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藏科技》2005,(12):F0003-F0003
随着50位新院士的产生,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时的院士总数仅为96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04人。尽管增选院士的人数在逐年递减,新增院士的“质量”却更加受到重视,队伍正在放缓“扩容”步伐。  相似文献   

2.
金煜 《金秋科苑》2013,(24):11-12
今年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年龄普遍低于60岁,70岁以上的只有4人。工程院新增选院士中,“高官”和“高管”的身影减少,只有三人入围。而此前引发媒体关注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当选,而南京大学的掐架教授双双落选。  相似文献   

3.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又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最近中科院、工程院将院士候选人名单公示,这种正常的程序行为却成为了舆论焦点。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中仍然出现了不少现任或前任"高官高管";二是前年落选中科院院士增选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  相似文献   

4.
闲话院士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共产生48名新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5,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名,农业学部7名、医药卫生学部7名、工程管理学部5名。据统计,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为56.2岁,比2007年下降了4.4岁,其中50岁(含50岁)以下的14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表示,这是工程院历次曾选中当选院士最年轻的一次,也是新院士平均年龄首次低于60岁。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2003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启动。此次增选名额为60名,其中数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物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技术科学部18名。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召开研讨会“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研讨会12月1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周光召院士发表了重要讲话;路甬祥院士做了首场特邀报告。25位两院院士和全国有关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站”改版“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站”(中文版)12月20日改版。改版后的网站将全面反映学部的各项工作。新网址是:www.cas…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于2004年1月5日宣布,58位工程科技领域的专家当选2003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这是自1994年中国工程院选出首批院士以来增选院士数量最少的一次。其中哈尔滨理工大学雷清泉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这58位院士分布在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医药卫生工程等8个学部,是从全国628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是,2003年工程院院士增选首次规定,增选名额不得超过70名,并实行依次录取、满额为止、缺额不补的原则,因此这次虽然有70个候选名额,但最终只选定了58名院士。同时本次增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每次从3月候选人提名开始到11月院士最后确定,在8个月的时间里名单从各300人左右逐渐缩小到各60人以内,社会各界关于院士增选的话题讨论也逐渐升温。在院士增选期间,十月是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人们自然会把我国的院士评选过程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增选名额仍为60名,与2009年一致。“院士”一直是科研人员头顶上最耀眼的光环,增选院士和标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此次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严格把关,强调候选人工程技术特点、关注增选院士的学术道德、关注边缘学科的候选人……以求保证院士增选工作的权威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1 两年来的工作回顾1.1 1995年的增选院士工作在1995年7月份召开的技术科学部常委会议上,专门讨论了增选的有关问题,审议通过了“技术科学部院士候选人评审、选举办法”,并确定了其它事项。在1995年10月5日—15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每次从3月候选人提名开始到11月院士最后确定,在8个月的时间里名单从各300人左右逐渐缩小到各60人以内,社会各界关于院士增选的话题讨论也逐渐升温。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 1 0月 1 6日结束。自 1 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增选院士以来 ,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的工作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在这次评审过程中 ,学部主席团重申了严格掌握院士标准 ,保证增选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和要求。在评审中 ,院士们遵照“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总体要求 ,既考虑了候选人的学术水平 ,也考虑了其重大贡献。同时 ,特别注意了交叉、新兴学科领域。这次增选结果 ,有 3个学部未选满分配的名额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院士们注重增选质量 ,而不追求本学科的增选数量。学部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程院最近增选新院士216人,院士总人数达 312 人。今年 7月 11日至 14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院士大会。李鹏总理接见了与会全体院士并作了重要讲话,朱镕基副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北京,盛夏。似火的骄阳“热”不过科教界的一件大事——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近几届每到临近增选院士之时,有关院士的各种话题总会被人提起,我们也不能免俗的做了这期有关院士的选题。作为科技界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一些花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院士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5,(12):17-17
今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召开2015年新当选院士座谈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此次增选共产生61名新院士,其中女性9名,数量和比例均为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5.
报道江西     
由江西省科协、江西省冶金集团和南昌大学共同主办的“金属材料工业发展与江西工业化‘同舟论坛’”于2003年12月下旬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翁宇庆教授,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潘际銮,中科院院士李依  相似文献   

16.
院士是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科学家们也以得到这个荣誉为荣。2001年12月9日和12月13日,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不啻是两个重要的日子,两年一度的增补院士工作宣告结束,新院士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6名新院士,中国工程院增选了81名新院士,至此,我国2001年所有新院士的评选工作已尘埃落定。虽然今年两院院士的评选工作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我们从两  相似文献   

17.
简岩 《百科知识》2011,(19):1-1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曹谊林落选。曹谊林的落选与有人质疑他的“人耳鼠”造假有关。为了自证清白,曹谊林研究团队用6周时间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构建了“人耳软骨”,形态良好,并作全程实验录像。  相似文献   

18.
天津生态城,一座从盐碱滩上生长出来的绿色新城。15年蝶变,天津生态城将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写在建设路上,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绘新景、树样板,成长为优秀的“探路者”。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天津生态城自建设之初就备受瞩目。新加坡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杨杰圣,很早就在关注中、新两国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9.
远远 《科学大众》2000,(1):38-38
数学王国有无数深奥的知识。过去,我们常会想:那些高深莫测的数学公式和理论,只是供教授们用于科研的,与我们这些平常人恐怕没什么关系。1999年底在南京举行的“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综合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数学院院长杨乐院士,却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数学应用的新画卷,令人大开眼界。原来,数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杨乐院士引用了一位美国工程院院士的话说,今天是“科技中出政权”,因为高科技是保证国家安全、保持国家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高新技术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部委员(院士)制度及学部工作逐渐恢复并得到发展。1980年,在学部委员停止增选20余年之后重建了选举制度。经过短期的实践与摸索后,在1984年的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上确定了“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学部的这一功能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