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课堂“留白”.就是给学生留下思索的空间.留下想象的空间.留下体验的空间……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一种情景:老师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听到学生滴水不漏的回答。于是一堂课你问我答.严谨流畅,成效卓著。其实.多数孩子上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成熟就被老师领进了下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其意是白当黑,可以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将用于课堂教学,即为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中,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有实践学法的空间,教学中的“留白”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法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吉龙 《中国教师》2010,(24):32-34
<正>所谓教学等待,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操之过急,不急于求成,对学生充满信任与期待,给学生留下适量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醒悟和回味,给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新诗发展至今只有百年的历史,其间又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它凝聚了几代思想者和文学巨匠们的艰苦探索。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及理论探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主张“诗是跟着时代,又领着时代的”;“新诗运动从诗体解放入手”;“诗要有深美的思想做血肉”等新诗评论及理论研究,这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新诗理论建设,还是对新诗创作和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生成空间,把握学生的有效生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6.
    
汪捷 《少年读者》2008,(1):41-41
我爱梦,因为它给我一方无限的想象空间。 曾对朋友说,你们以后叫我“梦”吧!“为什么?”朋友好奇地问,“难道你经常做梦吗?”朋友说叫梦太俗了,他并不喜欢,但我并不因此而伤心。每个人的理解和爱好是不同的,不是吗?  相似文献   

7.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正如臧克家所说“:《老马》这首诗,写它的时候,我并没有存心用它象征农民的命运。”但作者在诗中塑造的意象,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造,有的认为《老马》写的是农民,有的认为是包身工,有的认为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有的甚至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老师等等。这种“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情,见仁见智,也不会相同”(臧克家)的创作和欣赏活动,形象地说明了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由于文学欣赏的这一特点,有些古诗往往经读者“…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是最富有意境的,它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广阔的意境。那什么才是意境呢?就古诗而言,“意”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即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因而会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0.
7年前,那句简短而有力的评语,教我学会坚强,帮我走过自卑的泥潭。多梦的学生时代总能给人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让我刻骨铭心的是读初二那年,班主任王老师给我下的那条年终评语:“遇事沉着、冷静,有心眼,有计谋,有同情心,有坚定的必胜信念。”面对这条“最高评价”,我郑重其事地把它写进日记的扉页。灰暗的心空顿时明亮起来,在老师眼中,原来我是如此的“不凡”!在此之前,我从来不敢“高抬”自己。我是个自卑的小男孩,从小就尝到了失败的酸涩滋味。记得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因为生病而影响了考试,不得不成为一名难于启齿的…  相似文献   

11.
我的’2006     
2005年的背影逐渐模糊,我何曾给它留下多少深刻印象?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怎样面对我的2006? 2006年,我要每天至少和一位学生谈心,要让他们明白,我们之间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要让他们知道,有一位叫“席绪鸿”的知心朋友,在时刻关心他们。2006年,我要尽量克制自己,不向学生发火,要学会向孩子说“谢谢”  相似文献   

12.
一、“前理解”是理解的通道 所谓“前理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前的理解”,即主体理解文本前所已有的价值观念、经验、知识、思维方式等等。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实际上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许多“先入之见”甚至“传统偏见”。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设法让学生克服这种“先入之见”.从而进行所谓“清白的阅读”。在传统解释学中.受18世纪理性主义的影响,先见、偏见、传统等“前理解”确实曾被看作是影响正确理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14.
在《春天的校园一角》这篇片断练笔中,我班不少学生只写了五、六十字,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大同小异。分析原因是引导不甚得法。但是,为了不失去这样好的观察练笔机会,我决定叫他们再写《春天的校园一角》。这次我的引导方法是: “给”:所谓“给”就是我把搜集的有关描绘春天的句子、段落让学生听写,还把朱自清的《春》印发给他们,让他们阅读、吟诵。这些句子和段落,特别是朱自清的诗一般的抒情散文《春》,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留白,就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在进行某项活动或工作时留有一定的空白,并通过对空白的填补,将这项活动或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和完美。留白常常应用于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如在书画艺术中留白有助于“空灵感”的追求,通过“虚中求实”实现“无为处皆成妙境”,从而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而在课堂中的留白则是引发学生联想,大胆进行讨论,充分激发潜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与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留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机会。暂时性地给学生留下知识和心理上的空白,有助于学生启动思维,充分思考,充分想象;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如果我们也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也就能掀开课文的“红盖头”。这个支点,就是教学突破口,就是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若能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萌发出一种渴于求知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18.
利用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智能沈长生统观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算中最为突出的编排特点是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所谓思维空间,就是编者没育把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而是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新教材中通过“想一想”。提出思考性问题、未做完的题目、...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读出创造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而我这里讲的“创造”,仅仅指的是作者在文中有意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而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对这些“空间”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它能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对作品“空间”进行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促进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所谓留白,就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在进行某项活动或工作时留有一定的空白,并通过对空白的填补,将这项活动或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和完美。留白常常应用于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如在书画艺术中留白有助于“空灵感”的追求,通过“虚中求实”实现“无为处皆成妙境”,从而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而在课堂中的留白则是引发学生联想,大胆进行讨论,充分激发潜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与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留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机会。暂时性地给学生留下知识和心理上的空白,有助于学生启动思维,充分思考,充分想象;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