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净召 《成才之路》2009,(13):35-35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人才在流动,社会在前进。教学理念的创新与运用是与时俱进的,亦是不可或缺的;是势在必行的,亦是切实可行的;是亟须推广的,亦是必须深入施行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点在哪里?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点在哪里?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人们在思考,在争论,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多的是困惑,是焦灼,是期盼,是无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3.
在男人眼中,他是未染尘埃“淑女”,在女人眼中,他是玉树临风的型男,在俗人眼中,他是形同伪娘的异类,在潮人眼中,他是惺惺相惜的同类:在粉丝心底,他至死都是知情识趣的万人迷。  相似文献   

4.
杨柳 《教师》2012,(32):106-106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一道仿写题,例句是这样的:虽然蜜蜂和蝴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是创造,一个是在虚度。创造者成就的是甜美的生活,虚度者留下的是生活的垃圾。在苦想半天后终于敢下笔:虽然蜘蛛和春蚕都在不停地吐丝,但一个是开放,一个是禁锢。开放者收获的是充实的一生,禁锢者得到的是厚厚的束茧。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一种心灵的旅游,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共同旅游。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停"的艺术,也让学生学点"停"的艺术。停在阅读积累是基础,停在体验生活是关键,停在实践交往是桥梁,停在童真跳跃是重点,停在想象奔腾是亮点。只要停得恰当,停得适时,学生就能写出极具个性、富有生命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小狗、小猫、小鸡、小虫子、大象、猴子……或者是在家里,或者是在动物园,或者是在田野里,或者是在书本上,总之,从小到大,你一定见过许多动物,有很大的大型动物,也有很小的要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的小动物;有  相似文献   

9.
不老的春光     
这里是知识的源泉,这里是欢笑的暮年。是谁在不倦地求索,是谁在不息的奋斗?是我们——在美丽的宁波老年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我想读书     
在晨光熹微的清晨,在布谷鸟的轻鸣中,读书是诗情;在秋雨淅沥的黄昏、雨打芭蕉的窗边,读书是画意;在北风呼啸、飞雪飘零的冬日,读书是追求;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湖边,读书是享受……读书真的是一件美事儿啊!  相似文献   

11.
英雄是什么?在战士的眼里,驰骋沙场、英勇无畏的人是英雄;在病人眼里,能治百病的人是英雄;在小孩眼里,能逃离虎口的羔羊是英雄;在小鸟的眼里,能飞越海洋的海鸥就是英雄……然而,在我眼里,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向死而在是海德格尔死亡的现象学考察的核心问题.在死之悬临之中所显现的是生,而此种生的前提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死,是入死出生,是在打断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而敞开的第四维的时间性的生.向死而在的生是无人称的,是余在,是Dasein的进一步改写.向死而在的余生召唤着第四维生命的打开,余生的保持就是进入第四维.余在是第四维生命的存在,是新的时间,是余化的生命存在,这是余在对海德格尔死亡的现象学问题重构.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较为重视,而很少有人来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所承担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学校是科任教师,在班级是主任;在家里是丈夫,是儿子,是媳妇;在社会是公民。家庭的责任、社会的关系、人际的交往。有太多的任务要去完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中发现,青春期敦育(尤其是性知识教育)在家庭是若有若无的,在学校是蜻蜓点水的,在社会是杂乱无章的,这种现状,后果堪忧,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加强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学领域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在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使用一定水准的、发展起来的文化,去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不仅在整体上是社会的人,在个体上也是社会的人,社会不仅是意识中的"他者"、他物,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发展方式,是人的"社会的生命"。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人,其作为人的本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是在向生物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16.
《辽宁教育》2008,(12):62-62
这个计划要一点提前量,但它确实是你学校毕业生的一份好的礼物。在年底时,给家长一个记录(录音带或者CD).这当中是他们的孩子的一些声音:在幼儿园,孩子们也许是在背ABC;在一年级时,他们的声音是一些读书声:在二年级时,也许是背一些诗的声音;在三年级时。又是一些孩子们学习的声音。让孩子们的声音作为毕业礼物是多么美妙啊!  相似文献   

17.
事关荣誉     
《八小时以外》2012,(12):81
三份工资:一份工资是养家糊口的人民币;一份工资是情感,有尊重在里面;还有一份,是精神支柱,因为事业是有信仰的。在白岩松看来,最好的单位应该为员工开三份工资。一份工资是养家糊口的人民币;一份工资是情感,有尊重在里面;还有一份,是精神支柱,因为事业是有信仰的。  相似文献   

18.
黄玉峰 《上海教育》2013,(18):62-64
河南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伏羲、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汤,他们活动的范围就是在中原一带。现在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大致对应这个时代。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是在今天的二里头,商朝是在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朝是在洛阳,都是在河南省内。  相似文献   

19.
冰波 《课外生活》2013,(Z2):4-8
是葱绿的草丛泛黄的时候,是落叶在地上翻滚的时候,是秋雨和黄昏一同降临的时候,在女孩家的窗下,在一片枯黄的落叶下面,流出了断断续续的音乐声。这是名叫吉铃的蟋蟀在演奏。它在为女孩演奏。可是……这真的是吉铃在演奏吗?这音乐,失去了夏夜的丰满和轻盈;这旋律,失去了夏夜的流畅和婉转。许多  相似文献   

20.
张越 《山东教育》2020,(1):37-37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班里,他们是学生;在家里,他们是孩子;在社会,他们是公民,是未来的工人、农民、教师,是未来的父亲、母亲。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全面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