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授邓小平理论,先要讲清楚邓小平理论的概念。讲述“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表述的历史过程,科学意义。体现出邓小平同志的全部思想内涵,突出了理论创立者的杰出贡献。表明该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表明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伟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学习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够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才能引导人们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才能统揽全局,更好地推进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的资源,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科学范式: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并用现象科学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欧洲近代科学属于对象科学,它用"对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对象存在论的客观概念与客观逻辑来表达事物的客观知识;中国古代科学属于现象科学,它用"现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现象存在论的现象概念与现象逻辑来表达事物的现象知识。通过对元气论、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出统一的科学阐释,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形态的现象科学。  相似文献   

4.
卞文忠  程艳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B):174-174,177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各门科学研究都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能从中找到指导思想。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无论是理论特点、理论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邓小平理论都称得上是对中国现实社会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系统阐述的社会观,或者说它是本土化了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笔者认为,这一观点的确立,不仅对中国社会学研究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会从一个新的视角推进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6.
关于什么是“科学精神”的问题,我讲两三个和“科学精神”有关的故事,形象地讲讲“科学精神”的某些内容。故事一:“科技”的概念 物理学家吴大猷前几年说过一句话:中国创用“科技”这个概念是最大的不幸。它对基础科学、理论科学的发展很不利。我认为他这个讲话的意思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我是赞成的。只是觉得他说的“创用”两个字不怎么符合事实。1956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于19世纪60年代创立了社会再生产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总方针、总路线、总战略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数千年来,它秉承了中国人健康之大任。但近百年来,由于近代科学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社会发展动力的主角,从此,与近代科学貌不相容的中医便开始了其从未有过的风风雨雨历程,关于中医与科学之间的争论也一直没有了断。 这组文章是几位学者从几个方面来谈他们对中医与科学这一问题的看法,其中不乏许多新鲜别意的见解,我们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的这些观点和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学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能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参与科学认知和自主探究的需要。科学教学的实践让我们科学教学者认同这一观点,认同前概念是科学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普活动的历史大约有一百年,但是理论研究只有相对很短的历史。在2000年前后开始的,基于科学哲学、科学史的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理论的建构中,刘华杰教授(以下简称华杰)是重要参与者。在理论建构的瓶颈期,指出了科学传播中的立场问题(2003年),有力地推进了理论建设。最近,华杰又提出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将立场问题的思考又拓展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科学传统与中国科学事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首先阐述了科学传统的结构——科学探索的热情、方向和技艺,以及传承和发扬这门技艺的组织、规范和社会基础,进而分析了欧美科学传统的诞生与成长及其移植到中国的曲折历程。文章最后指出,将现代科学传统移植到中国,以建立自主的学术传统,是实现中国科学事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文思潮深刻影响了逻辑经验主义有关反形而上学、统一科学和科学世界概念的理论与实践。对逻辑经验主义人文语境的历史反思表明,科学哲学与人文文化的积极互动能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13.
钟旭  余东芳 《情报杂志》2002,21(9):F002-F002
对中国“自然科学奖”获奖者--获奖项频率分布的研究表明,科研人员优质科研成果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符合广义上的洛特卡定律,但科研人员优质科研成果的科学生产率远低于科学著述的科学生产率。该结论还表明洛特卡定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这对于拓展洛特卡定律的应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科学奖励制度与方式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分析科学奖励制度的概念与历史演进入手,概述了国内外科学奖励制度,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科学奖励的各种方式,最后探讨了科学家的行为动机,并指出建立和健全科学奖励制度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这一方法既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总结经验相一致 ,又体现了邓小平世界观同方法论的统一。从抽象到具体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根本方法 ,还在于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是矛盾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当代文化思潮,与当代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梳理了后现代主义与科学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主要表现在1.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的学者既参与了后现代理论的建构,又使本研究领域发生了后现代转向;2.一些科学家与人文学者提出了后现代科学概念,这标志着科学本身的后现代转向,同时为后现代理论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3.一些纯粹的后现代人文理论家通过对科学的研究建立了他们的后现代理论。科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这样一种关系说明,当下时代的人文思想与科学思想共构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而能够形容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词语是后现代。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奖颁发至今已一个世纪,已有700多人因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奖。虽然其中也包括6位美籍华人,但没有一个是中国籍的中国人。这不能不使每一个中国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是什么?中国科学家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的前景如何?虽然这些问题,作者很难论述全面、深刻,但我们应唤起获得诺贝尔奖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创造持续而又稳定的科学大环境,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提高全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实现中国人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一、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实质(一)诺贝尔科…  相似文献   

19.
顾毓是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科学与科学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代表了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试图传递给公众的一种科学观念。这种科学观念,一方面将科学视为超然的、客观的、独立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又在"科学化"的概念下,把科学与功利性目标联系在一起。这种看似矛盾的理念冲突,既受实证主义科学观念的影响,亦由特定的社会需求所决定,同时还出于为科学化运动进行策略性辩护的需要。顾毓的科学观念,在科学与中国社会互动的历史链条上,有着较为典型的社会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0.
刘艳 《科教文汇》2010,(27):80-81
概念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通向未知领域的通道,也隐含着思维的奥秘,同时概念又被人为地分为了很多种。本文通过维果茨基对儿童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关系的阐述,以及对儿童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发展情况的阐述之上,结合维果茨基相关的理论以寻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在儿童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促进儿童的日常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