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及其意义 根据我局“十一五”规划,中国专利文献数据深加工是我局专利信息检索和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分类目改写摘要是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建设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以适应中国专利文献信息服务以及文献量突涨的需要,走出专利文献检索越来越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化建设的“十一五”规划,专利数据深加工已经成为我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国家经济的发展,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局建设使我国专利事业面临空前机遇和挑战。专利文献是专利审查和专利实施的基础,相关数据加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专利英文文摘——中国专利技术的对外窗口,不仅是对外技术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我国知识产权风貌的体现。优质、高效地加工中国专利英文文摘,关系我国专利技术的对外交流和专利工作的声誉。庞大而专业的专利文摘翻译(汉译英),难点在于准确、规范和高效。  相似文献   

5.
检索中国专利文献,人们可以选择两种检索系统: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上的专利检索系统和局域网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CPRS)。在使用这两种系统时,人们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于是会问:“我应该选择哪种系统检索中国专利信息呢?”为此,本文将对两种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进行比较,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以帮助人们更有效的使用这两种系统。  相似文献   

6.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以适应中国专利文献信息服务以及文献量突涨的需要和走出专利文献检索越来越难的困境。众所周知,不管是数据初加工还是深度加工,数据库加工和检索的高度统一才能提高检索的准确率。要做到这种高度统一,只有构建一套规范的、完整的、动态的、适应专利文献检索发展需要的主题词系统,作为数据库加工和检索的桥梁,才能有利于提高数据库建设的水平。目前,国内已建立的一些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还没有这种高度统一的主题词表,难以避免低水平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本文拟从主题词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入手,结合国内外专利数据库建设、我国专利信息化战略中专利数据库建设的需求以及中国中药  相似文献   

7.
中国专利引文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祖国  李文兰 《情报科学》2005,23(5):700-703,707
本文对中国专利被其他专利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国专利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发展规律。采用专利引文分析方法,研究技术循环时间、高被引专利、专利地域分布、申请人分布等特点。得出结论:中国专利技术近年来技术进步速度有所加快;中国专利被其他专利引用的情况有一半基本是发生在自公开后的三年内。国内科技、经济发达地区申请的中国专利具有较高影响力和重要程度;日本和美国申请的中国专利也具较大重要性和影响力;国内大公司、国内高水平大学、国外大公司、国内科研院所拥有较重要和较具影响力的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我局于2006年4月启动的中国专利数据深加工项目,至今已整整一年。文献部研究处作为深加工项目的检测方,从2006年未开始,已对加工方的深加工数据进行了多个批次的检测。通过检测实践和具体案例,更加充分理解了中国专利数据深加工的意义和目标,对中国专利数据深加工标引规则和检测规则的运用也更趋于成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高新技术发展态势、避免本土优势,搜集美专局(USPTO)授权的中国专利数据,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和Vantage Point等分析工具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分析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力,同时也给中国跨国公司实施海外扩张战略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10年起基本专利国为美国的专利数量猛增,而从其主要专利权人及其性质来看,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某些领域美国对中国的技术溢出增加。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上中国专利信息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凌云 《现代情报》2002,22(9):101-102
专利信息是一类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利机构开始提供网上专利资源的检索。本文主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中国专利检索,及其他一些中国专利网站的简介,以及中国专利全文的获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申请年为2010年至2022年的专利,以智慧芽数据库为无效宣告数据来源,对其中被提起无效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剖析中国专利文本质量的发展动态。本文从无效决定结果、IPC分类和无效宣告理由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静态分析是从全局角度披露中国专利文本质量状况;动态分析则是以时间为横坐标轴,细化分析专利撰写中的各类质量缺陷的发展动态。在无效宣告数据的基础上,探索数据背后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帮助理清在现阶段有哪些是提升中国专利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专利被《SCI》来源刊论文引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SCI》收集中国专利被科技论文引用情况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统计,试图探索中国专利技术被科学研究利用的情况及规律.得出结论:IPC为C部的中国专利被引用次数最高,中国专利被主要用于化学方面的研究;被引用的专利主要是高等院校及中科院研究所申请的,中国专利被国外引用较少;专利公开后2-3年首次被他人引用,首次被引用后2-3年达到被引用次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是伴随我国1985年专利法实施,于1986年由国家批准组建的从事专利技术开发与综合服务的行业性企业,提供全面、权威、专业化的专利(知识产权)服务。目前主要业务为被授权委托的中国专利数据深加工、中国专利分类审查业务,面向国内外的专利技术投资开发、专利(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四大类主营业务。综合服务包括:专利数据加工、专利信息分析系统、专利数据库建  相似文献   

14.
杨波 《情报探索》2010,(5):54-56
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发布的中国专利数据库,采用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对压铸模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分析、归纳,从专利申请总量、重点专利技术和专利持有人等方面对压铸模专利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专利数据深加工已经作为我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的任务。专利文献关键词标引是数据深加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专利文献关键词标引:(1)通过修改《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要求专利申请人(或代理人)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对本专利申请的关键词标引;(2)由专业人员对专利文献进行关键词标引;(3)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收集用户(审查员或其他检索人员)使用的关键词;(4)进一步整理由计算机自动收集的用户使用的“关键词”,不断地充实“标引词库”。这样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祖国  李文兰 《情报科学》2005,23(12):1845-1851
本文采用专利引文分析方法,通过对1985-2003年中国专利被专利文献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主题分布情况及技术主题之间的联系,找出中国专利影响力较大的技术主题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研究发现:IPC A部(人类生活需要)是被引用最多的“部”类技术主题;C部(化学、冶金)及D部(纺织、造纸)技术领域与A部(人类生活需要)技术领域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及相关性;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主题的中国专利影响力较大;A61K与A23L技术主题之间有较多联系;A61K035/78是被最高频引用的脱分组类技术主题。“人类生活需要”及“化学、冶金”主题的中国发明专利较其他主题的中国发明专利影响力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悉专利知识的人们都知道专利文献的重要性,因此,了解中国专利文献号的编号体系,对识别中国专利文献和查阅中国专利文献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CPAS光盘系统     
CPAS是中国专利管理系统(Chinese Patent AdministraiLon System,的英文缩写,由中国专利局专利文献出版社中献电子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是用于管理《中国专利数据库光盘》和《中国专利说明书光盘》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高价值专利是推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市场中价值的重要抓手.而从浩如烟海的专利数据中筛选出高价值专利如同"大海捞针",如果仅靠人工进行识别和筛选,需要考虑的各类指标因素较为庞杂,在实际过程中不易操作.本文将机器学习技术与知识产权跨界融合,以中国专利奖获奖专利为主要数据样本,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并利用TensorFlo...  相似文献   

20.
评估一家公司的在美国的专利和专利申请拥有量时,人们通常会首先想到查找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授权专利数据库”和“申请公布数据库”。但是仅在这两个数据库的“专利权人”入口进行检索,得到的结果通常并不是该公司的实际专利拥有量,即检索中出现了文献的漏检。为何会漏检?这是因为,“授权专利数据库”和“申请公布数据库”的数据仅是最初的专利权人和申请人,而专利申请被公开后或专利授权以后,因发生专利权转让等事宜,专利权人可能会发生变更,此时这两个数据库的数据是不发生变化的,因此不能在这两个数据库中得出完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