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听资料在我国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它对于民事案件的审判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我国关于视听资料证据力的认定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过程,但由于其本身又具有易于伪造和篡改的缺陷,使得私自录制的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难以判断,视听资料在司法实践中的采信规则亦难以把握。本文拟对此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为我国今后的证据立法作一些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二期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而在历史探究学习方面,拥有史料证据意识无论从历史学本身的要求还是从当代历史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史料证据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忽视史料证据来源和可靠性、缺乏甄别运用史料证据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史料证据意识教育,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性权利以及程序正义的关注正日益上升,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确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在分析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证据中的认证问题现已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本就认证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中数据讯息的证据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所引起的证据效力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计算机所储存的数据或数据讯息能否在诉讼中被法院采纳为证据即证据可采纳性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数据的证据价值或证据力的问题。数据讯息在英美法系所遇到的证据法问题,突出表现在英美法系国家传闻规则与最佳证据规则构成了采纳数据讯息作为证据的主要障碍。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在民事诉讼中实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其证据的取舍和证据力的大小,完全由法官凭借“良心”与“理性”自由判断,但某些大陆法系的法律规定了可采纳为证据的清单未包括计算机记录,因此在这些国家,仍存在数据讯息的证据效力问题。另外,在大陆法系国家,应用计算机还会遇到原件要求的证据法障碍。面对数据讯息在证据上的可采纳性问题及其证据力问题,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分别通过国内立法、国际统一规则及交换协议的不同层面,通过排除障碍,功能等同等方法,对于数据讯息给予应有的证据力。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不包括数据讯息。有学认为可将数据讯息解释为“视听资料”,另一些学则认为应将数据讯息作为一种“书证”来对待。本认为,我国的证据立法有两种思路可以选择。第一种思路是根据数据讯息的不同表现,分别将其纳入传统的证据种类如电子物证,电子书证,及电子证人证言等。第二种思路是将数据讯息规定为与视听资料、书证等并列的单独的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证据确实充分”尚存在一些弊端。文章通过比较主要法系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并结合我国现状,对重构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1月1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笔者经办了200余起刑事案件,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触颇深。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有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在不确定性推理中,对三角模的讨论是最基本的。本欲对基于区间值的证据推理建立一些理论基础,因此将三角模推广到区间值集D[0,1]上,得到广义三角模的概念,并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泉州锡兰王子世家问题及与此相关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世家问题虽有一定的史料依据与实物证据,但尚有许多细节未能弄清,一些论证不够严谨,匆促下结论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证据展示是对抗制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我国在借鉴对抗制刑事诉讼的一些做法后,应当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本文就证据展示制度建构中的几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证据支持自己所拥护的假说,这些证据包括观察事实、实验结果以及对现有理论的解释。根据对证据概念的不同理解,存在对证据效用的三种观点,即永久性证据、实时性证据和虚拟性证据。  相似文献   

12.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石,而证据的收集在证据制度中举足轻重。我国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证据收集制度方面的长处对于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在借鉴大陆和英美法系有关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同我国具体的国情相适应,与证据收集制度内部的各因素相协调以及外部的司法制度等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证据开示制度是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对审前程序的证据交换,质证,以达到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证据则中,吸收了证据开示制度的积极内容,有利于民事案件的审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加强法官在证据交换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配套司法体系的构建,从而使大量民事案件开庭前加以解决,以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种类归属问题是电子证据研究的理论根基和前提。在各种学说中,“视听资料说”和“独立证据说”虽不完善却有其合理性,对电子证据种类归属的解决应当是吸纳“视听资料说”和“独立证据说”的合理部分,以电子证据吸收视听资料,合并成为诉讼法第七种证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缺少统一的解释,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持自身含义的同一,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而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证据”概念的定义不准确,标准过高,条件过于苛刻。为此,本文仅就“证据”概念的定义及其分类,作了一个粗线条的阐述,认为证据是在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真实证据、虚假证据和或然证据;合法证据和违法证据;采信证据和排除证据等。  相似文献   

16.
证据不是(案件)事实,但证据与事实存在内在联系,即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但是,证据本身并不就是事实根据,“根据”也并不等于事实。证据之所以能够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是基于证据蕴涵着事实信息,通过事实信息能够揭示证据事实,查明案件事实。事实信息就是存在于证据中的那些能够据以做出事实判断的信息。事实信息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事实信息既是证据存在的前提,又是证据事实得以发现的根据。控辩双方收集证据并从中识别和收集事实信息的证明活动,法官对于证据和事实信息的认定和运用,是整个刑事诉讼证明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在吸收《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施行两年来存在的问题,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了规定,使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更趋于完善。但是有些规定仍然过于原则,同时仍有一些体制方面和观念层面的阻碍。仍有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适用的基本情况作出介绍,指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落实难的原因,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18.
证据推理突出了“证据”和“推理”的要求,解构了证据推理的内涵,从收集证据的类型、推理得到结论的过程划分证据推理的水平。以推理氯化铜和氨水是否反应的主题教学为例,基于宏观沉淀颜色变化、微观粒子浓度变化、溶度积规则、耦合反应等证据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提升学生1-4级证据推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节科学课,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的本质,但是,这不仅仅是指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或者是引导学生靠近科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科学是实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察和讨论都是为观点寻找证据。这节课,非常强调记录的真实性,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之后,强调要按照已确定的标准去分类,  相似文献   

20.
宥于传统诉讼理论和观念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也不可能通过证据规则对刑事证明活动予以严格的限制,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仍对一些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做出了规定。上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毋庸置疑,其不足和缺陷是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