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洪 《化学教与学》2013,(6):39-40,42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问题是情境的灵魂。"问题情境创设"就是在学生新旧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机。化学学习分为五个阶段。文章着重从五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出发,讨论如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从而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因此在小学课堂中,教者应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情境能使教师的"教"更大限度地落实到学生的"学"上,使"教"与"学"紧密结合,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语文应用写作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要有意识创设情境,深入情境,依托情境.  相似文献   

4.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之在a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陈火香 《中国教师》2009,(Z1):499-499
<正>1.问题情境的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认识的冲突,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索知识、体会和感悟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1.1实际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设计实际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6.
教学研究表明: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情境创设体现"数学味",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学习数学,学会思考。如果片面追求教学热闹,忽略数学学习的本质,忽视  相似文献   

7.
<正>1.情境创设中来点"慢镜头"。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情境时让学生走马观花而过,就不能绽放问题情境的全部美丽。如果教师在情境创设时来点"慢镜头",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能激起学生无穷的遐想。  相似文献   

8.
方欣 《中国教师》2012,(17):69-70
<正>对教师而言,如果将其工作任务进行高度的概括,我们就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影响这两个要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儿童感受和感悟语言文字,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进行的,而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情境。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策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几点自己实践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情境创设看做"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谈谈自己在情境创设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学习"基本模式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通过"探究"和"会话"——完成"意义构建",核心目标则是变"教我学"为"我会学"。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还能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索的学习活动中。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训练学生思维的体操",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化学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彰显了新课程观念的重大转变,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从原来注重考虑教师的"教"转化为一切都要考虑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上,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所以教师应放下身段,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情境创设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来探讨化学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一、创设情境的方式1.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自己去获取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以"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教师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  相似文献   

14.
<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句流传几千年的教育名言,一方面肯定了教学中启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启发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因此,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接受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往往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创设虚有其表而没有真正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情境",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对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情感帮助不大,有时还会误导;另一方面,忽略了情境背  相似文献   

15.
陈静珠 《学子》2013,(12):7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常听到学生说:"高中物理好难学",进而久了,就把物理说成"物理物理,越学越没道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而言,高中物理的许多知识开始变的抽象起来,再也不象初中那样直观易懂,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压力,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就会产生懒学、厌学情绪。我认为,要让学生不再感到"难"学,除了教材的改革外,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完成旧的教学模式中的引入课的任务,更主要的是要调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因而要巧妙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变"难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情境互动"的各项活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一、情境的创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1.合理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将教学置于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创设好问题情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会把学习作为  相似文献   

18.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问题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为理解而教,学生为理解而学"是"Qu:Est教学策略"的精髓。从理解的6个维度举例说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9.
<正>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时给他们一种惊奇,引起他们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一、联系学生生活,展现情境陶行知先生说:"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虽  相似文献   

20.
正情景教学就是利用某一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注意新知识、关注所学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乐学"的环境与氛围,鼓舞学生自主探求.如何创设学生乐于探究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无疑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相符合的场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