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傣族历史上佛教与法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南传佛教的一支,小乘佛教在历史上的傣族地区广为流传,并日益渗透到傣族封建政权、社会等各个方面,并最终在法律形式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试论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教育的积极影响刀波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以及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以下简称上座部佛教)对傣族教育的影响与其对傣族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有显著的不同,这...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云南民族教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宗教形态相当复杂,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既有从远古遗存下来的原始宗教,亦有进入阶级社会后形成的人为宗教,还有近代从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在云南省的几十个民族中有19个民族近300万人分别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均占全省总人口的8%,尤其是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基本上全民信仰巴利语系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并由此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5.
佛教是佛陀创立的宗教。佛陀本名悉达多,公元前383年约80岁去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死后约100年,佛教教团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此后大约又过了100年,大众部和上座部内部先后分袭,派生出18部派,习惯上把上座部和大众部与派生出来的18部称为“小乘二十部”。小乘佛教中最有力量的一部是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大藏经》等。大乘佛教是在对小乘佛教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把当时在宗教界具有绝对权威的传统佛教即小乘佛教作为直接攻击的对象,在对小乘佛教进行攻击和批判的过程中,出现了《般若经》之类的经典,自称大乘,贬传统佛教为小乘。大乘佛教的两大派是中观派和瑜珈行派。中观派的鼻祖是龙树,瑜珈行派的创始人是弥勒。大乘佛教是中国、日本佛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佛教是佛陀刨立的宗教。佛陀本名悉达多,公元前383年约80岁去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死后约100年,佛教教团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此后大约又过了100年,大众部和上座部内部先后分袭,派生出18部派,习惯上把上座部和大众部与派生出来的18部称为“小乘二十部”。小乘佛教中最有力量的一部是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大藏经》等。大乘佛教是在对小乘佛教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把当时在宗教界具有绝对权威的传统佛教即小乘佛教作为直接攻击的对象,在对小乘佛教进行攻击和批判的过程中,出现了《般若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孟连傣族民间壁画与小乘佛教有着渊源的历史,其体裁、内容多为反映佛本生、经书故事、佛主释迦牟尼、史诗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其画质朴、细腻而带有稚气,壁画多保存在佛寺的墙壁上,充满了朦胧而又神秘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9.
佛教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文章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从南传佛教伦理对傣族传统社会公德的影响入手,研究现代南传佛教伦理与傣族社会公德建设问题。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南传佛教伦理与社会公德建设的衔接点和矛盾点,引导南传佛教伦理做适当的社会调整,使其与社会主义公德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男子接受佛寺教育成为傣族的一项重要传统。通过分析傣族佛寺教育为何能成为傣族社会的“传统”,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佛教自身的改变、统治阶层的需要、个人选择的必要性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安史之乱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场战乱使李白创作的关注点走向了社会现实。同时。在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的政治期待,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热情的流露。较之前具有了安邦定国的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2.
信仰小乘佛教的古龟兹人对帝释天非常重视.本文探讨帝释天的含义及其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表现,认为克孜尔壁哂中的相关图像表达了对龟兹国王护持佛法的肯定和期许.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仔细地梳理了佛教的有关“牛喻” :在佛陀原始说法和部派三藏里 ,有极其丰富的“牛喻” ,这是佛陀和部派学者为了更好地教化大众而在说法时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方便之一 ;其后的大乘佛教 ,虽然竭力抬高自己而贬斥原始和部派佛学为小乘 ,但是 ,大乘的“牛喻”大部分却来自小乘 ,实际上是对小乘“牛喻”的批判性继承 ;中国的禅宗 ,一向自称“教外别传” ,但是 ,其“牧牛喻”不仅来自大乘 ,而且与小乘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后来佛教学者把禅宗的“牧牛喻”的渊源指定在大乘 ,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从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至今,傣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佛教的思想理念。“赕”物品的变化、遵守教规教义的变化、信教群众心理层次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傣族佛教信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虽然部派佛教广律是正统的宗教文献 ,但是 ,它也是口头叙述文学。佛教广律作为口头叙述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存在大量的套语 ,这些套语在不同部派广律中的使用有同有异。它的使用 ,在佛教广律中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阮籍之学的基本立场受到安世高一系小乘佛学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的认识及理想境界两个方面:就现实认识而言,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表现了小乘禅观的无常观、苦观的观念,揭示人生缺陷;就理想境界来说,阮籍受到小乘涅槃观的影响,以无为之极致为出世,以老子为圣人,主形神分立,认为《庄子》之学为入世的内圣外王之道,并未达到返本归真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他从多个方面罗列有宗之过,认定有宗“未能见体”。他对佛以缘生论代替外道神我说殊致赞赏,认为佛氏于人生黑暗的方面体会最为深刻,足资猛省,并且常以佛氏之悲心切愿、真修实行相勉励。可以说,佛氏无反对佛家之心,有扶助佛学之愿。  相似文献   

18.
“终极关怀”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使命之一,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在解放前夕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结合景颇族生活对原始宗教的“终极关怀”展开讨论,并与同一地域信仰佛教的傣族以及金平信仰原始宗教的傣族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终极关怀”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南传佛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双版纳和德宏,而对景谷地区的南传佛教研究较少,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点。故而,理清景谷傣族南传佛教的传播历史和发展状况对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中国南传佛教区的历史和文化是具有一定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该文通过对汉文古籍和傣文古籍的分析对比,辅以一定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景谷南传佛教的传播,经文系统和所使用文字进行一些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方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