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小蜡烛头     
今天早晨起来,我正在整理抽屉,看见一截只有两三厘米长的蜡烛头,上面积满了灰尘,我心想:这个小蜡烛头太小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用处。想完就随手把它扔到了簸箕里去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当天晚上,这个小蜡烛头竟立了“大功”,你说巧不巧?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都在灯下干自己的事。突然,眼前一黑─—停电了。这下可把正在看书的妈妈、爸爸和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全家开始摸黑“搜寻”蜡烛。抽屉、书柜、写字台上都找遍了,连蜡烛的影子也不见。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过去了,找得我心急火燎.忽然,我心里一亮,想…  相似文献   

2.
良师     
一天下午,马增圣的父亲来接孩子。孩子边往外走边把手中的纸团像投篮似地抛向墙角的簸箕,纸团进了簸箕但又弹了出来,落在地上,马增圣没有再去管它,径直地往外走。这时他父亲皱着眉头说:“怎么能这样随地扔东西。”说完,父亲弯下腰把纸团捡起来轻轻地放到簸箕里。这时,马增圣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簸箕周围的废纸都捡起来,放到簸箕里。多么细心的父亲,他的言行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我。簸箕周围的废纸,我从未留心过,也没有意识到这里的教育契机。又一天,刘嘉文的妈妈送女儿来幼儿园,刘嘉文站在门口大声地向正在指导幼儿活动的我…  相似文献   

3.
收稻     
早上,妈妈把稻子晒在庭院后,走过来说:“我到大桥去一趟,你在家里看好稻子。”我满口答应了。我埋头抓紧时间做作业。也不知写了多长时间,只觉得光线暗了下来。出门一看,啊,天要下雨啦,快收稻子!我把长匾、圆匾放在堂屋里,然后找来大锨把稻子铲到一起,再把地上扫干净。这时,隔壁王大伯赶过来,对我说:“别着急,我来助你一臂之力。”我一听这话,真是喜出望外。王大伯找来一只簸箕,弯下腰把簸箕往稻堆上一顶,伸出蒲扇一般的大手,接连不断地往里扒,扒满了,然后端起簸箕直起腰一路小跑地往家里运。天色越来越暗,王大伯运得也越来越快,地上的稻堆…  相似文献   

4.
簸箕     
安静的日子里,我常常陷入对乡村的回忆中,譬如想起斗笠、木犁,还有簸箕。簸箕是乡间最常见的农什了,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它。它是由白柳编织成的,三面立起,一面敞口,敞口的一面逐渐增宽。淘米做饭,母亲会把簸箕端到门口,就着微风,把米里的糠与沙砾簸出去。  相似文献   

5.
雾气罩着校园。 一清早起来,病在床上的妻子就唠叨着说:“你今天再上农贸市场看看,买把新鲜的冬苋菜来……” 妻子爱吃冬苋菜,特别是在病中。可她这微小的要求,我却一时满足不了。要知道,冬苋菜才刚刚发芽。 我趁早走到了市场。 市场上,一群熙熙攘攘,摊担密密麻麻,我从这头钻到那头,菜的品种繁多,可就是没看见冬苋菜……突然,我发现—个偏僻角落里围着一堆人,挤上前一看——啊,冬苋菜! 我惊喜地赶忙往里挤。好不容易挤进了人堆,簸箕里的冬苋菜只剩下一把了。我急忙弯腰去拿,不知是谁的手比我伸得又快又长…… 我失望了,只好哀求那人:“同志,这把冬苋菜,你就让给我吧!” “实在对不起,我跑了好几个早晨,今天才买  相似文献   

6.
捞小鱼     
夏天来了!我和几个好朋友来到小溪边,溪水里有好多小鱼!我跑回家,到邻居爷爷家里借了一个簸箕,急急忙忙来到小溪边。开始捞小鱼了,于成豪和陶众负责舀水,唐能炜和肖伊去赶小鱼。我负责拿簸箕,如果发现小鱼进簸箕,就立刻提起来。唐能炜一步一步地向我这边赶鱼,我心里特别紧张!他  相似文献   

7.
【案例】关于清洁工具,聋校教材第二册只编写了笤帚、簸箕、抹布和拖把4个词语,其他一些常见工具没有介绍。学完这些词语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并说说教室里有哪些清洁工具。学生只说出了刚刚学到的词语,于是我演示了清扫过程——用扫帚扫地,用簸箕装垃圾,最后把垃圾倒进纸篓里。  相似文献   

8.
王安皓 《作文》2022,(Z1):42-43
<正>我的太太是我妈妈的奶奶,她做的蚕豆酱特别好吃。太太用了两天的时间把两大袋蚕豆的皮剥掉。她把剥了皮的蚕豆放在两个大簸箕里晾干,晾干后再洗干净,然后才放到锅里煮。煮好豆子放凉,沥干水分后,她又往盆里倒入一些面粉,把豆子和面粉搅拌均匀。接着,她把拌好面粉的豆子倒到簸箕上,均匀地铺开,再盖上一层白布,放到阴凉且不通风的地方。太太说,让它自然生菌吧。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家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陶罐,在这些陶罐中,有一个形状极为古怪——前面窄,后面宽,前低后高,像个簸箕。我觉得这个陶罐一点都不好看,而祖父却把它当成宝贝一样放在床边。祖父为什么"独宠"这一个像簸箕一样的陶罐呢?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祖父缘由。祖父哈哈大笑,摸了摸我的头,说:"这陶罐是我年轻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我的。当年,我自恃读过几本书,十分狂傲,便  相似文献   

10.
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喜欢去家附近的公园里看书。每次在我看书的石桌周围,都会有一个30岁左右的女清洁工在打扫卫生。她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簸箕,把游客们随手扔下的烟头纸屑扫起来,倒进附近的垃圾桶里。  相似文献   

11.
王立春 《小学生》2008,(1):34-35
那个冬天的早晨,我像平时一样,拖一把大火铲子,到处走。 小雪粒被风吹得在院子里打旋儿,像奶奶的簸箕簸出的米糠。  相似文献   

12.
做年粑粑     
大年前夕,我们这儿家家户户做年粑粑。年粑粑代表着团圆,意味着一家人在一起永远不分离。做年粑粑,首先得用大火把糯米蒸熟。我抱来很多木柴,在灶坑里烧起了大火。妈妈用开水煮糯米,煮一会儿就把糯米舀出来倒在簸箕里滤水,再把蒸笼放在倒有少许水的锅里。我坐在灶门口不断加  相似文献   

13.
那天,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为了快点完成任务,我把黑板上、墙上的旧纸、旧画一股脑全撕了扔在地上,其中一些小图钉也夹杂着掉在地上。懂事的婷婷看见了,连忙拿来笤帚、簸箕认真地扫了起来。等把垃圾扫成堆后,婷婷拿来一只塑料袋把废纸装了进去,然后把余下的垃圾扫进簸箕里,小心地倒入一只空瓶子,并用盖子拧紧,装进了另外一只小塑料袋。我很不理解,就问:“婷婷,为什么要用空瓶子装垃圾呢?”婷婷轻轻地说:“垃圾里有一些图钉,如果把这些图钉和废纸放在同一个垃圾袋,那些拾荒者只顾翻拣废纸,而不知道图钉夹杂在里面,一不当心就会把手脚扎破的。…  相似文献   

14.
小蜡烛头     
早晨起来,整理抽屉时,看到一段只有二三厘米长的小蜡烛头,上面积满灰尘。我随手就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当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灯下正忙着自己的事。突然,眼前一黑——停电了。这下可把爸爸、妈妈和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讲多了,点拨多了,练多了,学生们逐渐有了心计,开始留心周围的事物;而且,他们的"触角"变得灵敏起来。我要求一周写一篇的"周记"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多彩了。下面是魏荣一篇"周记"的片段: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她是学校的清洁工。每天早晨,她戴着大套袖和我们一起打扫清洁区。今天早上,我端着一簸箕垃圾向垃圾箱走去,迎面碰着她提着纸篓往回走。我向她鞠躬问好。谁知这时刮来一股风,把簸箕里的一片纸吹落在地上。那片纸像长了腿似的,飞快而又调皮地向操场跑去。去拾吧,又怕簸箕里的纸会被吹落得更多;不去拾吧,又挺气人。这时,她三步  相似文献   

16.
大扫除     
扫帚broom抹布rag国庆节来了,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瞧,他们多认真啊!学英语椒小辣wate水r壶bottle拖把mop铲子shovel簸箕dustpan劳动前,跟小辣椒一边读童谣,一边活动一下身体吧。Move my body动动身体shake my head,摆摆我的头,pat my belly,拍拍我的肚子,wiggle my fin  相似文献   

17.
土家竹簸箕     
在我们土家族地区,簸箕(bòji)是家家必备的一件极为普通的家什。农人们用它去除粮食中的糟粕,整出细粮来。不用的时候就把它高高地悬挂在墙上或板壁上。别看它普通,但家家户户少不了它,而且做一把簸箕也十分不容易,特别是那篾不好整。一把簸箕既需要宽篾又需要窄篾,既需要厚篾又需要薄篾,无论那篾是宽是窄是厚是薄,每一组篾又必须整得厚薄宽窄一样,否则就织不成簸箕。织簸箕也是一件难事,起底、编板、绲(gǔn)口,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因而农民要织一把簸箕,非得找上好的篾匠不可。但在我眼里,更难的恐怕是用簸箕了,因为从地里收回来的粮食…  相似文献   

18.
“永远都是语文老师端着簸箕。”这里的“语文老师”说的就是琼斯夫人。那天,父亲无可奈何地带着我来到了道格拉斯·安德森艺术学校。父亲走进校长办公室和校长说话,我就坐在门外的走廊里静静地等着,我只能隐隐约约地听见一些他们的对话。“我不知道还能把她送到哪儿去。”父亲  相似文献   

19.
童心     
那天,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为了快点完成任务,我把黑板上、墙上的旧纸、旧画一股脑全撕下扔在地上,其中一些小图钉也夹杂其间。媛媛看见了,连忙拿来笤帚扫拢来,然后拿来一个塑料袋把废纸装了进去,并把剩下的垃圾扫进簸箕里,小心地倒入一只空瓶子,装进另一个塑料袋。我很不理解,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寓言,写一篇作文。(55分)妈妈要出门,临走前叮嘱三岁的双胞胎孩子在卧室里玩游戏。由于窗户关着,阳光进不来。兄弟俩就商量说:"外面阳光多,我们扫一点儿来。"于是,兄弟俩拿着扫把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可等他们把簸箕抬进房间,簸箕里的阳光就没有了。扫了好几次,屋内还是没有阳光。妈妈回来了,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就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呀?"他们回答说:"房里没有阳光,我们想扫点进来"。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