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17年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李克强总理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时对学生们说,你们未来不是一般的老师,是工匠之师,集老师和师傅于一身,既传道又授业,要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开阔视野,打牢基础,将来培养出更多又专又精的工匠,推动中国制造的产品上档次。这是继总理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之后的又一重要科学论断,是新时代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新动能。培育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既需要国家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2.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工匠之师培养大批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开展培养工匠之师的主阵地,迫切需要得到"工匠精神"的助力。文章通过对"工匠精神"和工匠之师内涵的分析,论述了培养工匠之师需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建议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指标、推行"校企校合作"的学徒制培养模式、加强"德艺双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营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等途径培养"工匠之师"。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央视和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一时工匠精神成为热门词。同年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高校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活动深度融合。”工匠精神作为优秀思想内涵,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积极影响,亦是高校现代化优秀人才培养的精神涵养。因此,要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培养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匠之师",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工匠之师"的内涵、培养"工匠之师"面临的困难、"工匠之师"的正确导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曹晔 《职教论坛》2018,(2):81-85
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工匠之师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关键。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工匠之师,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制造业提品质、创品牌的现实需要。现代化背景下认识和理解工匠之师,既要挖掘和继承传统内涵,也要体现时代精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李克强总理对工匠之师六个方面的科学论断是深刻认识工匠之师内涵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对"工匠精神"的迫切需求。本文从高职教育体系入手,重点探讨了在工匠精神引领下现代学徒制的培育路径,以期更好地推动高职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视域下,军工背景高职院校挖掘军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军工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中,挖掘军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三全育人"过程中融入军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扬人民军工精神,厚植军工文化、工匠精神,培养更好社会急需的"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造成"工匠之师"培养受限的观念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世人鄙视。人们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普遍对职业学校师生持一种鄙薄的心态,缺乏对职校教师应有的尊重,整个社会尚未真正形成敬重"工匠之师"的良好环境。二是政府忽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培养"工匠之师"方面始终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育大计、教育之本。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奠基之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兴国必先强师",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事关办学方向和办学实效,教师不仅要精进专业性,还要提升应用型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伟大抗疫精神"是一本生动的新时代思政教材,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育人能增强其时代性、鲜活性、亲和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力量,强化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培养高职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李培暠 《大学教育》2024,(1):104-108
高校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专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自身言行为学生阐释工匠精神。专业教师在教学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这一思政元素,其根本是以生为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其不仅体现了知识体系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而且强调了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联系,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以漆工所展现的工匠精神为论述视角,以教师为主体,探讨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旨在深入发掘工匠文化内涵与工匠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天津教育》2014,(10):53-53
本刊讯2014年5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在埃塞俄比亚总理夫人罗曼·塔斯法耶的陪同下,访问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埃塞俄比亚承办的第二所孔子学院——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11月,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合作设立。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的提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指明了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势在必行。从全员培养、全过程培养、全范围培养以及特色培养四个方面进行高职"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构建。为了将高职"工匠精神"培养落到实处,须确立与之配套的高职"工匠精神"培养考核机制和高职"工匠精神"培养成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作为高职院校,探索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应在大思政格局中考虑和研究。笔者研究发现"大思政格局"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同时思政教育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大思政背景下剖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并进行途径分析是高职院校落实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这为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元素。思政课程是高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课程,从时代发展角度出发,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课程实践中来,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培养,还是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本文以思政"概论"课为例,对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对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本次调查以佛山市现代学徒制学生为主,通过问卷的方法对在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困境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出现的种种现状和现实困境;由此可知,在社会大思政学习格局的确定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必须同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大思政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拥有匠心的准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不只是人的感性生发与表达,更是人的"理性"选择和实践。技术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创新理性构成了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其中技术理性是根本基础,审美理性是灵魂升华、伦理理性是责任担当、创新理性是永续动力。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包括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涵育工匠精神;塑造"工匠之师",传承工匠精神;完善培养过程,革新工匠精神;实施整体评价,导引工匠精神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6月,为提高全体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树立求知精技的精神和信念,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激发他们争做新时代"大国工匠"的信心和勇气,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匠心中国"系列活动。校党委书记、校长李洪渠表示,"匠心中国"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思政教育契合高职特点,这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武职方案"。"匠心中国"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匠心中国"系列大型巡讲、"匠心中国"故事大会,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匠心中国"思政创新品牌的三个平台,三个平台"三位一体",共同推动"五个思政"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20.
黄子云 《科教导刊》2021,(1):101-102
在"中外建设史"课程中融入思政政治教育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探索"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方案,找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切入点、融入点和结合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工匠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以史铸魂育人,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