护制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矿渣粉掺量为50%,80℃蒸养8h时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优,分别为75.2MPa、10.1MPa。之后,将粗集料加入到这种最优的矿渣-地聚合物基体中制成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以超细钢铁渣粉(以下简称“超细钢渣”) 为主要掺合料制备胶凝材料,通过XRF、粒径分析、XRD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超细钢渣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研磨制备出的超细钢渣,其矿相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莫来石特征峰强度最强,复掺的超细钢渣活性指数也满足国家标准。随着超细钢渣掺量增加,3 d 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外掺m (超细钢渣) ∶ m (超细矿渣)= 2:3、w复合粉=30%时,其28 d 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8.9、53.8 MPa。超细钢渣在不同龄期水化反应程度不同,早期水化反应较低,强度较差;后期水化程度较高,且优于同标准水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机械力化学作用原理,采用高速球磨法提高花岗岩石粉的胶凝活性。研究活化石粉掺量对胶砂抗压强度、折压比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XRD、SEM、MIP 等微观试验,揭示活化石粉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石粉活性指数可从0.55 提升至0.73,活化石粉替代20%~30%水泥用量的胶砂强度28 d 抗压强度达30 MPa 左右,折压比提高约30%,干燥收缩降低约60%。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沸石为原料,用直接碱溶的方法,进行了八面沸石制备的研究,讨论了碱度、水钠比、硅铝比等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对得到的八面沸石进行结构及形貌分析,确立了合成八面沸石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研究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讨论样品的内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大,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增加,而随着钢渣掺入量的增加,抗折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浇筑了13批次共123个标准试块分别进行7、28、60、90d龄期的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脆性破坏形态,降低了各龄期强度,同掺量下掺橡胶粉强度最低,掺1~2mm橡胶颗粒的强度最大;7d龄期强度可达60d龄期强度的65%~80%;橡胶掺量不大于30%的试件,60d龄期强度已经趋于稳定,橡胶颗粒掺量40%的试件28d龄期强度已趋于稳定;拟合了橡胶粒径、掺量与强度的预测公式,7d龄期与后期强度的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e properties of two types of fly ash geopolymers made from class F fly ashes produced in wet bottom and dry bottom boil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ource material used in the geopolymer concrete was activat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and sodium silicate solu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geopolymer produced with wet bottom boiler fly ash(CZ-FA)hardened quickly, and had higher early-age strength and lower shrinkage than the geopolymer produced with dry bottom boiler fly ash(SX-FA).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two geopolymers made from CZ-FA and SX-FA was 45 MPa and 15 MPa respectively when cured at 60 ℃ and delayed for 14 d. However, after 90 days' delay,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both the samples is almost the same, up to 80 MPa. Nearly 20% volume shrinkage of the samples made from SX-FA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made from CZ-FA, which was almost zero. XRD, SEM/EDS and FT-IR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设计5种不同孔隙率梯度分布的梯度多孔支架,利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造Ti6Al4V梯度多孔支架。该支架具有类似于人骨梯度多孔结构的梯度孔隙率。压缩测试结果表明,5种梯度多孔支架的弹性模量为8.75~13.88 GPa,抗压强度为219.48~ 528.21 MPa,符合承载骨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要求。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都随着平均孔隙率P- (或边缘孔隙率PB )的增大而减小,P-对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大于PB。采用Gibson-Ashby的拟合结果可以为承载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