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然而这些课的学习情境往往让人感觉美感有余,总缺少一些数学的味道。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这节课时,  相似文献   

2.
工作接近二十年之际,居然有幸成为了特级教师张齐华“三门问题”数学课堂中的一名学生。在这次教师和学生角色置换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这使我对理解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所有学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产生的途径非常奇妙。活动当天签到时,每位教师都领了一张号码牌,我猜想:互动环节时多半是要抽号回答问题了。当第一节课结束后,张老师在做第二节课的教学准备,却迟迟未见学生来,正在纳闷时,张老师说话了:“今天这节课的学生有点特别,请大家取出号码牌,号码牌上打有星号的老师请起立。”  相似文献   

3.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在公开课展示中比较少见的。在这里,我把对这节课的"双磨"(磨课、磨人)经验与体会与大家共享,希望也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这里的教材泛指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不笑才怪     
提前下课 教数学的宇文老师在课堂上宣布:"同学们,由于大家向校长反映我上课经常拖堂,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拖堂啦!"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宇文老师接着说:"为了表现我的诚意,今天这节课提前十分钟下课!好,下面开始数学测验,下课时交卷。"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是王昌胜老师在2007年3月“中美小学数学交流会”上作的一节研讨课。这节课与同台展示的其他课相比。进行得并不十分顺畅,其间甚至有些“磕绊”.但这节课成了参会中美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2008年8月,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这节课中的精彩片段作为我国课例代表向大会作了展示。  相似文献   

6.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这节课,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吴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学教学本身,它们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吴老师还把很多教育理念运用得非常纯熟。所以说,吴老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这节课体现了吴老师在智慧课堂上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学是研究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互动对学生数学能力促进作用的教学模式。下面的教学片段是我为实验老师备的一节主体性教学的课.在教学中实验教师出色地发挥,较成功地上了一节主体性教学的研究课。现在我把教学片段写出来让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明荣 《考试周刊》2010,(20):92-9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第一课时《探索规律》。首先谈谈我的设计理念:1,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是“身边的数学”。2,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形成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本节课的认识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们学校每个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都要进行全校性的视导检查,每到这个时候所有老师都格外认真,我也全力以赴地准备着,果真领导们听了我的课。而这节课,我准备的内容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80~81页的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至今都难以忘记上完课时那份难过的心情,这节课后我反思了许久,现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学校开展数学赛课活动,我听了某老师一节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认识直角”第二课时这一课,对教学中一个环节不敢苟同,现把这段教学摘录如下,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接到本学期要上一节公开课的任务,心中满是欢喜,同时也忧心忡忡。作为一个长期教数学的老师,有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可以得到很大锻炼。但是,我能成功拿下这节课吗?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我的“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一堂复习课。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26日,青岛二中分校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了。我很荣幸能作为理科代表,上了一节主题为“重塑价值,激活思维”的展示课,二中本校数学教研组长、省特级教师于世章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我知道这堂课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凝聚了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26年来我对数学思维课堂研究孜孜以求地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一次,执教苏教版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校内教研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课后,我问学生:对于这节课,你能用一句话来点评一下吗?学生的回答主要有:生1:老师,你讲的内容我都彻底弄明白了,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神奇!生2:这节课老师表扬了我  相似文献   

15.
好美的数学     
林雯 《教育文汇》2007,(2):41-41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准备教学“十进制计数法”一课。刚开始研究时,觉得它是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后来仔细分析,却发现这节课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有数的起源.有文明古国数字的奇异形态,有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于是我就以传递数学文化作为这节课的切人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于是课堂上就有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数字诗;有了我们的祖先结绳孩0痕、摆石子记数的情景;有了阿拉伯数字演变、发展的漫漫历程。在这节课上,学生的眼神里都透出惊喜。满脸都荡漾着激情。课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数学真是太神奇了!”“我突然发现,数学是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10的认识?……我是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特级教师张老师的课堂的。这节课,几乎是在小朋友学习数学的起点上上课,可不容易啊!那么,张老师又会怎样带着孩子起跑?  相似文献   

17.
一次听了一节市级数学展示课,感受颇深。 教学片断如下: 师:今天,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你们班的情况,大家能不能给老师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8.
“为伊消得人憔悴”——课堂回眸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后有一节“用数学”的课,在批改本课作业时,同组的老师纷纷抱怨:“这几天的作业做得太差了!”“课堂上强调好几遍了,还是错!真是没辙!”……一时间,大家都似乎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都争着抢着“倒苦水”。听了大家的牢骚,我也是感慨万千。是啊,  相似文献   

19.
六年级数学即将进入总复习,新课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关于统计的。有段时间课余和同学科的老师谈到了其中一节课《认识众数》,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79页的内容。大家的感受是:这节课内容太少,简单到学生自学即可,花一堂课来学似乎太浪费了。  相似文献   

20.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改后,数学教材中增加的两项常识性内容。一次,我们听了一堂数学研究课“平移”,课后大家总体感觉是:1郾“平移”这节课教材安排没什么知识性。2郾什么是“平移”,越听越糊涂。引起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我认为原因是:教材内容安排“平移”、“旋转”分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