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植物枫杨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的CDOCKER模块,以已知的枫杨小分子作为配体,乳腺癌相关的BCL-2、MT1-MMP、HER-2作为受体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其对接结果分值,判断其亲和活性,找出枫杨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配体与BCL-2、MT1-MMP这两种受体的结合活性较HER-2强,69个配体中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对接活性强于其他种类化合物,其中3-乙酰白桦脂酸、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白桦脂酸、(24S)-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羽扇豆-1β,3β-二醇和枫杨醌对所选的三种受体均有对接活性,且结合能相对较低。通过虚拟筛选,初步确定了枫杨69个化合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为后续枫杨抗乳腺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鱼腥草内生真菌YX-2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抑菌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对其发酵液进行萃取,并对发酵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YX-2归属于镰刀菌属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抑菌实验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石油醚相几乎无抑菌效果,且乙酸乙酯相优于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0 mg/m L、50.00 mg/m L和25.00 mg/m L。结论:鱼腥草内生真菌YX-2为镰刀菌属的尖孢镰刀菌,其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明显,可进一步进行分离鉴定,获得单体化合物,为进一步药物开发提供前期研究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MX18转化肉桂叶制备天然肉桂醇的3L摇瓶放大实验及产物肉桂醇的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放大实验进行条件优化,采用滤纸片法考察产物肉桂醇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L摇瓶放大实验的最优工艺为:接种量为100 m L/L,摇瓶装液量为660 m L,转化4 d,肉桂醇得率为0.79%,该转化反应在3L摇瓶放大实验是可行的。产物肉桂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连续二倍梯度琼脂稀释法研究龙脷叶水提物和的50%、70%、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作用强的提取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龙脷叶5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对六种试验菌株明显抑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为15.60m 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Bacillus paratyphosus B)的MIC为7.81m g·mL-1。可为进一步研究龙脷叶抑菌活性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型杀菌剂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方法:对新型杀菌剂合成的研究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将254 nm作为物质的检测波长。分析新型杀菌剂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收率、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通过配制50 mg/L的新化合物以及肪菌醋的溶液和PDA培养基进行混合,接入直径为6.5 mm的病原菌菌丝块,每个步骤均反复进行3次,放置于培养箱中在(24±2)℃环境下培养6~7 d后,对菌落直径进行测量,计算出相对抑制率,以培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等菌种,分析新型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性从而实现新型杀菌剂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新型杀菌剂1-(4-氯苯基)-3-羟基吡唑的最佳反应条件∶原料配比为1∶5,最佳反应时间为1 h,最佳反应温度为40℃。反应收率可达74.4%,具有很高的性能。通过化合物5对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后发现,新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相对较优,存在个别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接近已有化合物肟菌酯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巴戟天乙醇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得到巴戟天浸膏,利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分别检测MIC和MBC,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细菌及真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初步探讨。结果:巴戟天乙醇粗提物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及杀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g/m L,0.25g/m L,0.5g/m L,0.125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5g/m L,1g/m L,1g/m L,0.25g/m L。结论:巴戟天乙醇粗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中具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无菌检查法的相关规定,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头孢地嗪钠无菌检查法。方法:用规定各种试验菌,同时使用β-内酰胺酶进行试验。结果:头孢地嗪钠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头孢地嗪钠无菌检查需加入β-内酰胺酶来消除抑菌活性,以保证其无菌检查时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白背叶根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的最小体外抑菌浓度(MIC),为白背叶根配方颗粒临床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连续二倍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白背叶根配方颗粒(水提、醇提)与标准汤剂三组药液(以下简称"三组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6种常见致病菌的MIC值。结果:对于6种常见致病菌的MIC值,白背叶根醇提配方颗粒MIC值为标准汤剂MIC值的一半;而水提配方颗粒的MIC值与标准汤剂MI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背叶根配方颗粒(醇提)的抑菌效果是标准汤剂的2倍,初定其临床用量是标准汤剂的半量;而白背叶根配方颗粒(水提)用量可等同其标准汤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刘道忠  张宗星  江露  袁林  冯佳 《大众科技》2023,(3):147-151+2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五子衍宗丸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i,OP)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五子衍宗丸的有效成分进行多个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确定对应靶点,从多个数据库中检索骨质疏松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可视化软件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图,分析五子衍宗丸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到五子衍宗丸对应靶点有470个,五子衍宗丸与骨质疏松共有靶点29个,富集到179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中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富集显著。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对接结果稳定。结论:五子衍宗丸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抗炎、改善骨代谢等药理作用在骨质疏松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5种苯并咪唑衍生物为抑菌实验测试药品,以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糖球菌等10种细菌作为受试菌种,通过平板法定性测定样品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除丁二苯并咪唑外,其他的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同时通过试管法定量测定了样品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2-(2-(1H-benzo[d]imidazol-2-yl)pyridin-3-yl)-1H-benzo[d]imidazole、2,3-吡啶二羧酸、1,2-di(1H-benzo[d]imidazol-2-yl)ethane-1,2-diol、2-phenyl-1H-benzo[d]imidazole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2,2’-联咪唑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8μg/m L,2,3-吡啶二羧酸对肺炎球菌的MIC为1.0μg/m L。  相似文献   

11.
唐佳  冯龙飞 《大众科技》2023,(8):100-10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护肝宁片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构建化合物—靶点图。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靶点与乙型肝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通过对共有核心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分析蛋白相互作用(PPI)中度中心度(DC)、中间性中心性(BC)、紧密性中心性(CC)筛选核心靶基因。选取的护肝宁片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到护肝宁片中木樨草素、槲皮苷、隐丹参酮、丹参酮等81种主要化学成分和198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有TP53、AKT1、VEGFA、STAT3等。护肝宁片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线粒体、膜筏等细胞组分参与DNA生物合成、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作用通路为乙型肝炎、PI3K-AKT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力均较强,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稳定。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了护肝宁片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ui-Lu-Er-Xian-Jiao, GLEXJ)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bone marrow suppression, BMS)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GLEXJ"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mete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GLEXJ 86个活性成分,度值较高的化合物有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β-谷甾醇等,其作用于ESR1、RELA、EGFR、FOS等89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MAPK、TNF、PI3K-Akt等与BMS相关的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豆甾醇等成分与RELA、CCND1等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GLEXJ治疗BMS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调控氧化应激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7)
β-氨基丁酸属于衍生羧酸类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其是植物中很多存在的光谱性非蛋白质氨基酸。β-氨基丁酸早在1960年就被提出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如番茄、马铃薯、棉花、向日葵等,其具有抵御多种病原物的作用,如病毒、细菌、真菌及线虫等。将β-氨基丁酸和糖分子合成在一个分子内,并设计成8个新糖脂化合物。本文主要阐述了目标化合物3a~3e的合成试验、目标化合物3f~3h的合成试验,并分析了合成结果,针对3-N-苄氧羰基-β-氨基丁酸糖酯的合成产物表征、离体活性检测、活体活性检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微波辅助萃取万寿菊残渣中的挥发油,并对挥发油抑制活性实验进行了研究,应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料液比、时间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确定抑菌最优条件:在料液比1:6、微波炉功率为中火时,提取60s。通过对MIC的测定,得到微波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对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最小,对大肠杆菌的MIC最大。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3)
目的:研究牛樟芝醇提物对人肝CYP450酶的影响。方法:建立HPLC方法,通过Cocktail探针检测樟芝醇提物对人CYP450酶的影响。结果:牛樟芝各剂量组对CYP3A4/5有抑制作用;低剂量组对CYP2E1有促进作用,中、高剂量对CYP2D6、1A2、2E1、2C9亚型作用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牛樟芝醇提物能促进人CYP1A2、2C9、2D6、2E1的活性;可以抑制CYP3A4/5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四神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的药理分子机制,为经典方剂临床应用提供初步的现代理论依据。方法:通过Batman-TCM数据库(http://bionet.ncpsb.org/batman-tcm/)获取黄芪、石斛、牛膝、远志、金银花五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信息;利用String11.0数据库(https://www.string-db.org/)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蛋白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进一步分析核心靶点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四神煎成分-核心靶点-通路”关系网,分析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及关键靶标,最后运用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用PyMOL显示。结果:得到四神煎治疗DNP的活性成分79个,对应靶点456个,交集核心靶点113个,预测四神煎治疗DNP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茉莉酮,核心基因ALB、TNF、PTGS2、CREB1、CA...  相似文献   

17.
日官孜玛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道地藏药材,但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H2O2诱导的体外胃粘膜损伤模型,研究日官孜玛总提取物及其4个单体化合物Al ocryptopine(A)、Bicucul ine(B)、Cheilanthifoline(C)、Protopine(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炎症的保护作用,以揭示其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共收集日官孜玛活性成分17个、潜在靶点525个、与胃溃疡相关疾病靶点4 232个,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263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细胞信号转导、核受体的活性、蛋白质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的基因富集较多。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KT1、HASP90AA1、MAPK1、PIK3CA是其重要靶点。MT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200μg/m L日官孜玛总提物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单体化合物B在25~...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严重的免疫紊乱现象。而天然冬虫夏草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药理活性,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对天然冬虫夏草多糖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冬虫夏草多糖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HIF-1和JAK-STAT等通路及EGFR、STAT3、PRKACA、TP53和IL-1β等靶点,发挥了其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实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22,(1):46-48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海鱼逐渐成为人类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捕捞后的海产品在运输路程中和储藏期间容易出现易氧化和细菌的快速繁殖,从而导致鱼肉变质和腐败。本文研究车前草提取物对九种海鱼表体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车前草80%醇提取液可以有效抑制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生长繁殖,为车前草制成海鱼的环保食用保鲜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鹿茸是传统的珍贵滋补保健品,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丰富,为此本研究从鹿茸的化学成分分析、鹿茸多肽、鹿茸多胺、鹿茸精及鹿茸醇提物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