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当前大力倡导终身教育的社会背景下,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备受瞩目,国家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首先分析对社会治理视域下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的意义,指出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着社区教育参与主体单一、社区教育缺乏吸引力、社区人员差异较大等问题。从社会治理视域提出了完善教育扶持政策、开展信息化教育、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社区网络建设、建设社区教育管理综合服务体系五个方面的社区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以期促进社区教育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和载体,而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本文从社区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分析了上海社区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功能、教育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新需求,并提出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建设、依托社区学院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上海社区教育发展,以促进上海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惠斌  王强 《成人教育》2011,31(9):24-25
文章从社会管理层面阐述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指出现阶段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农民主体性发挥欠缺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在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日益突出。而如何更好地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是教育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由此,文章主要概述新形势下社区教育的内涵、功能、作用及实施途径,以期能对我国社区教育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在城市社区教育建设进程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为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国家民政部发起和倡导了中国的社区建设活动。十多年来 ,中国的社区建设 ,特别是城市社区建设 ,在提高市民素质、美化居住环境、丰富精神生活、维护社区安定、发展社区经济、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 ,随着城市社区化建设的发展 ,高等教育在社区教育中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 ,本文对高等教育在社区教育建设进程中的功能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王佩 《职教论坛》2014,(9):52-54
实现土地和人口的城镇化,需要社区教育引领失地农民融入社会。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社区存在着组织建设落后、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偏低以及服务内容狭窄等问题,为此要加强社区建设,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发展社区教育,为失地农民融入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失地农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是扩展社区教育主体的重要选择。宁波市北仑区结合自身区情,实现了社会组织数量逐年增长,类型更加齐全;实行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和奖励评估制度,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但同时由于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上的偏见,社会组织对自身发展定位偏差,以及社区教育不同主体间的沟通障碍,影响了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发挥。因此,只有理性定位社会组织的作用;统筹协调,解决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中的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其它社区教育主体的优势,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培 《成人教育》2016,(9):14-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社区教育作为国家基层组织从“管理”转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基于此,在对社会治理、社区教育理论综述梳理的基础上,解析当前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社区教育发展实现路径,以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民间组织:推进社区教育主体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组织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民间组织产生发展的必然性,指出了社区民间组织在推动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在社区教育中民间组织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向群  胡敬 《职教通讯》2011,(13):56-59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教育培训功能与作用,是迅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社会科学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的基础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Creating desirable academic departments for individuals’ well-being and quality scholarship is an important effort as well as a novel idea. The focus of this reflective article is twofold: (a) We present a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covenants as a product and process of community building, and (b) we share the multipl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ree schola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our department's covenant ideology and practice. We explore how faculty can promote community and civility by not only developing but also enacting an internally generated covenant while operating within a larger institutional context that produces tension. As related to our purposes, we examin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ocial capital, capacity building, workplace environ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covenants to frame our discussion of community-driven action in education. We include an extended application of a covenant that guides our departmental faculty's social outlook, interpersonal behavior, scholarly work, and communal activism. Although our focus is on change-oriented, grassroots activity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the public schooling context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以实证研究为依托,针对专业课程、团队管理课程关键能力培养需求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专项调研,针对高职教育关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制定课程关键能力培养目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渗透式教学法、OTPAE训练法、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培养关键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时代要求,也是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所做出的重大部署。文章以成都市高新西区某街道办社区党组织建设为个案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了该街道办社区党建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和有益经验,重点分析了其工作中存在的社区党组织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管理教育难度系数加大、社区党组织工作能力及服务能力欠佳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量的边缘社区。边缘社区空间的变化,不仅使得社会问题增多,同时也弱化了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强化边缘社区党组织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作用,加速边缘社区转型,必须从社区的具体实际和面临的问题出发,明确党组织在集中居住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机构中的主导作用;转变党的工作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功能,维护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寻求财力支持,建立稳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借助当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活动以及党员进社区活动等契机,寻找社区党组织的发展点与生长点;加强人力资源与制度规范环节,引领社区党员与群众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费红辉  吴进 《成人教育》2022,44(3):20-25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社区教育是城镇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主动作为的实然依据和必然趋势。一方面,社区教育从组织、群体、个体、社会层面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管理与共治,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融入社区治理,拓展和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进而使社区教育更加契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区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高职教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要正确分析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自我教育和外部教育,诚信教育和规范教育,校园阵地和网络社会阵地,高校管理和社会家庭协助相结合等措施,改进教育效果,培养高职学生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我国农民教育需求呈现属地化特征符合社区教育发展方向。现有农村教育基础和农民教育愿望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创造重要机遇。基于农村妇女地位、角色和职能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需要发展社区教育并以培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长技艺"农村新主妇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school building design can support primary school feeding programme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Furthermore it argues for schools to become community “development hubs”; incorporating both local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also to programmes for nutrition, ICT, health education and other services, outside of school hours. It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school feeding programmes. Data from field research on schools in Ghana and South Africa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key design issues for schools delivering feeding programmes. It considers how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can affect school planning and building priorit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calling for the evolution of a new school design model, in which the school site becomes a “development hub”, supporting children” education, associated support activities including school feeding, and importantly also, integrat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outreach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article offers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school capacity build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CE), aiming to highlight some key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notable policy shift from monitoring quality through inspection to improving quality through school capacity building in early childhood institutions in the global discourse for quality. Reflecting this policy shift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school development, ECE in Hong Kong is used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o deliberate the issues of school capacity building in Chinese educational contexts. We identify three challenging contexts: (1) low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and minimal teacher education resulting in a deficit approach to processional development, (2) absence of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ulture for empowering teachers as internal agents of change, and (3) hierarchical culture within a school and between university and school hindering the process of school capacity building. Corresponding to these challenges, we aim to propose two suggestions, including (1) empowering teachers in ECE through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2) promoting authentic external support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school collaboration. Finally, we further propose specific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school capacity building in ECE in Hong Kong. In doing so, it will contribute to knowledge-based development in school capacity building in Chinese education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