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原罪意识是从基督教的教义中幻化出来的一种罪恶观念.为了探究西方基督文化和原罪意识对曹禺的影响,可以从其早期话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入手.曹禺从小便受基督教和圣经文化的熏染,成为其原罪意识的渊源和基础.曹禺对原罪的进一步思考:既然惩罚报应是原罪的必然后果,那么要想从某种意义上摆脱原罪的束缚,复活是唯一的出路.要想复活,必须内心充满罪感和忏悔;要想复活,必须身经或自我赎罪或耶稣救赎.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话剧 ,确立了中国话剧剧场艺术 ,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曹禺的话剧具有诗一般的抒情风格 ,这是因为作者成功运用了缤纷多彩的意象。我们可以从曹禺的四部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家》中看到这一鲜明的特点 ,从而了解意象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情绪、传达作者写作意图以及增加作品艺术色彩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巴金一直似兄长般十分关心、爱护曹禺,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先后发现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家》等多部经典,并给予独特的崇高的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其他文艺家审读剧本更多地注重艺术形式不同,巴金读《雷雨》,他首先是感受剧本的内容,为《雷雨》艺术的情感冲击力所打动。对《日出》,巴金能够体味曹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巴金在《雄壮的景象》一文里为《日出》作的断言,在当时文坛里声音显得独特,但也可以说是我国作家中对《日出》的历史地位所作的最高的、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巴金没有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解读话剧《家》,他完全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感受话剧《家》,理解话剧《家》,充分肯定了曹禺改编的《家》具有独立的生命。对话剧《家》,巴金明白曹禺在剧作融入他自己有关现实生活的真切的体验。因而,巴金对曹禺剧作的评价能作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4.
《雷雨》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奉献给世人的经典话剧。作为人类灵魂的探索者,曹禺一直在思索着人的出路。《雷雨》中关于人类与天地间"残忍"的悲剧传达出他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剧中揭示人的生存困境,在表现人存在的梦魇和焦虑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他希望建构一个有爱、理想的人性存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认识曹禺:曹禺(1910一1996)中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其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蜚声海内外。特别是《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和大学也都争相介绍和上演他的剧作,曹禺已成为一位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雷雨》来看曹禺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曹禺在创作《雷雨》时,表现出了对基督教文化主观情感上的背离与客观创作时暗自契合的矛盾心态。主观情感上,曹禺并不认同基督教文化,客观创作中却体现了基督教的罪恶与救赎的主题。究其原因,主要与曹禺受传统文化影响及其自身心理的独特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20世纪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奉献给世人的经典话剧。曹禺作为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一直在思索着人的出路的症结所在。《雷雨》中关于人类与天地间"残忍"的悲剧正是传达出他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剧中所揭示的人的生存困境,在表现人存在的梦魇和焦虑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他希望能建构一个有爱和理想的人性存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曹禺创作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它技巧丰富,内涵深邃,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雷雨》是一幕人生悲剧,曹禺先生以特殊的方式,以起伏跌宕的情节、精炼的语言、极富内涵的潜台词,深深地打动着观众。本文试对蘩漪这一重要人物形象特征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曹禺作为著名的话剧艺术大师已为世所公认,他创作的每一部话剧60年来历演不衰,深受中国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原因在于曹禺的每一部话剧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曹禺话剧的整个乐章中成为不可忽略的变奏,在艺术的嬗变中为我国今后的话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奏之一:人物的典型化塑造人物形象是剧作家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曹禺在《看话剧〈丹心谱〉》一文中写道:“写戏主要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划人物这个问题上。”曹禺不仅注意写人物,而且善于写出人物的性格来,在处理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上,曹禺不注意调遣…  相似文献   

11.
1934年曹禺创作了杰出的四幕话剧《雷雨》,曹禺因之成名,《雷雨》及其之后的《日出》被誉为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的确,曹禺熟练地运用了话剧这种外来形式,并自如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在人物塑造,在话剧结构及动态语言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直至今日,《雷雨》中的人物命运仍然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并无不叹服其现实主义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主编寄语新千年新机遇新目标——新年衷心答谢各界朋友黄贵(1.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国统区的通俗小说孔庆东(1.2)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人生理想常彬(1.9)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博爱意识宋剑华(2.1)张恨水的“国难小说”秦弓(2.12)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拓展——走向2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古远清(3.1)生机与危机并存的散文——新中国27年(1949—1976)散文发展论略王晓初(3.6)论李人的三部曲秦弓(4.11)何来诗歌品质探秘聂作平(4.19)救赎与幻灭——论曹禺前期戏剧创作的精神指向戴…  相似文献   

13.
周冲是曹禺剧作《雷雨》中热情浪漫的人物形象,周冲之死,是爱和社会理想幻灭的悲剧,是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和天地问的残忍的最有力的证明。同时,周冲电是作家的一个视角和代言人。本试图从周冲之死及周冲在剧中的地位作用入手,分析周冲形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我院青年学者宋剑华的《困惑——求索——论曹禺早期的话剧创作》一书,于近期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文艺理论家、海南师范学院院长蓝田玉教授题写书名,著名现代文学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田本相教授作序。书前还附有作者与曹禺先生的合影。该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角度,全面评析曹禺四大代表作品的  相似文献   

15.
死亡意识是曹禺剧作中主要的悲剧因素,曹禺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形式及死亡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的破灭与自我抗争;理想的归宿与自我救赎;沉重的负荷与自我解脱;伦理的重压与自我毁灭;罪恶的黑手与无辜的牺牲。  相似文献   

16.
《原野》中的仇虎并非农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话剧《原野》中的主人公仇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会有人感到奇怪。如果说对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中的人物形象人们往往争论不休,各有异词的话,那么,关于仇虎的形象可以说是几乎众口一词,久有定论的了。  相似文献   

17.
话剧爝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它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戏剧结构、丰满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出作者对时代的敏锐感受、对社会的精微剖析。这个四幕话剧《: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而且也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分别以强有力的形象展示了远离时代潮流,却同样陷入困境的另类女性之途.两位作家同样以困境与救赎的冲突来把握人物命运,呈现出共同的创作特色,以及对人类这一永恒命题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雷雨》是曹禺话剧的成名作、代表作,其创作成功确立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也是中国话剧学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中国现代学领域,人们常说,话剧本是“泊来品”(外来形式),20世纪初引进中国,最初只是翻译改编外国题材,后来的创作也以独幕剧居多。思想艺术容量大的、成熟的多幕剧问世,则是30年代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0.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四幕剧《日出》。这两部剧作的相继问世,使曹禺步入了著名剧作家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雷雨》的创作已表明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勇于探索的作家,《日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