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消费时尚是社会消费主体在社会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价值行为取向。秦汉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耳目欲尽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而心夸矜势能之荣”的腐朽奢侈性社会消费心理和讲排场、摆阔气、争奢侈、超时髦等价值行为取向。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婚姻丧葬、消闲娱乐等社会消费的几个方面。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也折射出秦汉时期社会总体经济状况和时代风貌。它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4):45-47,52
社会消费时尚是社会消费主体在社会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价值行为取向。秦汉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耳目欲尽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而心夸矜势能之荣”的腐朽奢侈性社会消费心理和讲排场、摆阔气、争奢侈、赶时髦等价值行为取向。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婚姻丧葬、消闲娱乐等社会消费的几个方面。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也折射出秦汉时期社会总体经济状况和时代风貌。它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蒈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2):78-81,86
虚拟社会作为现代人类的第二社会,也受到时尚浪潮的侵袭。电脑操作系统、虚拟社区、网络游戏等凭借自身的特性,在虚拟社会中承担起了时尚的区隔与同质作用。虚拟社会中的时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人的现实压力,开启了人们区别于以往的审美情趣,但是诱使人们不断地进行虚荣性消费的时尚符号的负面效应对人类社会也有着不可忽视影响。  相似文献   

4.
消费时尚指在消费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大众对某种物质或非物质对象的追逐与模仿。消费时尚的形成有赖于开放的化环境、较好的经济基础、强劲的传播媒体。人们对平等性认同和歧视性认同的不懈追求是时尚风靡的根源。作为时尚创造的明星、时尚传播的大众传媒、时尚追求的大众与时尚相关的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构成了时尚场域,场域中各种角色共同促成了消费时尚的快速消亡与更新。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传播媒介和时尚消费的研究基本上是忽略甚至排斥的,即使进行研究也是以一种纯粹的大众文化的角度进入,而缺乏对时尚意识以及对以符号为形式的传媒叙事方式的深入研究.从传媒叙事方式的角度对消费社会中的时尚消费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神话是时尚品牌的塑造者,图像是偶像消费的助推器,身体是欲望消费的表征体.  相似文献   

6.
孙超 《现代语文》2006,(12):94-95
前言 作为二十世纪最为独特的化现象,大众化给人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拟选取美国大众化的重要标志芭比娃娃作为分析对象,对其意义生产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即消费社会进行解析,并通过对芭比娃娃本身时尚元素的阐释,旨在着重说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时尚的元素合二为一互构成了芭比意义世界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消费具有享乐主义倾向。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精神消费价值的缺损和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是其主要表现。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专业学习和身心健康,导致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冲击社会生活。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商品符号象征意义的诱导是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简论高校学生的大众文化消费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文化消费向社会各个层面渗透,高校学生自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大众文化消费已是80年代后出生的高校学生的时尚。这是社会文化思潮和青年大学生个人思想观念交流互动的现实问题,对其特征的描述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尤卡·格罗瑙立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运用凡勃伦、西美尔和利奥塔等人的观点,论述了时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来临标志着时尚神话的降生,也标志着时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最终形成。他进而指出,作为大众文化重要部分的时尚是社会再生产和权力产生的关键机制,它具有阶级性和崇拜性、循环性和转瞬性、强制性和约束性、欺骗性和虚假性、创新性和破坏性等诸多特性。时尚作为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和经济现象具有自身独特的发生机制和运行模式,它依赖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借助于广告等大众媒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重大而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于时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时尚"进行了解释,并指出时尚从一开始就是和消费相伴相随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的研究尚显不足。芜湖地处江南西端,明清时期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是皖江流域和江南的中心——长三角地区沟通的桥梁。此时的芜湖,业已成为位于江南边缘的、服务干长三角地区的次级经济中心。因此以芜湖为个案,来探讨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清代江南民众娱乐消费日益增长.至少从晚明至清代,在江南都市群落中初步形成了娱乐市场网络.在娱乐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固定娱乐市场、季节性娱乐集市、节日娱乐集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传统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由此说明,在清代江南,城市民众不仅满足生存需要,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突破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物质消费的主导阶段,表明晚明以来江南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化较之以往有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3.
船是江南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游船则是明清江南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明清时代,江南游船的经营区域广泛,游船种类因时因地而异。随着时代的进步,游船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改进,采用新材料、新式样,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游人。游船业的发展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和商业贸易往来,从而提高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明清江南地方政府游船业的正反两方面的政策、做法及其效果,使我们对旅游服务业应采取较为弹性的态度,深入挖掘江南传统旅游文化资源对推进今天江南乃至全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清福建地区奢侈性消费风尚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明清福建地区讲求服饰饮食、热衷排场铺张的奢侈性消费风尚,分别从其在明清福建地区空间位点的分布特征以及在时间行程中的流变两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此一风尚与明清福建地区商品经济及其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性的内在因果联系,进而指出奢侈性消费风尚在明清福建地区的出现以至扩展和加剧,既是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日常生活这一微观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试述明清福建地区奢侈性消费风尚的地域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福建地区与江南等地一样 ,也流行起奢侈性消费风尚。不过 ,见之于明清福建地区的奢侈性消费风尚 ,是在与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社会俗尚等诸因素互动中生成的 ,因此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其表现又具有地域性特征 ,具体言之 ,即是沿海及内地山区诸府民间 ,既普遍讲求服饰饮食 ,同时又热衷排场铺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度规范化和制度化,"科举永制"为科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这一时期的重庆科举虽然仍逊于东部及江南地区,但在政治、经济、教育以及移民等因素的作用下,在中举人数与分布范围等方面均超过前代,达到历史鼎盛阶段,成为反映明清科举制度在西南内陆地区发展状况的典型地方代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江南市镇代表的南浔镇,其空间结构大体是在明清时期定型的:元末城墙的兴建引发了南浔镇区中心由南而北的转移;十字交叉的水道走势使南浔镇区布局呈现了“十字形制”;自然的水域环境使南浔镇的民居街道因水而设,从而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市”。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江南鲜花消费及其社会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花盆玩的购买与鉴赏既是一种物质消费,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明清时期江南鲜花盆景的市场化运作表明: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并由此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明清江南文献中关于鲜花盆玩的消费过程的记载明显表现出雅与俗的两种形态,而这两种形态皆与市场发生了联系。鲜花盆景的消费大众化已露端倪,表明时代的明显进步。江南鲜花消费需求旺盛无疑对该时代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促进鲜花盆景栽培的科技创新;此外,鲜花盆景消费旺盛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无为大堤从肇筑到成型,前后历经近五百年,是该地区劳动人民为了保卫家园与洪水作不懈斗争的见证,为该地区乃至整个巢湖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圩田的丰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其频繁的修筑也对沿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