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针刀及推拿对髋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针刀及推拿治疗;对照组20例只采用推拿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疗程后以及疗程结束第1周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及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观察髋关节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第四周和治疗后一周Harris、VAS评分和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配合推拿可以缓解髋关节疼痛,早日行走、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李彪  滕居赞  黄政 《大众科技》2017,19(11):78-79,108
目的:探讨中药跌打膏外敷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后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自制中药制剂跌打膏外敷于患肢腹股沟处、大腿内侧,而对照组则未行任何特殊处理,两组术后余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的引流量,术后第1、3、5、7天患肢大腿周径及术后第1、3、5、7天患肢静息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24、48小时治疗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天治疗组患肢大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肢大腿的肿胀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5天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7天两组的疼痛程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跌打膏外敷能够安全有效的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早期肿胀、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09~2015.01,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附属医院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择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在81?97岁,中位数85岁。结果:手术时间43~90(65±10)min,术中出血量250?550(350±50)m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7(4~12)d,采用生物型假体8例,骨水泥型假体26例。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19例优,10例良,5例尚可。结论: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好,具有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郭敏楠  李效静 《科技风》2015,(1):168-16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新理念组27例)和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开始进行CPM锻炼时间和关节疼痛、活动范围等指标。结果:新理念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关节疼痛及活动范围有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理念方案,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缓解术后疼痛,加速了患者康复,扩大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红 《西藏科技》2013,(5):70+72
目的探讨民族地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手术患者,配合有效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5岁,住院时间29d。结果对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1例患者进行精心治疗、有效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良好。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髋关节置换并配合有效护理和康复训练,疗效明确,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标志着全髋关节假体的失败。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多因素、多机制参与的过程,早期无菌性松动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易漏诊、误诊。因此,更好地认识无菌松动的复杂发生机制、疾病特点和防治手段将有利于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无菌性松动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文章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机制、症状及体征、治疗与预防方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老年严重膝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例老年膝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0°(伸直5°-屈曲80°)提高到术后平均115°(伸直0°-屈曲120°);应用美国HSS评分系统(纽约特种外科医院,1976年)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5分(24~66)提高到术后平均86分(80~92);本组患者膝关节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上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老年严重膝退行性骨关节炎,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膝关节畸形,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章谦  舒若  李颖 《科技通报》2015,(3):46-49
目的:对老年颈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根据某医院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老年颈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判断,其中20例使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法,关节置换组有31例,其中10例为全髓关节置换,剩余的都是使用人工双极头进行置换,使用的均是骨水泥假体,DHS组25例,针对其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各项因素进行对比发现。结论:和半髓置换相对比,尽管全髓置换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也相对较多,但是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了,所以在治疗中国老年移位型颈骨折上,全髓置换术要优于半髓置换术,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全髓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吴丽娜 《西藏科技》2012,(11):62+65
目的通过对我院骨科收治的35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心理护理,改善了病人术前的焦虑状态,促进了术后的功能康复。方法收集我院骨科35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信息,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人性化护理,对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细致、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改善病人术前的焦虑状态,促进术后的功能康复,对促进病人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TXA;实验组在关节腔局部注射TXA。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住院日、血栓风险及术后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PAP)、凝血酶原片段1+2(PF1+2)、IL-6变化情况以及外周血和伤口血样本中TXA血药浓度进行对比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局部应用TXA患者的总失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而且也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手术出血量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总住院日也得以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小燕  陈金凤 《科教文汇》2010,(33):107-108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半弓置换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一例主动脉半弓置换术患者,术中采用DHCA,并行右腋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脑灌注,总结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经治疗痊愈,恢复良好,无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DHCA时行右腋动脉灌注技术,可以在主动脉半弓置换术中提供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超 《大众科技》2013,(5):147-14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6例80椎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 d及1年的VAS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的运用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各39例,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康复护理,并采用膝关节HSS各项评分,A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MP锻炼;B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HSS各项评分较术前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膝关节肌肉组织肌力、膝关节稳定性与B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PM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程度,有利于减少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膝关节均衡手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的疗效评价。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凭祥市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例患者,试验组采用膝关节均衡手法,对照组采用主动功能锻炼,术前和术后6个月运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与HSS评分。结果:运用均衡手法治疗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及行走速度、步频、步长较运用主动功能锻炼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均衡手法能够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高建波 《大众科技》2014,(11):140-14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病因复杂。大多数认为其病因与应力集中于股骨头的内在条件使骨结构破坏,压迫骨内循环系统使血运受阻有关。髋关节腔内压力或股骨上端内压增高致使髋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疤痕、挛缩形成及股骨头囊内压,髓内压升高,引起复杂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障碍。总结近十年来国内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针刀疗法的临床进展,肯定小针刀治疗此病的效果,指导临床,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应用到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广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患者应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剥离病灶,手术平均时间为(55±4)min。术中所有患者的手术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应用金属夹夹闭的方法止血;有2例患者出现延迟性出血,行氩气刀电凝止血;穿孔1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显示,管状腺瘤6例、绒毛状腺瘤1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8例、增生性息肉6例、类癌6例。结论:ESD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应用到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广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患者应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剥离病灶,手术平均时间为(55±4)min。术中所有患者的手术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应用金属夹夹闭的方法止血;有2例患者出现延迟性出血,行氩气刀电凝止血;穿孔1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显示,管状腺瘤6例、绒毛状腺瘤1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8例、增生性息肉6例、类癌6例。结论:ESD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极高。目前,肝切除术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极大影响了肝癌术后的远期疗效。文章综述了中西医综合治疗肝癌切除术后的研究及西医综合治疗联合"辨证论治"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防治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并发症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0名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手术前对两组的成员进行手术前的宣教以及评定,在手术之后,对对照组进行宣教和心理疏导,对实验组则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在21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水肿程度、外展功能以及上举功能上的状态进行评定,之后再对患者术后所产生的患侧上肢的水肿程度、皮下积液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1天后的患肢功能评定状况,实验组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的好,术后上肢的功能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也是实验组的患者比较优秀。结论: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中,康复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并以本文的临床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三条建议,包括心理治疗、运动治疗以及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西藏地区使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创伤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50例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行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住院时间10~16d,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46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3个月,46例患者均无肋骨骨折不愈合,环抱器松脱等现象;结论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创伤性肋骨骨折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推荐在西藏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