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党历来讲究群众办报,许多新闻单位把通讯员作为一支生力军。但是,有些通讯员因为写稿,常常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什么“搞创收”n“向钱看”、“出风头”、“名利双收”等等,给写稿人造成思想压力。  相似文献   

2.
新民晚报 2001年11月 8日刊发了上半年通讯员作品评奖揭晓的消息,19篇作品榜上有名。开展通讯员作品评奖活动,检阅通讯员工作的成绩,有利于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但遗憾的是,有不少新闻单位常忘却或忽视这项工作,更有甚者,在各种新闻奖评选中遗漏通讯员的好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 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举办通 讯员作品评奖活动,对调动通讯员写 稿积极性、广开稿源至为重要,这也 是落实“群众办报”的具体体现。 笔者建议,我们的新闻单位不妨 借鉴新民晚报的做法,定期举办通讯 员作品评奖活动,以珍惜…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是以通讯形式为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采写报道并按稿计酬的编外新闻工作人员。通讯员队伍是贯彻群众办报、开门办报方针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通联工作是新闻机构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是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重要一环,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色和传统。因此,我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通讯联络工作。 通联工作实际上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单位通过通讯联络,把广大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共同办好我们的新闻事业。通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地方通讯组织和通讯员去实施和体现的。通讯员是新闻机构在群  相似文献   

5.
哈密报自前年7月复刊以来,为适应办好开放型报纸的需要,遵循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下功夫抓通联工作,努力提高通讯员的群体素质。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①发展和整顿通讯员队伍。哈密报复刊之初,通讯员队伍存在着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很难适应办报需要。报社抽出大部编采人员分赴各县市的城镇和农村,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整顿和发展通讯员队伍,在全地区建立起一支400多人的通讯力量。现在能够经常给报纸写稿的有100多人,他们  相似文献   

6.
盐都县大冈广播站编辑邵仁元,从事广播编辑工作11年来,热情辅导业余通讯员写稿。针对有些新通讯员写稿抓不住中心,稿投了翘首以“听”的迫切心情,他总是十分慎重处理通讯员的“处女作”,哪怕只有一点新闻价值,他乐于跟踪深入采访、挖掘,以通讯员的名义在  相似文献   

7.
月白风清。几位业余搞新闻报道的同事围坐于草地,话题很快扯到写稿上。一位起步较晚的朋友谈起写通讯的满腔苦水:“一年来我写的消息稿命中率60%,而通讯稿的命中率只有10%。有人把写消息、写通讯分别比作摘杏、摘桃。往后,我宁愿只吃杏,不吃桃!”与消息稿相比,通讯稿的发表是有点难,尤其是长一点的通讯更难发。但是,要胜任通讯工作,通讯员即便不能当“多面手”,起码应成为消息、通讯都能写的“两面手”。几年的写稿实践,使我对通讯体裁产生了厚爱。3年来,我写的通讯稿件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了90多篇。一般来说,通讯比  相似文献   

8.
密县电业局重视通讯工作,被评为县通讯工作先进单位。这个局,过去很少有人写稿。前年《河南电力报》发了他们一条经验性消息,有16个县局来人学习。局领导开始重视通讯工作,层层建立通讯组,定了奖励制度,为通讯员订了学习材料,几位局长和书记都带头写稿。局长樊福林除给通讯组提供报道线索帮助修改稿件,还亲自动手写稿子,去年被新闻单位采用12篇,县广播站评他模范通讯员。农电股长冯玉彬,只有初小程度,但能刻苦钻研,勤奋努力,一年发表20多篇稿件。去年郑州市总工会在该局召开办好“先进职工之家”大会时,局工会副主席阎常延及时写稿,新闻单位发表时,会议还没结束。去年  相似文献   

9.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0.
郧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李启东自2000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湖北日报“十佳通讯员”,年年有佳作获湖北日报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他仅在湖北日报就见报70多篇,其中各版头条10多篇。 1996年,李启东由一名中学教师变成了县委宣传部的专职新闻干部。“没有汗流成河,哪有作品飘香”。他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艰辛。他刻苦钻研新闻理论知识,虚心向“老新闻”请教,坚持“沉下去”,一篇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稿件,频频亮相于各级新闻媒体,在当地名声鹊起。  相似文献   

11.
我作了近四十年的新闻工作。在这社庆50周年到来之际,我思绪万千,觉得要写点什么。当年进报社时,我才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五十年代的思想和编采工作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当时的《群众日报》和后来大区撤销1954年改为的《陕西日报》,都把组织通讯员写稿作为重要方针。记得丁济沧同志任总编辑时,就曾倡导过“每日一信”活动,即要求编辑部每人每天必须写一封信,组织通讯员和群众向党报写稿。总编辑亲自抓读者来信工作,既使党报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又培养了一批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写作队伍。据1986年9月召开的本报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大新闻报道工作的力度,日前,中共河南省内乡县委宣传部从全县挑选22名热爱新闻事业、写作能力棒、发稿率较高的业余通讯员,组成“编外新闻科”,并给这些“编外新闻科”人员统一征订有关报刊,明确报道任务,定期组织集体采访,免费提供邮票、稿纸、信封等用品,多方面激励这支业余通讯员队伍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内乡县成立“编外新闻科”@马彦虎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通联学     
新闻通联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新闻机构通过对外通讯联络工作(又称“群众工作”)收集信息反馈和依靠群众办报,从而沟通上下关系的一种实用新闻学。新闻通联学是通过研究通联工作的一般规律来体现的。具体研究内容有:处理读者来信与来稿工作;接待读者来访;进行读者意见调查;物色和发展通讯员和作者队伍;建立和巩固各级通讯组织;开展保障稿源的组织发动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1987年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见稿61篇,去年又见稿82篇。有的通讯员问我上稿为啥这么多,我说的一条体会是,掌握报纸特点,做到“投其所好”。我以前写稿,不大注意研究各报特点,有了素材写“通稿”,乱投一气,结果稿子写得不少,用得不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使我看到,各家报刊都有自己的不同特色和要求。作为基层通讯员,如果没有直接同报社联系的条件,应注意研究各家报  相似文献   

15.
在攀钢(集团)公司乃至攀枝花市新闻界,都知道陈渝平是一个新闻快手。他曾在轨梁厂党委宣传部干了近十年时间,近两年虽然到了厂工会工作,也从未放下过手中心爱的笔和永远不能割舍的像机。他凭着自拟的“四快”原则:快看、快想、快写、快投,在国家和省市级的各种征稿比赛中多次获奖,让不少通讯员赞口不绝。 陈渝平与新闻结缘,源于他对新事物的强烈兴趣。参加工作不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他被报刊上一篇生动形象的文章所吸引,迷上了写稿,先从小稿入手,盯住人物小通讯不放,在职工的“闪光点’上推敲。经过两年多的锻炼,他成了…  相似文献   

16.
江西乐平报记者詹晓东,因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发表了一幅批评性图片,受到当地不公正待遇。对此,华东新闻的编辑不仅给江西省委领导写信,还亲赴乐平市了解情况,后又编发了两期《回音壁》;以后他又发了〈从一位记者的遭遇说起》一文。这种为‘不在编的本报人员”撑腰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的办报方针,办好报纸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基层通讯员的大力支持。1989年2月16日,当时的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曾在通讯员座谈会上,赞誉通讯员为“不在编的本报人员”。那么,支持通讯员的工作,维护通讯员的权益,则是报社义…  相似文献   

17.
组稿的学问     
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要向社会广泛组织稿件。组稿,这是报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编辑的一项主要任务。 有些编辑也懂得组稿的重要性,但又嫌组稿工作麻烦,会占用自己的编稿、写稿时间,因此还是靠“就近解决问题”,需要什么稿件,请报社内部几位同志去写,自己也动笔,就不必向社会组稿子。有些编辑出于无奈,只好“广泛组稿”,无非是写一封统一的组稿信,在内部通讯刊物上发发,或是打印一下,装进信封,发到一些部门和通讯员手里。这种“现代化”的组稿方式,虽比较省力,但往往效果不佳。 编辑不能守株待兔,“等米下锅”,要密切同作者联系。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方格稿纸比作沃野,那么,自学成才的通讯员何承业就是一头勤奋耕耘的牛。这是我看了他的那厚厚两大本的新闻作品剪报资料以后,所得出的结论。五年多来,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各级新闻单位写稿,先后被中央和省市十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六百多篇通讯报道。这位三十岁刚出头的通讯员用他的一支笔,夜以继日地写工农商学兵,写男女老幼,写表扬,写批评,描述日益美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通讯员,怎样去发现新闻和提高上稿率呢?根据多年来的写稿实践,笔有一些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新闻干事、通讯员,辛辛苦苦写稿,其目的总是想能够被新闻单位所采用,而有的同志写稿10篇,只能被新闻单位采用一两篇,这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使写作热情下降,甚至从此“休笔”。如何提高稿件命中率、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我看除了写作水平之外,重要的是“选题”要选准。所谓‘选题”要选准,即在某一时段,新闻单位急需哪一类稿件,我们搞新闻的,就能及时提供哪一类稿件。在我看来,选题要“选准”,主要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同时注意要学会‘四看”,可以避免“盲目下笔”。“四看”之后定选题,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