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歧:朱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陆学认为“心即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必”有如果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课本注“必”:“一定,实在。”这不妥当。“一定”和“实在”表示确实无疑,强调某种情况的真实性。如把“王必无人”理解成“大王一定没  相似文献   

3.
朱德诗选注     
题解: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借口一名日兵失踪,向芦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为了保卫祖国,我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过秦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其中的“下吏”一词,课本注为“狱吏”(“狱吏”指管理监狱的官吏——笔者注)。愚以为这个注解值得商榷,根据是: 1.《辞源》合订本第29页注:[下吏]低级官吏。《左传》哀十年:“吊君之下吏。”《淮南子·主术》:“大臣专权,下吏持势。”  相似文献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①一片孤城:一片,犹言一座,在这里有形容城小、孤单之意。孤城,指玉门关。②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人以八尺  相似文献   

6.
初中第三册《愚公移山》开头一句:“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课本对“河阳”的注释是“黄河北岸”。我们认为,“河阳”应是古地名。一、从时间看。新版《辞海》“河阳”条目有注:“古  相似文献   

7.
注“鲁迅”     
鲁迅,本名周樟寿。“周樟寿”一名鲁迅用至18岁(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才被“周树人”这个由鲁迅一本家叔祖所代改的学名代替。今天,一般的书(包括教科书在内)都这样给“鲁迅”作注:鲁  相似文献   

8.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力作,一部名著,它吸取前人研究的精华,而又有自己的发明和创获,注释宏富精深,语言简明浅近,深受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欢迎,笔者阅读此书获益良多,但对个别注释有疑,特提出来向学界同仁求教。一、《左隐十一年传》:“而使糊其口于四方”。(74面)注:“糊口之糊,即今糊纸糊窗之糊,以薄粥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段就是一座时光的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站在2010年的时光之桥上,眺望2011年的教育之路,我们有感慨,有期盼,有梦想,有沉思……2010年岁末,教育的焦点新不再以高考加分为动力的素质教育,该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0.
"结束"注析     
<林黛玉进贾府>中这样描写宝玉的发型:"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成一根大辫……"其"结束"一词,以人教版及人教课标版本为代表的教材都未作注.  相似文献   

11.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①至此回②。两岸青山③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④。注释:1.碧水东流:绿水荡漾向东而来。,2.至此回:一作“直北回”,即转向正北。3.两岸青山:即天门山。4.“孤帆”句:意思是说,早晨日出东方,孤  相似文献   

12.
高语第六册《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句中的。五陵”,课本上的注释是:“长安附近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那么富豪人家何以多聚居在这一带呢?五陵又是哪五座陵墓呢?原来在西汉元帝以前,皇帝每建陵墓,便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到陵墓附近居住,令其供奉园陵,并设置一个县,称为陵县。其中最著名的陵墓有五座,即长陵——葬汉高祖,安陵——葬汉惠帝,阳陵——  相似文献   

13.
《廉颇蔺和如列传》一课中,编者对“列传”作了这样的注释:“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的事迹。”这样的注释,可能是受了张守节的影响。张守节引用裴松之的《史目》说: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于是编者照此推理:“列传”纪述的当然是天子、王侯之外的人物了。旧时为《史记》作注的现存只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四册《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视学京畿。”课本注:“视学京畿:任京城地区的学政。”笔者以为此注疑点有二:一是这里讲的是左光斗做什么事情,而不是讲他担任什么职务;二是“学政”这个职官,明代没有设置,直到清代时才设置。《辞源》上讲得明明白白:“学政,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也称督学使者、学政使,俗称大宗师,学  相似文献   

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随风潜入夜,润物②细无声。野径③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①,花重⑤锦官城。注释①发生:谓万物发生。《尔雅释天》:“春为发生”。谓当春乃万物发生之时;一说指降雨。②润物:滋润花草树木等植物。③野径:野外的道路。俱:全、都。④红湿处:指被雨水淋湿的鲜花。红:指花。⑤花重:花因饱含雨水而重。重,也有浓的意思。关于作者杜甫的生平,见本刊第10期《〈江畔独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写孙富巧言诱骗李甲时说过这样几句话:“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嫌,平时既怪兄游此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对其中的“必严帷薄之嫌”一句,教材的注释为:“意思是说,一定严防家中妇女有不好的名声。帷薄,帐子、帘子,指内室。”这一注释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陆九渊集·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此之后,经过后人的不断阐释,"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被当作两种不同的治学方式的象征,逐渐成了名言.  相似文献   

18.
“(钅且)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教材注:“(钅且),同‘锄’。钮耰,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棘,通‘戟’。矜,戟柄。这里的意思是农民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戟、矛的柄(木棍)。铦,锋利。钩,短兵器,似剑而曲。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铩,长矛。”此注详而有失。一是忽略了贾谊文章语言应有的对偶性, “(钅且) 耰”只是一种农具,与之对应的“钩戟”却是两种兵器。  相似文献   

19.
由于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需要,近年来曾多次对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进行研读,发现课文中对个别词语的注释似有可商之处,因此,不揣冒昧列出管中所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文中所引的注释,全引自一九八八年后的修订本。一、《汉书·苏武传》:“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  相似文献   

20.
据《史记·秦本纪》 ,周幽王五十一年 ,周王室内讧 ,导致戎族入侵 ,攻进镐京 ,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 ,秦国靠近王畿 ,与周王室休戚相关 ,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衣 :上衣。子 :你。袍 :长袍 ,此指战袍。“行军者日以当衣 ,夜以当被”(闻一多语 ) ,相当于现在的披风或斗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 ?我愿意和你共穿一件战袍。这两句表现了战士热爱祖国、深明大义、克服困难、共同对敌的豪迈气概和有我即无困难的乐观性格。高二语文第三册将“与子同袍”释为“我和你穿同样的战袍”。误。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