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向彦 《江西教育》2023,(11):24-25
生命化教育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辅导员要善于将生命化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课中,基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少先队活动课模式,真正从个体出发,建构生命化发展的课堂,激扬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何祥 《考试周刊》2014,(5):21-21,112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生命教育的元素。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蕴藏的生命教育资源;其次,课堂上要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另外,课外要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这样,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心灵的活动,班主任是走心的职业,只有教师心怀美好,才能温暖学生,成为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要有园丁情怀,让学生成为教育花园的唯一;班主任要有工匠精神,将每一个学生都琢磨成教育的良品;班主任要敬畏生命,并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班主任要有传统意识,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从广义上说,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由此出发,生命教育有四个最基本的外延: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教育应具有生命意识,要重视学生个体生命,引导学生创造生命的意义。教育要树立以关怀学生生命为本的教育观,要从生命的视角重构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感受,重视教师关怀学生生命的作用,倡导高等教育从生命教育角度思考探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我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观点,即: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教育”为设计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以高考成败攻论英雄,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纲要也指出艺术学科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在艺术欣赏课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本文以高三艺术欣赏课《生命礼赞——熊的故事:》一课为例说明如何让生命教育融人高中艺术欣赏课。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为了促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语文教学要从文本着手,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提升对生命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廉向飞 《家长》2023,(20):49-51
<正>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生命本质、价值和意义的教育,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尊重和珍惜生命,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以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初中生物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提出优化课程设计、创设情境教学、整合跨学科资源等实施策略,以期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一、  相似文献   

10.
张雪敏 《中小学电教》2008,(12):103-103
<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充满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的发展服务的。教育要尊重生命主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新课程也要求课堂  相似文献   

11.
邵永红 《福建教育》2023,(26):12-14
<正>生命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感悟和绽放生命之美,灌输、说理是难以奏效的。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看见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实践着力点,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引领学生在获得积极体验的同时化解成长难题,读懂并享受生命之美,从而让师生的教育生活充盈智慧和人文之美,让师生的生命世界充溢良善之美。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活动对象泛化、活动实施程序化、活动效果表象化等问题,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生命的律动,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活动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活动的实施要"以人为本",注重生命的体验性;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生命的升华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应以“生命人”为起点,也应以“生命人”为归宿。语文教育不仅“教生命”,而且要通过“有生命地教”来“教生命”。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源,帮助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激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振峰 《现代教学》2007,(12):19-20
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教育概念,但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深刻的生命教育内涵变得浅俗,生动的生命教育形式变得单一等现象。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生与死”的教育,敬畏生命要多点理性,少点直觉。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正确面对死亡也是科学的生命观的应有之意。生命之爱不排斥情感因素,尊重生命也不排斥必要的理性,生命教育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展现中赋予生命以意义;提升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在省察自我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涵化生命情感,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培养坚强意志,引导学生在挑战痛苦中实现生命的意义;激发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开创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关注生命教育这一亮点,从思想品德新教材、新课标、新课堂三个角度来阐述思想品德课在我国中学实施生命教育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提出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要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要还学生自主权.为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曹海永 《湖北教育》2003,(23):22-2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彰显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生命教育本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挖掘生命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珍视自身宝贵生命;抓住课堂教学时间,提高生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