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叶天士治疗吐血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吐血篇198个医案。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4.1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98个医案,含161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四位中药的分别是茯苓、甘草、麦冬、人参。排名前三位的药性分别为寒、温、平,药味为甘、苦、辛。从归经上看,归肺经、肝经最多。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清热药、补气药、补阴药。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最高的3组药分别为熟地-山药、五味子(100%),甘草-大枣、白芍(100%),甘草-大枣、人参(100%)。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成5类。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叶天士治疗吐血以清热补虚,固本治血为主,以补气药、补阴药居多,对当代医家在临床上治疗吐血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瘁"和"瘙瘁"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收集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皮肤瘙痒内服方共165首,证型35个,涉及171味中药,药物用药频次1352次.高频药物以生地、赤芍、甘草、金银花、连翘为主.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胃、脾、肾经为主.结论: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瘙痒以清热利湿,补气健脾的止瘁药物为主、以活血解毒祛风止瘁的药物为辅治疗皮肤瘙瘁,研究将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挖掘中药方剂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及专利中检索中药外用治疗LDH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核心算法,获取中医药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并根据结果绘制用药图表。结果:对筛选出的151个处方进行分析,共使用中药269味,其中使用≥5次的中药为72味,1542味次,这72味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祛风湿药19味、活血化瘀药17味、补虚药8味、解表药5味,其他功效药各占少量比重,药味辛、苦、甘出现累计频率达91.6%,药性以"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77.5%,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累计频率达62.6%。并基于改进互信息法提取关联规则53条,挖掘出了LDH外用处方核心组合28个和新处方14首。结论:组方用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同时结合兼证辅以解表药、温里药、清热药、化痰开窍药、平肝息风药,常用中药主要归肝、脾、肾经,性味以辛、苦、甘、温平为主。TCMISS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可对中药处方的进行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有利于中医中药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中医医案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含有大量的数据与信息,深度挖掘中医医案,围绕医案内容进行知识发现,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发掘,提高中医临床诊疗的效率与医疗服务的精准性。[方法/过程]以实地肺病医案为数据源,基于统计分析与关联规则的方法对中医医案内容进行挖掘,以咳嗽为主证为出发点,挖掘相关中医用药规律与临床症状以及症—药规律,探究关联规则分析在中医药知识发现方面的创新应用。[结果/结论]本地治疗咳嗽的高频药物包括炙甘草、杏仁、半夏、川贝母、茯苓、陈皮等,舌诊症状以苔薄白、苔薄黄、舌红、舌暗红、有齿印等为常见。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见的药物配伍为丹参,桔梗—炙甘草、柴胡,桔梗—炙甘草、前胡,枳壳—桔梗等;舌诊症状以薄淡黄—舌暗红、有齿印—舌暗红、苔薄腻淡黄—有齿印等组合为强关联组合,苔薄淡黄—舌暗红症状组合的强关联药物有桔梗、炙甘草、丹参、白前等。咳嗽患者的类型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涉及风热证、痰湿证、阴虚证、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5.
    
在功效的基础上对中药药性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明确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从整体层面剖析中药药性的内涵。文章以化痰药为例,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药性与具体功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化痰中药在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典型医案为数据源,采用统计学与深度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经典方剂应用、用药规律、药对规律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规律,进而揭示近年来中医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查阅及整理近十年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方剂260首,将方中药物进行功效类别、五脏归经及五味统计,并统计各单味组方中药的使用频率。结果: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其主要部分或基本组成,治则上以清热、养血、活血为主。结论:血热内蕴、血虚、血瘀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病机,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原则多为清热、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我国当代治疗崩漏的中医妇科名家18位,收集其治疗崩漏的经典病案180例,对处方中出现的236味中药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关联度的数据挖掘。结果:治疗崩漏的前20位常用药物为白芍、当归、甘草、白术、黄芪等,前10位二联药物为白芍+当归、生地黄+白芍、黄芪+党参等,前5位三联药物为甘草+当归+白芍、当归+党参+白芍等。结论:本研究结果与中医传统理论中临床病因分析和用药观点基本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以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突破传统"一药一性"的中药性味理论,创造性提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该假说的客观性。这一假说的提出与证实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以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突破传统"一药一性"的中药性味理论,创造性提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该假说的客观性。这一假说的提出与证实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正>中药和藏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上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医是二元论,药理是四元五味,而藏医与中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藏药也较有独特性。藏药与中药的区别除了表现在产生地域的不同上,还表现在理论体系以及药材采集、炮制等方面。藏药的无污染特性和治标治本功效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方剂配伍研究意义的分析,阐明了对方剂配伍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中医古方剂中活血化瘀方为研究样本,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中药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45首方共使用中药81种。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红花(33)、伸筋草(23)、桂枝(23)、制川乌(20)、透骨草(20)。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前3位依次为制川乌、独活、桂枝、虎杖,络石藤、制草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再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形成6首中药熏洗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新处方。结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熏洗药物主要配伍是活血化瘀、温经通脉,祛风除湿、和血通痹及消肿止痛,且以辛、苦、温味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运用活血化瘀药、补气活血药、益气养阴药、清热开窍药等四类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全球骨质疏松症中药专利分析,揭示骨质疏松症中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趋势,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关键词结合分类号的检索方式,通过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对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情况、申请人、技术特征保护、高频中药等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骨质疏松症中药专利申请已进入成熟期,以中国、日本和韩国申请量居多,申请人以国外科研院所居多,临床用药多是补阳药与活血化瘀药。结论:国内缺乏骨质疏松症中药的聚集研发平台,应加强科研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同时既要尊重中医药理论又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加强国际标准话语权,结合现代医药技术,更加明确病症机制及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16.
黄名选  陈燕红 《情报杂志》2008,27(4):119-122
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的发展为主线,将目前的研究方法归纳为五类:项无加权关联规则挖掘、项加权关联规则挖掘、项完全加权关联规则挖掘、负关联规则挖掘和增量挖掘,对这五类挖掘技术进行整体性阐述和比较性研究,指出了一些挖掘技术的局限性,最后展望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在信息检索查询扩展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归纳了化学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的进展情况。结果:化学药物治疗方便、起效快,但毒副作用较大;中药在调节免疫力,增强牙周组织的防御修复和再生能力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化学药物治疗目前仍是牙周炎临床药物治疗的主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今后牙周炎治疗的发展方向,但是治疗机制尚需阐明,相关的中药制剂还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8.
覃骊兰  秦华珍 《大众科技》2011,(11):161-162
中药学知识零碎、涉及面广、不易学习和掌握。而中药功效在中药理论中居于关键地位,它是联系药性与主治的桥梁与纽带。很多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临床应用等,几乎都可以从功效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重点分析和教授中药功效,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中药学学科的教学,以达到更快速、系统、牢固的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19.
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质量稳定,疗效温和可靠,剂量易控,很多患者错误地认为中药无毒,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起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临床上中戍药不合理应用非常普遍,同类药物并开,诊断和用药不符,药物之间相互拮抗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谈谈中药制剂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狂犬病、癌症、肝硬化、乙型肝炎、戒毒、肺原性心脏病、哮喘、风湿性心脏病、外伤性脑溢血后遗症、艾滋病和植物人等疑难病的疗效远远超过仅用西医药的疗效。为什么?因为中药方剂是由多位药组成,每味药物含多种有效成分,而多味中药含的有效成份更多,从多方面对各种致病微生物、寄生虫、癌细胞进行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