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古籍浩如烟海。在浩繁的古籍中,“二十四史”是一部珍贵的历史巨著。在封建社会里,“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隋书·经籍志》说;继《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之后,“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第一次出现了“正史”这个名称。后来,当清朝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之后,“正史”的说法,就被“二十四史”所专用,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尊崇地位。“正史”除《史记》等少数几种外,都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组织有关人员修撰的。  相似文献   

2.
晋陈寿《三国志》是重要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第四部,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南朝宋代裴松之为之作注,博引群书,保存了大量《三国志》所未收的史料。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著名佳作,被称为第一才子书。两书一是正史,一是小说,成书相距一千多年。有了这两部书,三国故事遂深入社会,流传不断。  相似文献   

3.
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古代史籍的一种重要体例,它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述史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了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从唐代开始,纪传体史书多数由封建朝廷组织撰写。各时代编辑的纪传体史书颇多,其中常用的有二十六部,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上述纪传体史书历来称之为“正史”(《清史稿》除外),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即指这一系统。其中《史记》是通史,《汉书》开始为断代史。纪传体的体例,《史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汉书》改书为志,改世家为列传,成纪、传、表、志四部分;尔后的断代史(或是几个皇朝的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经典《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我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记"二字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史记》反  相似文献   

5.
培心 《现代语文》2004,(6):47-47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奉称为《诗》或《诗三百》,共306篇,分“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文化史的光辉起点和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相传为左丘明所著,以记言为主。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诗歌集。第一部理论散文总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吕不韦的门客编成。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名《太史公…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史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献 ,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 4 0 0 0多年的史实。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 ,到清乾隆时代止 ,陆续成书 ,长达 190 0多年。二十四史并非 2 4个朝代的史书。它是不同的历史朝代写成 ,各自独立 ,又在史事记载上相互衔接 ,有交叉又不重复。它规模巨大、卷帙浩繁 ,共计 32 4 9卷 ,4 0 0 0多万字。二十四史包括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北史》、《魏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中国的古典文史名著,是一部国学精品根柢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作为传统“二十四史”的第一部,与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计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过:“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阅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也该抱持如此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它横跨经史子集四部,沟通文史哲。《史记》文本昭示出三重意蕴:一是“究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层;二是“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坏之理的历史意蕴层;三是“成一家之言”而达于不朽的文学审美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结构内外交融,共同显示出皇皇《史记》“史蕴诗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中国的古典文史名著,是一部国学精品根柢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作为传统“二十四史”的第一部,与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计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过:“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阅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也该抱持如此胸襟与情怀.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1.
题解: 本文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标题是选文时加的。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史书,所记史事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止(约公元前3000年—前90年),计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文是《秦始皇本纪》中的一节。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其父司马谈曾任汉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开始计划写《史记》。司马迁  相似文献   

12.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纪传”和“编年”是其两大基本支柱。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著《史通》,专写一篇“二体”,文中写道:“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也。”由是后世史家接踵仿效,使我国史籍日臻完备。特别是北宋时期《资治通鉴》的出现,更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的伟大成就对编年体的“继前启后”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资治  相似文献   

13.
班倢伃     
背景链接 班固(6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走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相似文献   

14.
一、选一选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2.被誉为“画圣”的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是()A.吴道子B.顾恺之C.阎立本D.王羲之3.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A《.尚书》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4.根据以下四个片断联想: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史记》各部分的数目内涵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他创造了纪传的体制。《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50多万字。十二是十二月,是地支,十是天干,八是卦数,三十取《老子》“三十辐共一毂”的意思,表示那些...  相似文献   

16.
公孙弘     
背景链接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汉武盛世,人才荟萃。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精辟评价。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成为历代史家编撰史书的范例。因此,他被称为“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巨著,他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之间三千年的历史,囊括中外,贯通古今,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全书一百三十篇,其中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都是写人物的,因而它又是一部人才学资料宝库。《史记》作为以人才为中心的通史,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事迹的记叙,并以“太史公曰”这一形式所作的人物评价,反映了司马迁在人才学方面的见解,“本纪”、“世家”、  相似文献   

20.
一、作家作品 1.古代作家作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济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又称《国策》,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人。《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的一篇骈体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