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扬州出土的“唐青花” 青花的起源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公案。先前,流行的是宋代说和元代说。变化出在1975年,从这一年开始,在扬州的唐城遗址中,先後几次出土了白地蓝花的陶瓷残片,依据准确无误的地层,它们被认定为唐代中国的产品,甚至被进一步推断为唐代巩县窑的产品。①既然有了考古学的实证,专家们又从海内外博物馆的旧藏里,相继鉴定出几件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08,(10):91-91
在英文中,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此意义的交叠,足以说明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优先地位及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上的代表性。姑且不论商代中期近似瓷器的器物制作,自东汉发明青瓷以来,瓷器历经白瓷、唐三彩的发明和各朝名窑的推衍,迄今至少已1800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物换星移的长河中,瓷器在形体、釉色、装饰技巧、纹样、烧制程序上的繁异表现,自使其成为美学议论无法泛泛言之的场地。  相似文献   

3.
日前,汇集国内外25家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73件元代青花瓷于首都博物馆以《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为题展出。中国制瓷史上,青花瓷以鲜活、艳丽、明快的特色,在元代(1271~1368)瓷器中独树一帜;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瓷器文物收藏者,无不以拥有一件元青花为骄傲。  相似文献   

4.
观音菩萨,又作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取"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之意,乃四大菩萨之一,颇得民众崇敬供奉。因此,在传播佛教文化中,民间对观音的崇敬、追捧远在其他佛教神祗之上。而观音的造像从印度舶来后,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并开始逐步演化,其宗教形象也开始添入了中国元素。尤其至宋、元时期,其造像特色完全融汇于陶瓷工艺作品中,以至于宋元制瓷工艺,以近乎于"沉静雅素"的特征而遐名,在中国陶瓷史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境界。本文试以分析首都博物馆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观音造像作品为例,来阐释宋元青白瓷观音造像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制作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便发明了制陶技术,在汉代发明了制瓷技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官窑陶瓷未出现之前,所有的陶瓷都是民间生产的。在官窑陶瓷产生之后,民间陶瓷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植根于民间,在全国各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昱午 《寻根》2006,(3):92-97
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1400万英镑,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也因此在国内外收藏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凸显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巨大感染力,使原本就非常红火的元青花的讨论和研究更为瞩目.笔者不揣冒昧,现就“鬼谷子下山”图罐主题纹饰的有关问题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当代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收藏者的朝圣之地,具有千年不衰的辉煌制瓷历史。早在10世纪的晚唐五代,景德镇就出产青瓷和白瓷。由于白瓷瓷胎致密,半透明度极好,几乎达到现代瓷的标准,是我国南方质地最优的白瓷。北宋中后期,景德镇有了飞速发展,南宋以后,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窑场。“国俗尚白”的元代忽必烈政权首次在以生产白瓷著称的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随着元代后期成熟青花瓷的产生,该地的制瓷业进入了新的阶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库承袭元制,在珠山设立御窑厂,从此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举世闻名的瓷都。从1278年…  相似文献   

8.
由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主办的“元代经学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12月22—23日在台北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逾百人出席了会议。经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延续时间长,涵盖面广,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长...  相似文献   

9.
帛是中国传统丝织物的总称,有生熟之分。生帛日缟、绡、绢,熟帛日练。与陶瓷一样,是中国古明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的3个专场预展《珍宝归途——清代瓷器精粹》、《现当代陶瓷艺术》和《现当代雕刻艺术》3月13~1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亮相,其中《现当代陶瓷艺术》与《现当代雕刻艺术》专场均为中国嘉德首次推出,各汇集中国60余位有突出成就的陶瓷艺术家的80件作品,均为业界专家论证认可的上乘之作。包括景德镇、宜兴、龙泉、石湾、德化的精美瓷器。也出现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