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群伟 《人才与科技》2002,(8):41-41,43
江总书记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日臻成熟与完善的具体体现,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的结合,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现代情报》2002,22(6):156-157
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治理国家的两个重要方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才能都是作为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要实现的,这篇文章仅就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大学生法治文化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法治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法治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还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此,要从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品德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法治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何树林 《今日科苑》2007,(8):111-111
诚信是现代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是建设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它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然而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诚信缺失”却成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采取德治和法治的手段: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宣传,一方面要加大法律惩处的力度,努力建设一个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西部地区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使命。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和精神面貌来建设西部 ,发展西部 ,是摆在西部地区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为贯彻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 ,西部科技工作者应特别注重人文精神的自我修养。现代人文精神与现代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实践的社会性。构成人类社会性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社会性实践的精神活动 ,其中人文精神是其支柱…  相似文献   

8.
曹春梅  高爽 《大众科技》2014,(11):256-258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应遵循马克思的物质变换及其断裂思想,坚持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三个着力点: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要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要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要求、要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及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9.
朱险峰 《人才与科技》2001,(3):24-25,32
一个政党的先进与否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文化价值体系是否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它是为少数人还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从大局着眼,总体把握,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对党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也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金顺 《中国科技信息》2006,(2A):179-179,18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写照。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意义上讲,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要把党建设好, 把繁荣强大的中国推向二十一世纪, 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本文从党的发展实践、国际共运史及党建现状的分析入手, 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 论述了目前党内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了怎样解决批评和自我批评难以开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大学是传承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摇篮,理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高校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己任.努力把大学校园建设成文明,向上,创新、竞争的校园,宽厚,协调、体恤,包容的校园.公正、有序、稳定,法治的校园。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国新时期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法治即依法而治,它是一种治国方略,一种理论思想。依法治国、实施法治,是从古至今贯穿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商鞅“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到章太炎的“专以法律为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法治理论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并赋予了法治不同的含义。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推行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邓小平的法治思想逐渐形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法…  相似文献   

15.
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理论向导,法治建设是在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治实践,二者呈互动之态。法治理念的发展需要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以提供思想原料,而法治建设只有在选择对法治建设历史经验客观总结、理性追求和逻辑升华而形成的法治理念时才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法治建设进程与法治理念之间的关系实例参照。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发展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作用,研究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对于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6):388-38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宣传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保证。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学好用好邓小平科技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事业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征途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中,国有企业要顺应形式。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冶工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服务,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9.
沈自友 《科教文汇》2007,(9Z):13-13,16
从辅导员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在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加强专职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运普 《科教文汇》2008,(36):215-215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思想植根于人类优秀文化的沃土,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借鉴了西方优秀思想和西方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凝结着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它鲜明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当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