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情感化设计理论可在红色档案展览的统筹与设计中提供创新性指引,“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层次理论的分层性与递进性为红色档案展览设计提供了更细节且更综合的支撑,档案部门可通过刺激受众本能、鼓励受众交流互动、创新表达引导反思等形式对红色档案展览进行设计,构建起红色档案资源有效传播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国外档案记忆的研究热点主题,包括档案与记忆关系、档案与权利关系、非传统档案与边缘记忆、档案与记忆建构四方面的主要观点及研究不足。国外研究对深化我国档案记忆研究有重要启示:增强学科知识建构意识,警惕泛档案学研究;加强队伍建设与培养,彰显国际档案记忆研究的中国声音;结合我国社会时代主题,反思理论走向与具体实践等。  相似文献   

3.
对档案全媒体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总结和反思,有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全媒体时代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以及档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几个方面展开,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成就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需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从传播方式着手研究档案全媒体;重视档案全媒体负面影响的研究;重视档案全媒体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等。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22,(2):64-6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立足于已有的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基础,从理论内涵、逻辑推演、模型建构、与其他档案学经典理论比较、对我国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与评价这五个角度,深化了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合理性,拓展了档案双元价值的理论范畴与实践应用范围。该书思想深邃,分析严谨,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它为我国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档案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5.
档案的“记录性”是档案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根源。论文首先梳理了档案学界对“记录”的认识,从记录主体、记录客体、记录方式三方面对比分析了传统环境与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档案记录的特点,并总结出演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第四范式及档案多元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的档案记录观进行了理论阐释,提出政府档案记录的客体化、扁平化、多元化趋势,并从微观事务证据和宏观历史叙述两方面反思了该现象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论文最后指出,档案记录现象的变化从根本上而言是由来源记录的发展所致,从记录观的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为我们深化档案来源原则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阐述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将项目管理理论与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实践相结合,从职能管理要素和过程管理要素两方面出发,构建项目管理视角下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项目管理框架,梳理工作实践进行反思,为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档案学术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是档案学术理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档案学术研究者至少应该具备发展档案学术的自我意识、发展档案学科的平衡意识以及发展档案学科的完整意识等学术反思意识;具有档案学术的本体论层面与认识论层面的理论创新意识;具备承担档案学科发展的责任、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责任、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责任等社会责任意识;拥有重塑我们的学术精神意识、守望我们的学术良知意识、培育我们的学术自律意识等学术信仰意识.  相似文献   

8.
档案进入数据态管理模式,需要新的档案价值鉴定体系。在概述谢伦伯格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的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分析档案管理模式改变、信息公开、电子文件以及档案数据对双重价值理论时序性假设和方便利用等假设的冲击,反思双重价值理论在信息时代存在的合理性。从多元性角度重构档案价值理论,提出档案价值多元模型、档案多元价值变化时间模型,对档案价值体系重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档案学史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对中国档案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 ,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 ,完善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 ,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同时 ,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我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扬长避短 ,增强档案学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 ,从而加快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 ,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 (思想 )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 ,我国历代档案工…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第一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的刘东斌同志《档案利用与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档案凭证价值"专一性"和"一次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体和主客观方面建构档案记忆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12.
论“民生档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了"民生档案"这一概念提出的经过及其各界反映后,主要从"民生档案"这一概念存在着争议焦点、显现出研究难点,从而提出了对民生档案应有落脚点的基本看法,并认为做好档案服务民生是近期档案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刘旭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5):110-116
单士元的学术成就与故宫密不可分,在此他逐渐成长为明清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建筑学家,尤专注于档案工作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在档案工作实践方面,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自创立以后70余年的许多重要活动,如接收并整理军机处档案、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编辑出版明清档案、抢救孔府档案、研究样式雷图档等。在档案基础理论方面,他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档案目录学的构想,在档案释名工作中丰富档案目录学理论,成为中国档案目录学的创始人,为中国档案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周文泓 《档案学研究》2019,33(2):104-110
充分诠释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特质有助于形成更加成熟可行的社交媒体信息档案化管理方案,亦可推进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数字转型。本文以理论构建的方法从社交媒体档案库的形成基础、档案特性、新特征三个层面逐级推导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档案库的内涵及特点。本文论证了社交媒体平台可被视作档案库这一提法,并提出形成的社交媒体档案库是基于社交媒体活跃的信息活动构建的信息资源库,因其具有档案价值和日益普遍的档案化管理行为而实现档案库的建构,这个档案库亦从时空、主体、关联性以及价值等方面呈现新特征,由此成为档案管理数字转型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下的古文书学档案思想和档案后保管思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档案学发展路径,使得当前以“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在司法行政和文化社会两种语境下产生一定的错位。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理论研究方法,引入组织理论,建立了正式、非正式组织—沟通的四维分析框架,将古文书学档案思想和档案后保管思想的实质放置在上述框架下进行阐释、对比并作一致化理解。论文在此基础上探讨档案学基础理论适应性发展问题,从认知理论和方法理论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一种可能性,认知理论研究从档案管理经验归纳延伸到档案现象认知构建,方法理论研究从归纳档案管理原则标准延伸到关于档案制度正式化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构建档案术语学是档案界今后需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立档案术语学的设想提出近四十年来,相关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主体成长乏力、理论体系构建乏力、研究方法应用乏力是制约档案术语学建设的主要因素。由此,努力促成档案术语学共同体的形成、档案术语学理论空间的拓展、档案术语学方法论的转换是积极主动地实现档案术语学的建立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档案文化源于档案及档案现象,是一种包括了物质载体和附着信息形成过程的管理规则。档案文化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为基础,根本价值是建构档案学理论与参与包括社会记忆、国家治理等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核心内容在于认同,衍生部分包括档案职业大赛、档案展览和档案电视片等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资产理论经历了提出—争执—默认三个发展阶段。在理论转变的背后,是档案资产这一核心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在档案管理实践、学科研究视角以及学者群体三个维度下实现的。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性是这些维度背后的本质,其核心是对档案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深入。档案资产理论核心概念的发展演变对档案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艳 《档案学研究》2018,32(6):133-137
南非档案学家哈里斯作为“解构主义”的突出代表,其在档案记忆方面的观点一反传统的“档案是历史的镜子”的观点。本文从哈里斯对档案工作者的定义出发,从档案鉴定、档案收集、档案著录和电子文件四个方面介绍哈里斯的档案记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