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二册第52页中,图4—12是高温玻璃导电电路图。按配套教参的建议,使用废灯泡芯来做。由于废灯泡芯的导线间的玻璃厚、绝缘程度高,使用低压学生电源无法演示成功。而使用照明电压做电源,给学生和老师在操作上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为此,我们应用学生熟悉的贺年片中的音乐集成电路,结合自制的易导电的玻璃球,进行了成功的演示,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第93页旋转的液体实验:在玻璃皿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他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然后在玻璃皿中放入导电液体,例如盐水。如果把玻璃皿放在磁场中(如图1a所示),液体就会旋转起来。若按教材所说的器材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二年级电学分组实验“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笔者认为实验过程中,碳膜导电纸的消耗量过大,购买不便,且价格昂贵,学生实验常因导电纸短缺而中止。笔者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导电纸,即用托裱法制作导电纸。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各地初中实验教学中使用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装置形态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并联4个以上的灯泡,通过灯泡能否被点亮来判断溶液是否导电。该装置制作容易,材料易得,但是此装置致命的缺点是在220V高压条件下进行操作,尤其不适合学生探究实验。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改制了该导电装置。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同一种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中,弱电解电离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也越强。”的问题,除了教会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外,最直观的办法是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导电能力的变化。即冰醋酸在用水冲稀过程中,可观察到由不导电到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过程。通常实验过程如下:在烧杯中插入电极(碳棒),电极与演示电表(欧姆挡)相连,烧杯中缓慢加入10mL左右的冰醋酸,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观察电表指针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刚开始由电阻很大到逐渐变小的现象很明显,但是后来冰醋酸中加蒸馏水浓度变化太慢,指针几乎不移动,老师只好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再加水冲稀,如此往复多次,既浪费时间,冲稀后的溶液也不再有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海版9年级物理中的导体与绝缘体实验,按教材演示,无法测试出人、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本人利用此演示器,借助音乐贺卡做声光显示,并根据声光大小判断液体导电能力,使实验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7.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全一册)第八章第四节实验(8-26)“试验物质导电性”,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实验(1-1)“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这两个演示实验都涉及溶液导电性。这两个实验对学生正确认识溶液导电性,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教师不愿意演示这个实验,实验员不愿意准备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8.
“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高中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能使学生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感性认识。但为什么实验要求保证几个电极要基本一致,而且电极没入液体的深度要一致,学生对此不易理解。为让学生正确认识影响电解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拓宽该演示实验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学生实验,是用导电纸中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做好这一实验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导电纸.对纸面导电层的要求是:1.涂布均匀,使各处的导电性能一致.这样才能使测出的等势线不发生畸变,得以模拟真空中的静电场.2.电阻率应远大于作为电极的金属.这样才能使金属电极成为一等势面.由于受到中学配备的检测电势差的仪表(灵敏电流计)的灵敏度的限制,导电层的电阻率也不可太大.  相似文献   

10.
初级中学课本(全一册)硝酸钾熔化状况下导电实验,照课本中的实验方法,在瓷坩埚内熔化硝酸钾。瓷坩埚不透明,学生看不到硝酸钾熔化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第九章第一节“物质的导电性”中 ,硝酸钾熔化导电实验不足之处有两点 :一是硝酸钾熔化后插入电极要适时 ,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既浪费时间 ,又使知识的传授显得苍白无力 ;二是用加热坩埚使硝酸钾熔化导电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熔化的过程 ,只能凭教师一人观察 ,待熔化后告诉学生 ,同时插入电极 ,观察导电现象。这样 ,硝酸钾晶体的不导电到逐渐熔化导电的过程缺乏连惯性、直观性 ,结论具有模糊性。如果用试管代替坩埚 ,并解决固定电极这一难题 ,就可以克服以上弊端 ,弥补两点不足。1 实验用品硝酸钾晶体、试管 1支 (2 0mm× 2 0…  相似文献   

12.
【实验3-1】玻璃的酸碱性1实验分析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有Na2SiO3、CaSiO3,硅酸盐的结构使其具有稳定性强、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耐腐蚀等特点。Na2SiO3溶液显碱性,固态的玻璃不溶于水,将玻璃磨成粉末,利于硅酸盐的溶解。  相似文献   

13.
二极管单向导电演示器江苏通州市石港中学丁广顺226351单向导电是二极管的主要特性。由于电流的流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在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我自制了二极管单向导电演示器,巧妙地利用多只发光二极管追逐发光来模拟...  相似文献   

14.
等势线描绘实验器是高中物理第二册中的学生实验五所用仪器,存在下述缺点:由于电极的质量太小,不能采用压接法。实验中为了使电极与导电纸接触良好,必须把塑料板、白纸、复写纸、导电纸、电极五者紧固在一起,这样做,不但操作不便,而且复写纸和导电纸很容易损坏,不能重复使用,浪费很大,况且导电纸在市场上不易买到。为了节约实验开支,方便实验教学,我对这一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实验,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安排。此实验仪器在初中化学、科学和高中化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均有配备要求,有供教师演示实验用的溶液导电演示器和供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微型溶液导电实  相似文献   

16.
用代用品做焰色反应实验陆英麟(广西凌云中学533100)鉴别金属阳离子方法之一是焰色反应,而焰色反应实验按课本要求需要铂丝和蓝色钴玻璃.铂丝很贵,不易买到,蓝色钴玻璃也很缺少,一般县级中学难以分组做焰色反应实验.我们通过实验摸索,可用代用品做焰色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木材干馏微型实验陆英麟(广西凌云中学533100)实验一取一支内径约为0.8cm、长10cm一端尖的玻璃管,把4根火柴杆剪去药头后装入玻璃尖管内,或装人其它木条.用手握住并用手指塞住玻璃尖管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火柴杆.片刻后,火柴杆...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时经常会碰到难于打开的玻璃塞或玻璃盖。许多资料都讲因凡士林干燥引起的玻璃塞或玻璃盖打不开,可用有机溶剂浸泡一定时间后打开。但在应用中不但成本高,而且溶剂易挥发,易燃烧不安全。经过实践,我发现可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氧气的火焰颜色是个难度较大的实验,由于点燃时使用玻璃导管,燃烧时的淡蓝色火焰受钠元素黄色火焰的干扰。多少年来有许多教师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但效果一直不佳。我们根据前辈的经验与教训,在点燃装置中引入石墨导管,能达到演示实验的要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各种角度的玻璃导管。因此,掌握点弯曲玻璃导管技术,对组装实验仪器做好中学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书介绍弯曲玻璃导管是先将细砂装满玻璃管,烧熔后再弯曲,此法不宜行。因为砂子易含水,加热时玻璃管容易炸裂,既使不炸裂,玻璃管烧熔时砂子沾在管壁上,弯曲后也会影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