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可以使杂志的销路广大起来?”常常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请教我从事杂志事业的“专家”,这一问,就窘倒我了!因为“怎样”的方法很多,有时也很简单,说得长些,写一本书也说不完备;说得短些,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内容充实!”  相似文献   

2.
爱她没商量     
我和《新闻与成才》的“姻缘”有点戏剧性。1990年春天,那时我还是个刚下连不久的“新兵蛋子”,在营部炊事班干一份苦差事──烧火。有一天,我在打扫一位已经转业的老班长的房间时,拣到1本无封面、无封底、无目录的旧杂志。当时随手一翻,如获至宝,揣入怀中。上班时蹲在烧火间细细品读,立即被她迷住了:“怎样把新闻写好?投稿注意些什么?”等等。我喜欢写新闻而又苦于无路可走,无人可问,无门可入,有她帮助,真是无助我也!我高兴地直咧嘴,激动地直拍大腿,可是炊事班长在上边却急得直跺脚。他用镐铲敲着锅喊:“加大点火!”我…  相似文献   

3.
吴君、徐君、乌君、许君,都是喜欢访寻古迹、谈论文化的人。一天,相约到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游览。 登上城垣,视线已经被新建的楼群遮蔽,兴味减去很多。大家在乾隆皇帝书写的“蓟门烟树碑”前刚刚坐定,吴君便问大家:“1994年11月28日《中华读书报》上,金克木先生关于元代的第二篇文章《元代的辉煌》,各位读过没有?”大家顿时眼中增添了光彩,齐声说:“读过了!”吴君说:“那太好了!我正要写篇东西,这里还带着些元代文化方面的资料呢!希望听听各位的看法?”徐君说:“元代文化成就确实不应低估,某些方面也取得相当成就,若说某项成就辉煌,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若说到元代文化的总成就,能否用‘辉煌’来概括呢?恐怕不一定能这样说。”乌君说:“《窦娥冤》是公认的名剧,这个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情况如何?社会秩序混乱!政治黑暗!  相似文献   

4.
(一) 《短些再短些》,胡乔木同志的这篇短文,发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新闻界的同志还在不断发出多写短文的呼吁。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怎样做到短些再短些,任务依然艰巨,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提倡多写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泽东同志说:“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他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反对党八股》)“短些”,“精粹些”,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短而精。 新闻作品怎样做到短而精?古代优秀短篇传记文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已过“天命之年”,离退休也不远了。在学校里由于没担主要职务,有了些闲空儿。一次去县委宣传部找朋友聊天,无意中发现了《新闻爱好者》杂志,展卷细阅使我爱不释手。我几乎是一口气把那本杂志看完的。里面的内容使我很受启发,又萌发了采写新闻的念头。近两年来,我为报社和杂志社写稿约50余篇,其中有22篇被《商丘日报》、《教育时报》、《党的生活》等采用。这对我这位“老兵”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和支持啊! 为了不断提高新闻素质和写作水平,我特意订了《新闻爱好者》杂志。同时还经常翻阅大量报纸和杂志,从中及时了解…  相似文献   

6.
七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6,(8):74-75
青藏铁路——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朝鲜发射6枚导弹——布什就看您的了!上网五味;接到录取通知书,请向老师深深鞠躬!“七一”党员该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给孩子请个性家教?善待婚姻;世界杯见证了我们的娱乐观;关于“困难群体”问题的思考;也说齐达内撞人。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8.
广播音乐稿的介绍词,一般只能“说几句”,就是说,受广播条件的限制,广播中的介绍只能是画龙点睛式的,几句话就必须说明白乐曲的妙处所在,要“一箭中的”。那么,音乐介绍词怎样才算是恰到好处呢?最重要的该说些什么呢? 我认为,了解一首乐曲最重要的,是它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写作“怎样写才能被采用”?“写什么才算好稿”?这是许多基层业余通讯员提出来而且难于找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人回答说:“题好一半文”,亦有人指出说,“事好一半文”,而我说:“字好一半文!” 说起写作,我已有12年历程了,尽管“字好一半文”算不上我的经验之谈,但说是“多年写作得来的一点感受”确不为  相似文献   

10.
话语     
《新闻世界》2009,(9):3-3
“一个社会好不好,或有没有希望,有多大希望,不仅看官员们是些怎样的官员,富人们是些怎样的富人,各类精英是些怎样的精英;也还要看民间是怎样的民间。依我的眼睛看来,‘五四’至今,不那么令人心冷的中国的民间,正是当下之民间。”  相似文献   

11.
每每翻看影集,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我分外喜爱:解放军报社大门口,《新闻与成才》杂志匾牌旁,笑眯眯的我满脸绽成一朵花──一种从没有过的甜蜜与幸福、自豪与荣耀此刻凝结成神圣的喜悦!相识《新闻与成才》,是5年前的新兵连。训练间隙,休息之余,我总爱思考些问题,琢磨些点子,然后趴在床铺上抄抄写写,居然有一篇稿子被报纸登了出来。初试“锋芒”成功,我看报写作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次,军报介绍一期《新闻与成才》的要目和下面赫然打出的“告新战友”参加新闻函授的启事吸引了我。我暗自思忖:要想在新闻写作上有所“成才”,…  相似文献   

12.
芦沟桥“七七”事变,揭开了日寇侵略我国的序幕。到“八·一三”,他们的魔爪又伸到了上海。在上海,我国军民奋起抗击,不惜牺牲,与虎狼般的兽军作了三个月猛烈战斗之后,不得已撤退了,上海成了“孤岛”。有一天,我在徐家汇附近,看见日本鬼子虐待我们中国老百姓,要我们同胞经过他们岗位时,行礼致敬,一不服从,就拳打脚踢,使我非常愤恨。回到寓所,就同住在楼下的著名生物学家朱冼讲:我决定进内地去打日本鬼子。我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死了比活着还痛快些!”  相似文献   

13.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15.
虚拟爱情     
认识他是偶然,打开OICQ资深的前两百名用户,哇噻!什么名都有,居然还有取名为“剪刀”的,出于好奇把他列入了“好友”。 那天我依然十点上线,煮了一壶咖啡,满屋子的咖啡香,关了灯开了音乐,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上线一看,剪刀居然通过了我的认证,正好,有人可以抬杠!喝了一口咖啡,不怀好意地时他说,“嗨,晚上好!不会是在等我吧?嘻嘻!!”他也不是省油的灯:“太对了!你真聪明!乖!”哼,占我便宜,不过还行,不算太笨,还有点儿风趣。我不喜欢呆子,尤其是在网上。 就这样认识他,觉得他挺聪明自信的,还有点幽默。知道…  相似文献   

16.
康鹏 《新闻传播》2008,(2):61-63
2007年8月16日下午,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办事处新菜市街居民郑承镇给我打来电话,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要播出我的事迹了,你到时候可别忘了收看!”说着说着,郑承镇不由感慨起来:“唉!这么多年来,不容易啊!我能有今天这一步,都多亏了你啊!”听了郑承镇的这句话,一直跟踪采访报道郑承镇达7年之久的我也不由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7.
夜深人静,只听见蛐蛐的叫声.忽然,从文具盒里传出一阵说话声,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橡皮妹妹说:“你们说,我们中谁最有用呀?” 铅笔大哥接着话题说下去:“当然是我了,你看,小主人一天之中都离不开我,没有我,计算、演算、画图、写字都无法进行,再说……” 直尺弟弟打断它的话,说:“不对,应该是我,没有你,小主人还可以用钢笔嘛,没有我,就不行了,就没法测量、画图,当然是……” “ 不对,”橡皮妹妹生气地说,“我看还是我吧,没有我,小主人的作业就又脏又乱,有了我,作业本才会如此整洁,我看应该是我!” 就这样,…  相似文献   

18.
这里选登的三篇小言论,都是河南工商报“腾飞杯”小言论征文的获奖作品。说它们是“小言论”真是名副其实:瞧,获得一等奖的《送礼者的“心意”也领不得》199字,获得二等奖的《抗洪一线“大禹”多》和《不妨走下主席台》分别是371字和208字(均不含标点符号)。在如此短的篇幅内能够说清一个问题,阐明一个观点,并且赢得读者和评委的首肯、赞许,它们有什么奥妙呢? 有成语说:“短小精悍。”短小,是外在形式;精悍,是内在质量。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依我之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上海档案》从这一期开始重设卷首语,邀我开笔。题写卷首语,我还是初次尝试之,说些什么好呢?“在档言档”,我想话题自然还是离不开档案。我以为,卷首语总是一期杂志中最先进入读者视线的文字,一概地开宗明义、先声夺人。从对卷首语的品评中,读者往往可以预先获取该期杂志的整体信息,留下见仁见智的第一印象。《上海档案》杂志作为上海市档案局的机关刊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处于类似于“卷首”的定位。她是本市档案工作展示整体形象、对外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首当其冲地接受着全市、乃至全国档案工作者的检阅。在杂志18年的发展历程中,…  相似文献   

20.
老百姓现在说:“一批工程上马,就会有一批干部下马”,“一批管理办法出台,就会有一批干部发财”。福建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河南一个县的一名工程师撰文反映他那个贫困县里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县委书记非要把人家抓起来判刑不可,法院左右为难,向县委书记汇报此人无罪,书记大怒,气冲冲地训法院:“你们都是一群笨蛋,弄了七八个月,弄个无罪!给我判三年!必须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