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原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如果能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些调整,效果也许会更好。如,教师引导幼儿排座位时采用了"横排——竖排"的次序,而这与电影票上实际显示的顺序"排号——座号"正好相反。因此,不妨简化教学过程,先给座位贴上"第几排"的卡片,知道看电影时要先找到自己在第几排,然后再让幼儿给每一排的座位从左往右贴上1~10的数字卡片,为下一环节"找座位"做好铺垫。又如,在"找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 在"9加几"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8、7、6加几",完成知识迁移后,我设计了一个"自主探索,尝试总结"的环节.我准备一些打乱的算式卡片(其中,包含了8加几,7加几,6加几的算式)分发给四人小组,请小组内分工计算并要求学生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来排一排.大致出现这样几种排法.  相似文献   

3.
微博十一则     
迄今为止,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里。——黄玉凌晨4点半起床,5点半排队,7点开始放号,7点半挂上号,9点看专家,9点5分看完,然后排队,交费,排队,验血,排队,拍片,排队,看结果。11点,排队,交费,排队。取药,再转到旁边的输液楼,排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整万数"一课时,我在课尾设计了一个用数字卡片摆数的游戏,旨通过这个具有挑战性、趣味的游戏,既引导学生掌握整万数的特点,深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又为本节课教学预设一个精彩的结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意外生成,却让这个预设更加精彩,让我对课堂预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案例描述:(师出示9、8、2、0、0五张数字卡片,杂乱无章地贴在黑板上)师:你能用这5个数摆出一个整万数吗?  相似文献   

5.
教师:重庆市朝阳小学覃宜丽教学过程: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9”的组成,小朋友们还能运用“9”的组成口算得数是9的加法。现在,老师检查一下,看谁学得最好。用对口令复习9的组成:教师报数,学生对数。如教师报“5”,学生迅速对出“4”再抽两个学生互报、互对。口算和是9的加法:运用瞬时记忆法,让学生看一眼卡片上的题,然后背着卡片,脱口读出得数。看□ □=9的卡片,抽学  相似文献   

6.
正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不否定预设,而且更强调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理清课标、减少过高预设;弄清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摸清学生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预设时,教师要做到将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顺序)、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有机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应认真考虑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已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7.
要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第几”,应该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去数”的方法。 1.按先(前)、后顺序去数 有些东西的排列,本身就具有先、后顺序,如排队、跑步等。这样情况下,一般是按先后的顺序去数出“第几”,如课本第16页一道题: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  相似文献   

8.
孙美霞 《成才之路》2014,(25):81-81
正现阶段很多小学教育中往往忽视将数学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抽象与枯燥。教师应将所教的数学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应用数学的平台和机会,让生活走进数学学习。一、将生活实践带入数学课堂在学习位置时,讲到第几排、第几列的时候,有些同学往往会搞错。这个时候,我想了一个办法,让学生直观、立体地学会几排几列。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一遍"排""列"的概念,然后,将同学们都叫到走廊上。给每人发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某个座位的列数跟排数,让学生们自己按照卡片上面的数据找座位。这个时候,往  相似文献   

9.
本期问题:虚构的教学情境设置对幼儿是否一种欺骗? 一次,我观摩了某幼儿园中班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给小动物排排队",内容是给5以内的数按"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教师先是出示几幅分别画着1只小猫、2只小熊、3只蝴蝶、4只小狗、5只兔子的图片,然后分别就相邻的两幅问幼儿"哪一幅图画的动物多,哪一幅的少",接着教师按"由少到多"或"由多到少"的顺序示范操作给这些动物"排队",接下来要求幼儿按相应的顺序给出正确的数字卡片,最后让幼儿独立完成相似的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1页至第62页。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准备: 复习用口算卡片,教科书第61页〔1〕苹果图两幅,第62页〔3〕五角星图,小棒图,大虚线圈一个,练习用口算卡片。学具准备: 12朵花,14个圆片,用16开纸剪的虚线圈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写得数,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9+3、9+7、9+4、9+8、9+5、9+9、9+6、9+2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2、9+()=15、9+()=18 9+()=16、9+()=13、9+()=17、9+()=14 (3)根据每个加法算式想出两个减法算式: 5+2=7 6+3=9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第61页〔1〕左图(用幻灯或其他教具直接在黑板上摆) (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9个绿苹果,2个红苹  相似文献   

11.
出彩的思索     
[案例] 在《小括号》教学中,我从学生日常课间的活动入手,创设了“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同活动,然后要计算参加的人数”这一情境,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述的基础上,列出了连加的算式:3 2 4=□。针对这一算式,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学生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也有学生别出心裁地先将后面两个数相加。此时,我便顺应学生的思路,另外在一边写上算式,说:“小  相似文献   

12.
开始,教师可指导学生玩摆学具:①从学具袋里先拿出4个△,在课桌面上摆成第一排,再拿出3个□,放在桌面上,从左往右一个个对齐第一排的△,摆成第二排.问:第一排摆了几个△?第二排摆了几个□?从第一排对着第二排一个个地数,第一排的△比第二排的□是多还是少?第一排的△比第二排  相似文献   

13.
一、以旧引新,化难为易.如先出示一些口算题:2×4×5、5×2×9、……让学生口算,并讲叙它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突出"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和按照乘法口诀分两次算出积这两点,然后,出示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式题,通过竖式计算,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数乘多位数,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出例题"214×5×8".二、独立尝试.学生掌握了连乘的运算顺序与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例题作尝试性解答已不成问题.但是在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解题后,要引导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 ,使学生知道不管平时说话还是习作 ,句子的排列要有一定的规律、顺序。课前准备 :彩色图片、词语卡片、幻灯片、五角星、小红旗。教学过程 :1 出示四幅花的生长过程彩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摆的顺序对不对 ,应该怎样摆才对 ,指名学生摆一摆 ,然后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说一说花的生长过程。如下图 :2 出示四幅四季风景图 ,让学生说一说一年有几个季节 ,季节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指名学生按季节顺序将四幅图重新排列 ,并各用一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如下图 :3 按照上图图意 ,将下列词语重新排列成句子。(将词语卡片…  相似文献   

15.
思维体操     
<正>1.智力题谁会剩下1~50号运动员按顺序排成一排。教练下令:"单数运动员出列!"剩下的运动员重新排队编号。教练又下令:"单数运动员出列!"如此下去,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他是几号运动员?如果教练下令"双数运动员出列",最后剩下的又是谁?(阿娟)  相似文献   

16.
为让学生熟悉小数,百分数互化规律;可进行两种卡片游戏.(一)迅速排队教师制备卡片若干张,上写  相似文献   

17.
一、盲目从左往右计算病例110+45÷5 ×8=155÷5×8 =31×8=248诊断没有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盲目地从左往右计算。治疗110+45÷5×8=110+9×8 =110+72=182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苏科版9年级上册第32页安排的一个学生实验活动,即"12.2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这项活动按照课本的做法很难成功,其原因有二:第一,弹性比较适中的卡纸比较难找:第二,"卡片对折"使纸质类卡片弹性变小,使有韧性的塑料卡片弹起来方向多变.不是竖直向上跳起,而是打滚或乱飞.弄不好还会伤害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故事具有数学性与故事性兼容的特点,它把语言文字和数学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课堂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得更轻松。故事一:十个娃娃比大小一天,天气晴朗,白云朵朵。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在草坪上排队做游戏。9大声地说:"我最大,我来当队长。"说完就开始指挥起来,1到8全排完了。0拉着9的衣  相似文献   

20.
周金民 《广西教育》2014,(36):53-53
正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这句富有哲理的话,经常提醒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最近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找到规律,并填出括号里缺失的数字:81 72()54 45 36 27江槟延说:"从左往右观察,每个数连续加9,所以括号里应填63。"麦志浩说:"从右往左观察,每个数连续减9,所以括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