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日的清晨     
夏日的清晨,经历了夜的洗礼,接受着初升朝阳的沐浴,格外宜人,蔚蓝的天空,那样的远,那样的深,淡淡的织云,映衬出天空的玉洁水清,澄澈清纯。轻风中,晨光下,鸟儿,脆生生地唱着;花儿,轻盈盈地笑着;叶儿,亮晶晶地绿着,阳光中萌动着喜悦的生命,仿佛在孕育着一个个关于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2,(10):23
火车,飞机,轮船,快艇,走过很多地方,洒下无数汗水,而我心里的文字,只想留给地图上那隅小小的尖尖角。鼓浪涛声白浪扬起千帆,激流交替婉转,阳光照耀沙滩,人儿笑眼弯弯。鼓浪屿的白天,人声繁扰,我静静独坐海滩。鼓浪屿的浪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震撼激烈,倒像是水墨画中的兰,辗转含羞,如有所语,浪涛的轻声细语压低了盘踞海岸的树根,却激起了我万千思绪。北风寒,寒;细雨软,软。曾想起我到过的黄河,犹如勇武的双臂拥山抱岭,在我眼里却是凛冽的激昂,不似这般沉稳安然。地图上的涛声是家的旋律,我被心中的柔情晕染。  相似文献   

3.
蚌中落寞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好的、坏的,温馨的、痛苦的,情愿的、逃避的,结伴的、孤单的……这一切之中,属于后者的,却往往更容易让人成长。当生命慢慢地被大大小小的经历填满,质量日益增加,没有了缝隙,才终于明白,这份满当,就是生命的价值……沙粒入蚌,变成珍珠,就好像丑小鸭变天鹅一样。只可惜,我们体会不到沙粒的感受,如果一定要猜想,那便是孤单、黑暗、疼痛。殊不知,与这些痛苦"齐头并进"的,是珍珠的形状、光泽,尤其是价值。粗糙暗淡,因为经受黑暗,所以才富有光泽;一文不值,因为承受孤单,所以才价值不菲;铺于地面,因为忍受疼痛,所以才被捧于手心。  相似文献   

4.
成都的春天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的雪,千年不化,万古长存.文人们借助它,演绎人生世相,折射社会风情,亦实亦虚,亦古亦今,幻化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今天,时过千年,地变万里,我们依然可以倾听它的心灵脉动,体察它的热火冰肠,读它的洁白,读它的冷峻,读它的孤傲,读它的阴郁……凡此种种,遐想无限,感慨万分.我感觉,冰雪精灵,弥漫时空,千古有约,今天依然轻舞飞扬,飘洒在我们眼前,回荡在我们耳畔,萦绕在我们心间.……  相似文献   

6.
山的注视     
正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的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在光的中心,它像盐像玻璃一样闪亮,它岿然不动,独立于高空之中。它身上一切都是那么坚硬,那么真实。人们可以谈论它,讲述它的故事,探索它的起源,说说住在它上面的人。人们可以计算它的体积,研究它的构成,它的演变。然而这一切又能如何呢?它还是它,不动,不听,不应。人们可以在它身上取一小块石头,带往很远的地方,几千公里吧,或者扔进大海。之后,山依然如故。山是持久的,强大的,它的基石扎根在大地深处,随着人的远离,它始终赫然立于地平线上,继而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正青石的街道,向晚,紧掩的窗扉,粗粝的灰墙内,寂寞的女子放下半成的刺绣,听车轮辚辚,听马蹄达达,忍不住轻叹口气,今夕何夕,他乡故乡,是何处的过客,是哪方的归人,心念抵不住疲倦,苔痕也渐然暗去……能入诗的生活,倚赖这乖巧的景致,红颜刹那衰老,只这夕照滞重炊烟轻腾,千年传承,依旧鲜活。日升月落,岁月倏忽,这碎石青瓦的长街里巷,仿佛流动着旧时的呼吸,让人生出几许温婉的感动。鼓楼的坊巷是旧日福州城的中心,我与三坊七巷并没有多少可称道的渊源,我童年寄居在三保的外婆家,从小生活在台江码头的附近,做过许多年无拘无束的  相似文献   

8.
正1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吃。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一种干净的香。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  相似文献   

9.
风过无痕     
风来自无名的幽幽空谷,它吹向遥远的浩淼天空,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吹走的是人们的质疑,留下的是对信念的忠实,对信念的执著,对信念的坚持,对信念的不舍,即使大风刮过,依然了无伤痕。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池莉笔下的男性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都认为池莉的创作有女权化倾向,其实,池莉对男性的解构也是极为深刻的,她以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角,轻轻地走进喧嚣热闹的男性世界,穿行历史,思考人生,把一个个平凡但并不单纯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从中体察人物的艰辛,透视他们内心的变化,在放逐心灵的同时,绵密细致地解读着男性的烦恼,挖掘男性世界的底蕴,诠释着主流文化下男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政治理论既主张"法后王",又坚持"法先王",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体现了荀子"先王""后王"一以贯之,既坚持前代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辨证道统观。这种辨证道统观是荀子在割断了"天道"对"人道"的神秘制约关系之后,对儒家政治学说以"道统"制约君权做出的一种理论安排。  相似文献   

12.
习惯上,人们把波德莱尔看成是一个"审丑"的诗人,其实他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在《恶之花》中,有许多诗人对自然歌咏的诗句,仔细分析,我们会理解波德莱尔的美学追求,明白他心中的"自然"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从而也就更能读懂他诗的真谛。波德莱尔所钟情的"自然",实际上是他对未知世界"美"的探寻,因为在他看来,此岸世界的"美",已不能引起人们的"惊奇"与"颤栗",必须到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和发现"惊奇"。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一词的翻译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一词在历史上曾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族称,指高句丽族;二是作为地名,汉时曾设高句丽县;三是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作为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其名称也合有地名之意)。作为我国一个历史专业名词,它究竟应该如何翻译,也就是应当如何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呢?在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几种拼写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文中认为应该严格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范拼写为Gaogouli。  相似文献   

14.
“X领”词族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X领”词族为例,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理,即转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方式,其次进一步追问转喻为什么能够在“X领”词族中运作,运作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并运用“内涵外延”传承说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X领”词族的认知分析,能为其他新兴词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实行教改的必由之路,会计专业因其特殊的行业背景和岗位需求,在现行条件下,实行“课岗融合”教学改革新思路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有效实施《会计学基础》与《出纳岗位实训》相结合的“课岗融合”实践性教学可以加快学生职业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是两种不同的政体组织原则,同时反映国体与政体两方面的性质。从权力的位阶视域考察,可以发现,两种原则下的分权对人民主权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诉求。正是在反映国体性质这一层面上,把两种类型的分权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国体不同,分权的性质、内容、特征也就存在根本差异。我国的政权建设,如果要借鉴"三权分立"的经验,应该着眼于从资产阶级治理权内部的分工层面,学习它某些成功的技术安排。  相似文献   

17.
“世界去魅”是指运用理性把世界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人本取代神本。然而,宗教的退场并没有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以工具理性为尺度的现代“拜物教”继续遮蔽人性的尊严。为“世界去魅”的人类使命远未完成,需要在对工具理性的深度反思中借助实践解放人性。  相似文献   

18.
李锐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1):51-54,87
《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主导者究竟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对此问题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传统的“马恩合作”说,二是“马克思独创”论,三是“恩格斯主导”说.通过对比《宣言》同其创作的主要参考素材《共产主义原理》,发现二者最根本的差异是《宣言》娴熟应用和阐述了唯物史观.据此,唯物史观的创立者便是《宣言》的思想主导者.而唯物史观的首次公开论述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的,所以《形态》的创作者同《宣言》的创作者必然是一致的。《形态》是解开《宣言》“思想主导者之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是一个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理念,“语文素养观”则是关于语文教育一系列根本问题的理论范畴。“语文素养观”突显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语文课程中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性微观的生命世界中,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在这种“不完全”家庭的阴影之下女性个体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生成的过程中细微的生命感觉,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出家庭对于女性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