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城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由于某些原因,阿城连中学都没读完,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阿城在他的小说《孩子王》中,通过一位老师教孩子作文的故事,多少给我们透露了一点“秘诀”:“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路上见到些什么——”(学生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了。别看你…  相似文献   

2.
王维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独特贡献的伟大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早在生前,他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酬王维序》苑咸,《全唐文》卷一二九)的名声;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称号。他的诗歌创作与宗教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受佛理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3.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一生徘徊“仕进”与“退隐”的矛盾中,用他的诗来说:“朱绂心虽重,沦洲趣每怀。”(《留别王维》)。最后他终于抛弃了“忠欲事明主”的希望,在倘佯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他的道路,可分为三部曲:早年,仰慕庞公而幽居。中年,游历求仕而失意。晚年,追步陶潜而归隐,成了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6.
叶娟 《阅读》2014,(47):16-16
<正>叶老师:《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你们知道这首词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吗?小问号:老师,我认为是围绕"醉"字来写的。叶老师:对,作者辛弃疾耳闻目睹了农村一家人的快乐生活,渐渐地被迷住了。诗人"醉"在哪里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吧。  相似文献   

7.
王黎阳 《阅读》2006,(10):28-29
就这两样再普通不过的道具.就能完成从未听说过的“听”字魔术?我们半信半疑。赵老师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了个圈,接着让李杉杉上来,“在纸上随意写个字,但必须写在圆圈内。”赵老师讲述着要求,“写好了到门外叫我。”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李杉杉写好了,赵老师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拿起李杉杉折好的长方形纸条,又对折了一次,变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师: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喜欢?(生谈自己的体会)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后,你们要说说自己的感受。(CAI 播放《月光曲》片断;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感受。)师:是呀,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到了心情的宁静,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仿佛看到了风暴、大瀑布、黄河一泻千里……。你们说得很好,难怪有一位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说:“音乐使人类精神进发出火花。”这位音乐家是谁呢?师: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月光曲》中的音乐家贝多芬。你们了解贝多芬什么呢?(生发言)师:你们说得很好。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从小就有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两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10.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流传下来的诗歌共有四百零一首,其中七言古诗有五十一首,占八分之一。从量上来看,是不多的,但却集中地代表了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也是他的著名的边塞诗的精华所在。历代的诗评家对岑参的七言古诗评价都很高,把他和王维、李颀、高适并称,视为盛唐七言古诗的正宗。明胡应麟说:“唐七言歌行,……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诗薮·内卷》)清沈德潜也说:“王、李、高、岑四家,驰骋有余,安详合度为一体。”(《唐诗别裁·凡例》)但前人在评论岑诗的具体风格时,亦有不够精当之处,即总是把岑参和高适的诗放在一起,统概之曰:“悲壮”。这种评论起源于宋朝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讲道:“高岑之诗悲壮。”此后代相沿袭,成为定论。如胡应麟云:“高岑以悲壮为宗。”(《诗薮·内卷》)明高棅云:  相似文献   

11.
臧明艳 《阅读》2023,(35):14-15
<正>中唐时期,中国诗坛继屈原、李白之后,又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是被誉为“诗鬼”的李贺(790年—816年)。李贺为后世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雁门太守行》)、“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千古佳句,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相似文献   

12.
唐朝有个演滑稽戏的李艺人,善于逗乐。他自夸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儒教、佛教、道教三大教无所不通。在一次皇家宴会上,有人问他:“如来佛是什么人?”他答:“是个女人。”二“为什么?!”“《金刚经》说:‘敷坐而坐。’(自己把打坐的位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来。)一个人既有丈夫又有儿子,不是女人是什么人?”另外一个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艺人答:“也是个女人。”“W hy?”“《道德经》说:‘我有大患,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身,所以我有莫大的祸患啊。)若不是女人,怎么会怀有身(孕)呢?”皇帝大笑,问:“文宣王是什么人?”答:…  相似文献   

13.
陈娟 《阅读》2023,(67):14-15
<正>我们都知道,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精通诗、书、音、画,他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融入了音乐、绘画之美,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我们来读他创作的五言律诗《汉江临泛》:  相似文献   

14.
诗人李贺被称为“鬼才”,就现存的资料看,最早可推至晚唐杜牧的《李长吉歌诗叙》:“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虽偏重于作品的评论,然而可谓鬼才论的滥觞。明确提出鬼才论是在宋初。钱易《南部新书》说:“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朝野遗事》引宋祁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很大反响;有的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艾青一九四一年写的长诗《我的父亲》,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我的父亲》是一首自传色彩很浓的抒情诗。作者以“我”和父亲的关系,采用横向多侧面和纵向的多层次相交错的手法,描绘了父亲——处在动荡时代而要固守他那永世不变的王国的可悲下场,同时写出了“我”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道路,抒发了作者追随时代而前进的战斗豪情。毫无疑问,这是一首感情炽烈的好诗。对于我们了解诗人的生活道路、思想发展,认识“父亲”所处的时代风貌以及那些顺从潮流却又回避冲击的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小学有个名为“力学园”的少儿文学院,今天就让我们到那儿去参加他们每月一次的作文沙龙吧。李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作文沙龙的话题是“作文里的‘几何学’”。徐晟嘉同学:老师,刚才我就琢磨,这作文与几何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啊!作文里怎么会有几何学呢?李老师:今天我们借用几何学里的概念,一起来讨论作文里的“点”与“线”,弄清了这些,对于我们写好作文大有帮助呢。你们先就作文的点与线的话题,相互讨论讨论吧。杭天然同学:老师,我想说说“线”,作文里确实有“线”,这线就是作文的思路、线索,或者说是写作的顺序。这样理解对…  相似文献   

17.
朱熹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大学》,所以要正确地把握他的思想,就必须了解他高度推崇《大学》的文化意蕴与思想意义。文章通过对朱熹《大学》研究之创见与迷失的认真梳理与仔细分析,揭示了朱熹将《大学》分经传是为了便于“格物补传”,而朱熹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格物传”塞进《大学》,说成是为《大学》所补的“格物传”,实质上是为了“化己说为经典”,确立自己一家之言的绝对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憨憨熊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眼睛湿润了。他对大嘴河马老师说:“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母亲太伟大了!”“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伟大的母爱来的呢?”河马老师抚摸着憨憨熊的头问。憨憨熊拿着书又读了几遍,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老师,您快给我讲讲吧?”憨憨熊说。河马老师说:“这篇课文是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伟大的母爱的。比如,‘我’第一次抱母亲和母亲无数次抱‘我’就是一处鲜明的对比。‘我’第一次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生病了,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可以说‘我’抱母亲是一次被动性地抱,但就这么一次,母亲激动得居然两行泪水从眼…  相似文献   

19.
1922年11月23日,郭沫若的独幕剧《孤竹君之二子》写讫。此剧载1923年2月上旬《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初收入同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星空》。这部作品发表后,我国早期共产党人、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邓中夏曾批评它“命意”不好(《贡献于新诗人之前》)但这“命意”何所指?邓中夏并未作具体说明。对于这一点,郭沫若后来在《创造十年》中说:五四运动以后几年间,他在政治上“有些比较进步的想法,”如认为“中国的现状无论如何非打破不可,要打破现状就要采积极的流血手段,”而  相似文献   

20.
推敲     
李晓愚 《阅读》2024,(18):50-53
<正>文人写诗常常要字斟句酌,比如王安石写《泊船瓜洲》,原本的句子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想想,“到”字死板,改成“春风又过江南岸”,“过”字更有动感,但还不够形象,接着改,一直改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有生气有色彩,把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致一下子凸显出来了。所以我们说写诗作文得推敲。“推敲”一词很有意思,“推”和“敲”这两个动作都跟手有关,为什么它们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脑力活动呢?说到这个词的来历,我们不得不提唐代的一位大诗人——贾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