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双向性极强的事情。以现实中典型案例所提出的问题为线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进而针对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期待能够对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论述了国际法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之后分别通过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证。同时着重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对于人类文化形成的一些理论认识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作者认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对背景知识的认识、对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的认定、对于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人类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保护方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不可或缺的责任,人类学可以为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做出它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维系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共存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保护。  相似文献   

5.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起到了领导地位和绝对主导作用;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和收益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政府、遗产保有者和社会职能机构多方参与。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收益既有显性收益也有隐性收益,且隐性收益不能被货币化衡量,所以,在保护过程中,保护既得收益决定了三方参与者的角色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们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都不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保护效果,因而应强调从转变观惫、更新理念、深层研究、动态保护等方面加以认真思考。本文以四川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力求通过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以此更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文化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传承与保护。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现状,分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的价值优势,进而从高校图书馆业务功能层面上,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文章在全面梳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形成适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中央与地方紧密联动的政策执行力等七个方面总结了现有政策的成绩,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从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管理的政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政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项目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要守护好这块家园就必须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即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增强保护意识。通过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启发大家的责任意识,引起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密切关注,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进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颇大成果,但仍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几个紧迫的问题: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要落实到实处;二是《中华民俗大典》的出版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但迟迟不能出版实际上放弃了很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三是对参加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使他们掌握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编印一些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教材、书籍,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四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展示中,只看到的是物质文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民间文化教育要从制度、课程上作规定。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本文通过移动互联APP技术,探讨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利用移动互联APP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基于移动互联APP技术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同时也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达到活态的、自觉的、积极的目的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休闲市场开发的角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扩大一点说,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专家提出了很多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据此,本文将从休闲市场开发角度来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保护问题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要的就是要重视法律保护。中国是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少数民族地区自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区域出发,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概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河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依托民族自治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行政保护为主,这一方式已不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间的联系,应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社区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社区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渗透。文章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教育中的意义,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承理念、难以全面融入社区教育、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应对措施,以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中,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社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对其保护关系到公共利益,因而民法和行政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局限性。经济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选择路径。我国应当尽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法保护体系,从金融法、竞争法、财税法以及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理性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观念,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绩效化的管理,并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土家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广东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情况为例,论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途径。特别是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体现其特殊性、文化记忆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文化的解构和建构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方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走社会化道路等几个观点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疆古龟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与复杂性,以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今天,面对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于灭失的处境,本文以龟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了新疆龟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针对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广受关注的新课题。齐齐哈尔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把握生命原则、创新原则、整体原则、人本原则和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