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中,李金发的创作成就是比较的。李金发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理论的影响,他的诗作表现出强烈的“纯诗”品格。具体表现为语言形式的沟通古今中西,打破日常语言后的“新奇怪丽”;思想情感上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以及整体的象征。这种“纯诗”品格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粹艺术的追求,造就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是招致诟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曾以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轰动,被称之为"诗怪".着重从创作方法、艺术表现形式、创作题材、人生道路等四个方面论述其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进而提出他在中国新诗史应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更新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这种更新,正是通过对一切原已形成的规范性思维和语言惯性的打破,作"陌生化"处理来实现的.新月派著名诗人徐志摩就是中国新诗坛上一位致力于建筑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新的诗歌语言的诗人.他的诗,如《再别康桥》《偶然》《残诗》,语言自然纯熟,以复沓的格调造成优美的旋律,构成轻盈飘逸的艺术氛围,产生了语言和意境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众说纷纭的“诗怪”李金发的怪诗《弃妇》作了较细致、系统的分析,探讨诗的主题和艺术表现特点。笔者不同意传统看法,认为弃妇是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象征在诗歌创作中不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法而仅是修辞方式之一,不宜视《弃妇》为李金发象征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李金发被黄参岛名为“诗怪”,又经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引称,其涛之“怪异”品格遂为大家公认。李金发的“怪异”之诗又是“难懂”的,诗人艾青甚至说:“所谓‘象征派’,发源于上个世纪法国的波德莱尔,被留学法国的李金发引进到中国,他的很多诗是旅居法国时写的,比法国人写的更难懂……然而,有人仅仅因为难懂而喜欢它。” 关于李金发诗的“难懂”,朱自清曾作过解释,“讲究用比喻……但不将那些比喻放在明白的间架里……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李金发有些诗中藏起的“那串儿”确实难寻,如《弃妇》一诗,许多评论家甚至是名家的讲解,总使人觉得有些“串儿”仍是断了的,最近,又读到一篇阐述中国现代象征诗流变轨迹的论文,其中关于《弃妇》内容与艺术的阐释,我觉得似乎仍然没有找到诗中藏起的“那串儿”;而“那串儿”的寻求,似乎又与李金发诗艺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黄守友 《现代语文》2006,(12):39-40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阅编著的《诗话总龟》记载了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而冲撞韩愈,结果结为布衣之交的佳话.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新颖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相似文献   

7.
"诗眼"是洞察诗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诗歌的解读虽然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异构的关系,但它自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特征,那就是要在最少的字中传达尽量多的内容,达到一字传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歌解读中要抓住"诗眼".辨析"诗眼"应关注词类活用,抓住重点字词,并明晰修辞对象和意蕴.  相似文献   

8.
舒婷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审美主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意象表现方式立于诗坛.她的诗,典型体现了时代与自我的统一.在诗歌的抒情形象里塑造的每一个"我"都是独特且个性化的.她的诗蕴含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开创性地以个人的眼光从"我"出发来观察世界和抒发情思,不是为了重现世界,而是显示自我对世界的感受、看法,是纯主观化和心灵化的,表现了"大我"和"小我"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9.
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提倡以声论诗.让"声"从各种诗论、诗法中冉冉升腾,突出再现.如许诗论坚持了前人构建的纯诗学批评;确定和弘扬了古典诗歌形式主义诗论;为诗歌"音乐美"特性的再发现作出了独到的艺术贡献,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10.
李金发是第一个把法国象征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来的,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诗中的象征派代表人之一,他关于诗的观念、诗的艺术特点、诗的情怀、诗的理想的论述都值得认真深入研究.本文对他上述诸多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局限与失误.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早期象征派诗人的实验性创作为新诗艺术提供了新的东西。中国象征派的诗至李金发而始有,所以由李金发的诗可以看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一般特点:朦胧、晦涩;陌生、神秘;颓废、感伤;新奇、怪异。  相似文献   

13.
吴世永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5):35-38,51
梁宗岱译介象征主义、探讨"纯诗"理论,追求一种将音乐性、玄秘感和理想化倾向推向极致的"纯诗"世界。梁宗岱认为,"纯诗"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一切伟大诗歌的共有品质。梁宗岱把"宇宙意识"看作是达到"纯诗"境界的必备条件之一。"宇宙意识"的确立,在梁宗岱这里便成为"纯诗"创作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象征诗派,多数成员留学法、日,在民族危亡与民族歧视的双重压力下,他们歌唱人生的悲苦与孤寂、丑恶世界的病态美、爱情的眷恋与伤痛,成为一种“浊世的哀音”;在艺术形式上,他们操作以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尝试“音画”效果的“纯诗”实验,运用奇喻造成语言的陌生化和情绪的暗示审美效应,开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风。象征派诗这种毁誉参半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李金发的诗以风格怪异见称,这是因为,他接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把西方诗歌的“纯美”理念纳入新诗的创作中,从而使他的诗悖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目的,真正接近了西方诗歌的艺术自我化和生命化的本质。本文试图从纯粹艺术的角度重新解读李金发的诗歌在审美境界中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与关怀。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对李金发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异质性"、"西方象征主义"、"现代象征诗"等特性方面,但在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中,也有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暗合或继承,比如"远取譬"的诗歌创作特点与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的暗合,"漂泊意象"、"香草意象"、"瘦绿意象"等极具中国古诗特质的传统诗歌意象等,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袁洁  韩丽丽 《文教资料》2008,(28):152-153
李金发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他关于诗的观念、诗的艺术特点、诗的理想等论述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他上述诸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评论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确定了他在引进和创作象征主义诗歌的诗歌形式和意象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对孔子"兴观群怨"说作出了富于新意的阐发,认为"兴"乃"兴观群怨"之重心所在,并由"兴"对情感精神的激发、对心灵品格的提升,提出"陶冶性情,别有风旨"的观点.考释"风旨",其真义在诗以丰富深厚的情感内容、温柔婉曲的艺术表达,动人情性、陶冶心灵,教育人,感化人.由"风旨"出发,王夫之特别推重"柔"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诗歌语言以简练为美.诗歌常常通过精练绵密的语言组合,传达无限丰富的意蕴和生动深广的内涵,在"言约而意丰"的简捷抒写中,体现巧妙的艺术构思.并拓展人们审美的视野和创造的空间.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把类似的语言风格称之为"简笔".事实上."简笔"虽然是诗歌语言最常见的表现风格,但与之相对的"繁笔"也并非诗家的禁忌.古代诗人在描摹物态、叙写事件以及抒情言志的过程中.也往往巧妙借助"繁笔"的铺陈和反复功能,以繁写意,以繁传情,细节上工笔细描.情景上用墨如泼.甚至大肆渲染,不厌其烦,这样繁密得体的表达,不但没有拖沓累赘之嫌,反而能收到以繁胜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最高妙处、最难以企及处是其于人生所行之中道:在人生实践中的精神追求及诗文创作的主题意蕴与艺术表现手法等许多方面他都真正做到了无过亦无不及."乐天之诚"与"忧世之志"并行不悖,"情怀激荡忧愤"与"吐属温雅蕴藉"融然为一,"品格高迈超旷"与"性情平易慈祥"共举不二,以及"平淡朴素"与"警策绮丽"妙合一体.这也许是"定位"陶渊明其人其诗价值与意义的最关键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