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庆龄  王彤 《情报科学》2017,35(6):90-93
【目的/ 意义】随着“互联网 + ”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进行变革必将成为 大势所趋。【方法/ 过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互联网 + ”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现状,在深入理解“互联网+” 六大特征的基础上,用“互联网 + ”的思维来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同时将知识协同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 【结果 / 结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岩  韩复龄 《情报科学》2018,36(7):98-103
【目的/意义】为今后网络社群知识传播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过程/方法】本文将知识传播与生态学视 角相结合,运用自组织理论构建出生态环境下知识传播的概念模型,解释了在开放环境下知识传播的模式。【结果/ 结论】对网络社群中的知识传播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总结了网络社群中知识传播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闫闵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8,36(5):35-40
【目的/意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冲击,图书馆资源优势难以显现,文章 力图构建能够吸引读者、引领读者、符合校园环境、实践性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方法/过程】文章以高校 数字图书馆为主体,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阻碍以及高校读者行为偏好总体 特点,研究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从整体模型框架和运作流程两方面详细构建。【结果/ 结论】建立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需要优化传统服务模式。建议优化服务内容、完善移动终端、建立部 门对接系统、转变服务意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环境有利于组织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识别影响知识整合的主要因素,对 提高组织知识整合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 知识整合模式及知识整合的实现途径三个层面对组织知识整合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会网络 环境下,网络关系、网络密度、网络资本都会对组织知识整合产生影响,要有效实现组织知识整合,应搭建知识整合 平台,创新组织文化,培养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协作精神,提升组织知识整合能力,并建立完善的权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瑞  李北伟  高岩 《情报科学》2023,41(2):101-106
【目的/意义】构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的知识协同服务模式,以期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开展知识协同服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地方智库战略联盟和知识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剖析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因素,并以知识管理、协同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的知识协同服务模式,并提出推进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的策略。【结果/结论】构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模式,旨在围绕多智库主体的目标、资源、过程要素协同,强化联盟知识协同服务平台功能,提升联盟知识协同服务能力。【创新/局限】以协同创新视角对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模式展开研究,跨区域多案例对比分析,是对所构建的知识协同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检验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知识以碎片化形式分散在大数据环境中,加剧了大知识融合的难度,深刻 地影响了知识的组织和创新过程。如何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碎片化知识的特征,构建出适于系统性的把握知识和解 决复杂问题的知识融合框架就成为大数据知识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方法/过程】系统性分析了碎片化知识的特 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超网络的融合框架,探讨了知识融合的标准、知识融合的维度以及知识融合的机 制。【结果/结论】知识超网络模型是碎片化知识非线性融合的一种可行的研究框架,其面向问题的多维、多级、多层 的综合的知识融合模型为大数据环境下碎片化知识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经济和知识经济已经逐渐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 导地位,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洞悉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模式有利于改善组织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交 流,能够有效地提升组织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原始数据资 料,构建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矩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绘制知识共享网络,结合团队成员的职业属性挖 掘知识共享模式的特征,并提出提升知识共享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型企业组织内部 的知识共享以互喻模式为主,科技企业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层级制管理体系,进而适应现代企业知识共享需求,提高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应用之一,是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平台, 其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微信息”文化需求,顺应“微时代”富媒体新环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 微信平台的服务特点、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整合图书馆各部门业务系统和文献资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平台的“O2O”(Online To Offline)微信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模式将实现微信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有机融 合、完善用户体验和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毛秀梅  李冶 《情报科学》2019,37(8):65-67
【目的/意义】各类网络社区的应用促进了人们的网络信息交流。学术博客作为一种知识交流平台,一定程 度上丰富了学者们的学术信息交流渠道。【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学术博客的定义和目前国内外对学术博客研究 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术博客的知识交流模式,构建了一种基于知识发现的学术博客知识服务模型。【结 果/结论】研究构建的学术博客知识服务模式可以扩充学术博客的知识服务功能,帮助学者们更好地利用学术博 客,促进学术博客的学术交流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肆意传播,智慧图书馆承载着信息服务和知识组织管理职责,故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对提升用户舆情信息素养和综合情报能力,协同政府部门舆情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在分析智慧图书馆舆情服务主体及其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情报感知理论从需求感知、数据感知、情景感知、态势感知和情报服务五个层面构建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并针对服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结果/结论】所构建的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能够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实现需求、数据、情景和态势层面的舆情情报感知,为用户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舆情知识服务。【创新/局限】该研究能够拓展和深化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服务模式,突出智慧图书馆的舆情信息服务价值和数字普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于岩  朱鹏威 《情报科学》2022,40(5):59-64
【目的/意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MOOC+SPOC”信息 资源管理模式正是在此环境下应势而生,它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可以有效提 高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和极大的提升教学效果。【方法/过程】在对 MOOC、SPOC相关概念阐述的基础上,论述 了何谓“MOOC+SPOC”,分析了互联网++SPOC 模式信息资源组织的优势,构建了“MOOC+SPOC”信息资源管 理模式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MOOC+SPOC”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实践分析。【结果/结论】“MOOC+SPOC”信息 资源管理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传统单一管理模式,使用方可以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实现 MOOC资源多样化管 理。【创新/局限】解决了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从而提高课程的内涵以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健  王小菲 《情报科学》2021,39(9):18-24
【目的/意义】作为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和最终发展目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与发展路径,决定了构 建新型图书馆智能知识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服务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对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体 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 研究智慧图书馆知识个体在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运行规律,推进知识种群向生态化整序目标演进,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系 统保障和数据支撑。【结果/结论】利用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自组织与自适应特征, 激活知识数据元的智能组织属 性,让智慧图书馆为知识服务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创新性与智能性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创新/局限】 利用系统的方式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知识群落生态化过程,以支撑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但对 系统实施的具体过程探讨不深。  相似文献   

13.
潘雪  陈雅 《情报科学》2018,36(5):30-34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对泛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智慧服务服务模式创新以及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 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对目前智慧服务在图书馆领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给出了国内公共图书馆智慧 服务特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泛在网络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阐述了其内涵。【结果/ 结论】本文从用户模块、服务模块、资源模块三个模块对于泛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进行构建,图 书馆在提供智慧服务时应该智慧化感知用户信息需求、智慧化提供特色信息服务、智慧化信息资源存贮整合。  相似文献   

14.
齐莹  王向阳  李嘉敏 《情报科学》2022,40(5):173-179
【目的/意义】以创新网络为背景,从知识管理视角探究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为增强知识创造结 果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基于对知识类型和知识创造模型文献梳理,通过组织兼容性不同维度对不同知识创造 路径分析,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组织兼容性是知识创造的重要因素。 其中组织兼容性包括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和知识兼容性,知识创造类型涉及管理知识创造、市场知识创造和技 术知识创造;创新网络知识创造是通过组织兼容性到知识交换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其中知识交换和知识融合能 力对知识创造具有协同作用。【创新/局限】创新性提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并详细分析组织兼容性不同 维度对不同类型知识创造作用机理。但模型仅限于理论探索,缺少案例和实证量化验证。  相似文献   

15.
郭薇 《情报科学》2019,37(1):63-67
【目的/意义】网络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与企业信息管理实现了深度融合, 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管理模式已经被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新模 式所取代。【方法/过程】本文提出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对信息处理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 了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新模式中把知识管理、价值链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的新思维融入到 企业信息管理中。【结果/结论】满足了新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需要,且更好地解决了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 的需求问题,并对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互联网时代的学术传播的特征出发,论述了加强学术期刊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对当前学术期刊面临的困境作了回顾和分析,力图从多个维度来构建学术期刊的多元化共生模式。【结果】 在国际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学术期刊亟需二次转型,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入信息化因素,从传统出版模式转向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服务产业。【结论】 结合互联网法则和逻辑来重新整合学术出版的运作模式,推演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第三方数据库、社会政府之间的多元共生路径,提升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于旭  项亚男 《情报科学》2022,40(4):64-70
【目的/意义】现有研究关注在稳定政策环境下,科技智库知识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而随着政 策环境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科技智库需要提升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以满足多样化和异质性的政策咨询需求。【方 法/过程】基于科技智库理论研究和运营实践,明晰科技智库内涵和特征,结合动态能力理论构建科技智库动态知 识服务能力体系。【结果/结论】基于科技智库运作流程将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核心要素划分为环境扫描能力、机 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成果传播能力,并围绕组织结构、人员技能和沟通机制三方面提出动态知识服务能力 体系微观基础。【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提出科技智库动态知识服务能力,并围绕构成要素和微观基础构建动态知 识服务能力体系,跨领域对比分析和大样本实证检验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基于移动应用的知识服务模式,旨在与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经验研究和实践操作相互支撑,提出发展策略。【方法】 通过清博指数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分析,选取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性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库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和学术微信公众号,结合其功能及线上线下活动分析学术期刊微信知识服务现状。【结果】 学术期刊以知识资源的单点开发为生长点,逐渐形成了用户定制型、行业应用型、知识体系型等知识服务模式。【结论】 学术期刊应明确知识服务内外有别,策划在前、组织在后,重视增量资源的开发,提供与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适配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受到技术与内容双重阻滞的背景下,探讨其转型发展的突破路径。【方法】 基于创新理论框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尤为薄弱的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模式。【结果】 开放科学极大拓展了知识资源,知识付费促进知识资源生产方式迅速迭代,二者为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结论】 学术期刊应以开放服务思维变革知识服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积极利用开放知识、开放工具和平台建立桥梁,驱动用户把知识服务深度嵌入自身活动过程,使之成为支持用户创新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大数据”背景下,对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分析服务架构将有助于更 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智慧信息文化需求。【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特点和智慧图 书馆知识服务构成要素,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分层理论,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架构分为:物理设备层、数据层、网络 层、平台层、用户应用层、知识门户层。【结果/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营造和谐知识生态环境、完善用户体验和提升 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