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已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同意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方案。新高考方案的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3”为语、数学、外语三门。“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门,其中两门选修,五门必修。“综合素质评价”则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施永华 《物理教师》2011,32(3):65-66,F0003
2005年开始江苏省实施新课程,2008年江苏省开始实施“3+学业水平测试”的新高考方案,物理成为理科必须选择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迄今已经进行了2008-2010三年高考.那么“新课程十新方案”背景下江苏物理高考试题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江苏省从2008年起也相应实施了新的高考方案。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设计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选修科目都是在相应必修科目基础上的延伸.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科目.这样就出现了分科之后不同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强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呢?高中生在选择不同高考科目后.他们的化学学习在不同的动机类型上有无什么差别呢?  相似文献   

4.
高考成绩由统一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考生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可自行选择……日前,湖南省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高考改革将从2017年起正式实施。根据《方案》,2020年湖南高考考生的总成绩将由语、数、外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以及考生从理、化、生、政、史、地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个科目的考  相似文献   

5.
徐君生 《成才之路》2012,(11):72-73
一、背景陈述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模式,即“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因高考无分数只有等级,从原来与语数外等地位的“大学科”一下子沦为“小学科”。只是这种模式在江苏乃至全国是第一次实施,  相似文献   

6.
张云 《中学文科》2009,(3):106-107
江苏新高考方案实施“三阶梯模式”,高考的考查科目由原来的3+1+1过渡到3+选修(两门),即五门全面考核的转变。“得双B者赢高考,得历史分者赢双B”,这是笔者在新高考方案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现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从征集到出台到实施,一直争论不断。2008年高考后进行的微调,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方案,但仍存在诸多需要调整之处,如统考科目和选测科目分别划线、选测科目实行等级计分等。从整体上看,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对解决一系列原先高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但还需进一步集思广益,借鉴其他高考方案。  相似文献   

8.
2005年江苏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方面做了重大改进,特别是高考方案令人瞩目,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另加2门选修科目,语数外计总分,选修科目划等第,选修科目以外的四门科目则为必修科目,在高二下学期参加全省统考,称学业水平测试,按成绩划等第(90分以上为A,75分至89分为B,60分至74分为C,60分以下为D),如果6门必修全为A,则在高考总分中加10分。  相似文献   

9.
2008年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高考方案变了,但普通高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没有变。新高考方案把化学学科的考试分为必修化学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化学的高考两种。为了适应新高考方案的要求,圆满的完成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综合测试分 4个等级   上海市高考科目设置将增设综合能力考试,以 A、 B、 C、 D4个等级进行评价,只作参考,不计入总分。   “综合能力测试”原始分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以 A、 B、 C、 D4个等级进行评价,其中 C及以上等级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本科院校以“ 3+ 1” 4门科目总分划线,录取时按“ 3+ 1”总分排序向学校投档。第三批高专与高职院校以语、数、外 3门科目总分划线,录取时按 3科总分排序向学校投档。 湖北外语听力纳入高考   湖北省确定采用“ 3+文科综合”、“ 3+理科综合”的模式,自 2…  相似文献   

11.
教育资讯     
张兴 《考试》2014,(1):59-60
山东2014高考实行“3+综合”新模式英语不再考听力 自2014年起,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夏季高考将采用“3+综合”模式,不再考基本能力。“3+综合”模式中,“3”指语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三个科目,综合科目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2006,(10):3-3
针对有些媒体报道江苏省2008年高考将只考语数外3门课的消息,该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2008年江苏省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并非“三门定终身”。  相似文献   

13.
浙江、上海两省市新高考方案,虽然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不尽相同,但总体体现出了“稳中求变,变中有新”的改革理念。
  两省市高考方案的创新之处。文理不再分科。此次浙江、上海高考新方案,其考试科目采取“3+3”制,即考生考试总成绩由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在浙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在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3门;在上海,则在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个科目中选3门。这意味着,在浙江和上海,考生将分别有35种和20种考试科目组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高校召生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即改“3 2”模式为“3 X”模式。“3”是指语、数学、和外语,是每个考生必考科目;“X”指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包括科综合、理科综合、理综合或专科综合)中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我省目前实行“3 小综合的科目设置。  相似文献   

15.
经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批准,2009年浙江省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新方案的最大变革是高考中增加了“自选模块”和应用技能测试。(1)第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或专业自主决定是否选用此考试科目组。自选模块由考生在语文、数学、 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IB选修模块的18道题中,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必读》2014,(11):6-6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现将千家万户关注的高考改革的亮点解读如下。 高考科目:文理不分科。总成绩=语数外(外语考2次选1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4科选3科)。高考试卷:增加省份参加统考。  相似文献   

17.
徐淑峰 《物理教师》2010,31(3):63-64,F0003
1问题的提出 举办中学生奥赛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时下,经常听到有人在议论:现在的江苏高考,实行了“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能力考试”,选修学科考等级,只要考到B级就行了,对于竞赛,又不像以前那样,取得好成绩,在高考录取时,还可以额外加分后再投档,还搞竞赛干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1):136-136
为配合高考改革,上海市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正在紧张的修订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命题要求等也将作出调整。据悉,令人瞩目的首次等级考地理科目,其课程标准将在年底前公布,其它科目将在明年6月底前公布。上海即将颁发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将从控制学生负担的角度提出明确规定,要求合格性考试内容以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其难度将低于现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等级性考试内容以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其难度也会略低于现行高考3+1模式中+1科目考试要求。此外,这两类考试时间都将比现行考试时间短,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能限制题量和考试难度。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开始。浙江塔将实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新课改高考方案,其中一美考试科目在原“3+综合”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模块”考试科目。“自选模块”在高考中是新生事物,也是从2009年开始高考竞争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模块选择是否合理,学习策略是否得当都会影响到这个“新生学科”的成败,最终影响到高考总分。本文提出如何正确认识、选择“自选模块”考试科目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南昌教育》2007,(6):31-31
4月8日、9日,江苏省一场组织形式酷似高考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牵动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过,与高考不同的是,它的参加者都是正在上高二的学生。2008年,江苏将实行新的高考方案,这批学生,将是新方案的第一批实践者。而这场“学业水平测试”,因为可以和高考成绩挂钩,也被俗称为“小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