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校近年来,以“爱心教育”为品牌,打造学校特色。“爱心教育”就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而实施“爱心教育”的教师就是爱的播种者。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途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育人的效益,为了尽快地改变我校基础薄弱的面貌,形成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了“将德育放在首位。进行整体改革”的课题。我们选择了“爱的教育”为突破口,集中力量“以爱心培养爱心”。先在班级试点“让班级充满爱”,然后在年级试点“让年级充满爱”,最后发展为“让学校充满爱”。使整个学校成为“爱的天地”。经过三个学期的试点,  相似文献   

3.
张忠苍 《中国德育》2012,(17):56-57
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2010年10月,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被确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西部地区爱生学校实验校,在践行“爱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洒进学生的心田,爱是学校文化的本色,无爱即无教育。于是,我们以爱为起点,...  相似文献   

4.
张春晖 《教师》2010,(6):113-113
教育和爱心两个词往往联系在一起,“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但教育绝不是“一爱了之”那么简单.教育之爱要遵循科学,科学之爱才能将爱心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爱”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的外延很广。从大的方面讲,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科学等;从小的方面谈,可以爱学校、爱家庭、爱自己身边的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就提倡“仁者爱人”,“仁”就是人,“仁心”就是“人心”,就是仁爱之心,爱人之心。富有“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爱心”是传统美德的基础,更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但丁说的“爱是美德的种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个人没有爱心,就无以谈忠,无以谈孝;一个人没有爱心,就无以谈责任,…  相似文献   

6.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  相似文献   

7.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8.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爱的课堂”是指以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为基本理念,以爱的方式和策略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为主旨,在尊重、赏识、支持的环境中建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过程。学校2008年9月开展“爱的课堂”实验,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认为:教育的灵魂是“爱”。“学校缺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发自心底的无私的爱。”对于肩负平民教育责任的教师而言,第一重要的还是要爱教育、爱学生。1999年,湖塘桥中心小学历史上第一个课题——常州市“九五”课题“当代小学生爱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诞生了。以此为开端,开启了我校教育科研和教师师德训练、专业成长工程的大幕。  相似文献   

10.
王文红 《陕西教育》2007,(11):21-21
爱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们知道,爱心是人类情感中最纯洁最崇高的一种情感。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待于人格塑造的赋予激情的青年。身为“雕塑师”的教师,他的情怀直接决定着其“作品”的质量。因此,只有用全身心的爱去关心教育学生,才能为国家造就出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1.
王红 《成才之路》2010,(15):4-4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本文通过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友情提供一片生长的沃土;教学中自然渗透,帮助孩子学会做有爱心的孩子;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呵护好孩子的爱心等途径,让孩子悄悄在被爱中获得会爱的技巧的四个方面的探讨,最终让孩子获得“爱”的密码,诠释“爱”的真谛,掌握“爱”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江西省委关于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的要求,江西财大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放在“爱心”教育上,用爱构筑和谐校园。营造和谐校园,让学生感受“爱”。该校开展了“三双”活动,即在教师中开展师风师德教育活动,简称“双师”;在行政、教辅、服务部门开展了“师生利益无小事”评议评价活动,简称“双评”;在学生中开展了“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做学校满意的学生”活动,简称“双满意”。“三双”活动双向互动,相互评价,覆盖了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形成了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典型榜样示范,激…  相似文献   

13.
鲁迅曾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学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生”,如何解决这些留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留守生的学业发展,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做到“勤观察、勤交流、勤关心、勤沟通”。用爱心来开启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爱的理论从人类的本性角度揭示了爱的本质内涵,对现代人如何认识爱,如何提高爱的艺术尤其对学校教育中,教师如何富有爱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爱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校有两件事情永远需要.永远不会完结。一是爱.二是知识。”温家宝总理考察北京四中时如是说。说明爱和知识在教育教学中处于同等的地位.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用爱传递知识.对每个孩子伸出温暖之手.打开一扇扇充满暖意的爱心之门.让知识的传递跳跃着爱的音符.  相似文献   

16.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爱心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心教育的提出与黎明职业大学的创始人——梁披云先生所倡导的“爱”的教育思想以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人的目标有关,爱心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文化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为确保爱心教育的实施,学校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有效途径和载体,努力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爱心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心”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育者把爱心情感投入到被教育者身上,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心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其反应,学校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更是思想品质形成阶段的教育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若对学生充满爱心,富有感情,教师的教育就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效应;否则,教师态度冷漠,就会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障碍,甚至是意识上的障碍,即使再好…  相似文献   

19.
“当同学取得成功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当同学陷入困窘时,也不要泛滥自己的笑容。”这是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小学爱心教育中对队员们提出的要求。爱心教育旨在引导队员从爱自己、爱家人、爱老师做起,在生活的点滴中体会爱,感受爱,学会爱。爱自己,让队员们明白了文明得体的语言、行为是别人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从此,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良好形象,“刻苦上进”、“团结友爱”、“自尊自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 在学校,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而且,许多孩子重视师爱胜过父母的爱,对于师爱的反应比对父母的爱的反应还要强烈。因此,学生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爱,这种心理甚至有时可以成为他们在学校中一切行为的动机。可见爱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