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一、档案学期刊的现状 1、区域分布.当前档案学专业期刊分布极广,每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档案学期刊.其中数量较多的地区包括北京、四川、江苏、山东、上海、浙江、湖北等省市.由于受到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大多数档案学期刊的名称都标识出版地,例如:<北京档案>、<浙江档案>等.  相似文献   

2.
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们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3.
围绕“档案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由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这些档案期刊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4.
许见亮:<档案管理>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学术性期刊,但一翻开杂志,人物版就赫然在目,给人一头雾水之感.作为档案学研究者、业务工作者和档案业务指导者,读者首先想看到的似乎并不是这些.(蔡:其实<档案管理>的宣传是综合性业务指导性杂志,90%的读者是基层普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通讯>大不一样.这也是各省档案杂志"四不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建设》2006,(10):1-1
[本刊讯]9月13日,中外档案期刊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研讨会开幕时,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吴辰致欢迎词,副局长仓大放主持会议。来自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逗号》杂志编委会、瑞典马尔默市档案馆、俄罗斯联邦档案署外事处、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图书馆,和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上海市档案局馆以及《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春秋》等杂志社的档案期刊工作者和档案学者代表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周卫国  张静 《中国档案》2007,(11):12-12
10月22日至25日,第十九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和《民国档案》等21家档案期刊编辑部(杂志社)的编辑人员及部分省、市、自治区档案局的领导近40人  相似文献   

7.
莫陌 《北京档案》2004,(10):21-21
9月14日至18日,由《湖北档案》杂志社承办的全国部分省市档案期刊工作研讨会在武汉市召开,《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北京档案》、《新上海档案》、《四川档案》、《山西档案》、《山东档案》、《兰台世界》、《档案与建设》、《档案时空》、《广东档案》等杂志社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档案期刊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在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利用引文分析法对学术期刊进行测定和评价,其目的是从文献引征的角度透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总体质量.<山西档案>作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五个版本均颁布评定的档案学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档案学研究>2000年第2期发表的刘新安、李可意、马玲同志的<档案凭证属性来源的研究>一文再次提醒人们,关注档案凭证属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5年9月23日至25日,第27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在杭州萧山召开。会议由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学会主办,《浙江档案》杂志社承办,来自《中国档案》杂志社、《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档案学研究》编辑部等二十余家档案期刊和省局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恰逢第一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召开30周年,主办方邀请了参与创办档案期刊的部分资深主编和专家出席会议,共叙我国档案期刊的光辉历程。会议通过领导致辞、专家讲话、代表发言等形式,就档案期刊"传承、合作、创新"以及大家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为档案期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们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档案学教育开始设置博士学位迄今已有8年时间,我国最初的档案学博士"出炉"也已4年.至目前,我国档案学博士、加盟档案事业的其他学科的博士和在校学习的档案学博士研究生达到了六十余位."为了把档案界的这批高级专门人才组织起来,发挥博士层次研究人员的群体优势,展示转型中的档案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水平,探索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方向,拓展档案学与现代信息学科交叉结合的新层次、新领域",2001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发起并在北京主办了"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得到海内外学界同行的热烈响应,国内数十位博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国际知名文件、档案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活动."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职业的走向"是该论坛的两大主题.本文从研讨会大会发言和所提交论文中摘取部分专家、学者的论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开篇的话 本人自1997年开始关注档案学术评论,并对此作了些许研究,先后在<中国档案>、<湖南档案>、<档案>、<档案学探索>等档案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对档案学术评论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近年来我对档案学术评论又作了较为全面和尽可能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科研项目立项进行专门研究,现将初步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求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从1988年起,<浙江档案>已是第三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类)的核心区.第一次1991年公布的档案学与档案工作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1年第5期61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排为第11名.第二次是1996年8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6期末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已猛升至第5名.第三次是2000年5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又进了一步,排为第4名,成为众多地方(或专业)档案期刊中的排头兵.<浙江档案>自1978年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至今已是一株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这骄人的成绩,当然是编辑部诸位编辑"园丁"般的辛勤栽培、广大作者、读者还有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精心呵护的结果.在此,谨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15.
丁海斌 《档案管理》2021,(6):20-22,25
当代档案学在转型的过程中是面临危机的.新《档案学概论》在内容上贯通传统时代与信息时代,来回应时代的需求.围绕着"变"与"不变",转型时代的档案学寻找着答案:不变的是档案与档案工作本质的东西,本质意味着永恒.不变的是基础理论,是本质与抽象的东西;改变的是技术与应用,是形式与具象的东西.尤其处于信息时代,笔者正在做出努力,使新《档案学概论》所代表的档案学成为传统档案学与数字档案学融为一体的新档案学.  相似文献   

16.
国家档案局 2000年 12月 6日颁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自 2001年 1月 1日起开始实施,至今两年有余,机关档案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实践证明,<规则>将成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文件.在我国档案工作标准体系中,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其它文件,能像<规则>一样对档案管理的改革创新,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也许同样没有任何一个其它文件,能像<规则>一样对档案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档案与建设》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建设》由江苏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学会联合主办,从1984年创刊至今已有24个春秋。《档案与建设》在构建我国档案学理论体系,活跃我国广大档案学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的交流,凸现我国档案学实践和事业前进的轨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档案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档案与建设》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档案事业类的核心期刊。它为全国高校档案专业教师、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宗培岭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2期发表的《档案学理论与理论研究批评》中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析。作认为:我国档案学理论虽不够成熟,但在借鉴与自身研究的基础上有了一套档案学理论体系,为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较档案学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更为重视,但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热点多,但研究深度不够.甚至热而无果.至今尚未形成一枝独放的、为国际档案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档案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黄萃 《档案管理》2001,(1):10-11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是目前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面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经济知识化的迫近,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作为"第三资源"之一的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随着信息时代脚步的临近,越来越高的期望投注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上.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又是如何?首先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述而不作"阶段."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涉及多门学科,其核心是档案学、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现在只是将信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理论导入档案学理论研究,还处于理论拼合期尚未达到理论融合期,这样就不免有些牵强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2021年10月22—25日,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和《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主办,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沈阳市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21年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暨辽宁大学档案学专业创办40周年纪念会议在沈阳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