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正在院子里做作业。突然,一位身材高大的叔叔挎着一个大皮包迈进了院门。他好像认识我似的,眼睛盯着我不放,嘴巴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叔叔,你找谁?”我警惕地问。奶奶可给我讲了许多人贩子拐卖儿童的事。“晖晖,我是你爸爸啊!”我不相信,回头喊奶奶。奶奶从屋里出来了:“傻孩子,快叫爸爸!”我睁大眼睛打量着“从天而降”的爸爸,怎么也喊不出口。“你大老远回来怎么不先打个电话!”“太忙了,今天回家看看你们也是顺路。晖晖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胆小了!”“唉,几年不见,越发见生了。”奶奶叹着气说。看着眼前陌生而又…  相似文献   

2.
张淑贞 《班主任》2013,(7):46-47
还没接班,我就听说了欣成这个名字,因为他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开学第一周,每天我都要抽空找几个孩子进行个别谈话。第二天我就找到了欣成——没敢第一天找他,因为担心他产生“老师另眼看我”的心理。“欣成,知道自己的期末成绩吗?”“知道,我是个笨蛋!如果不是制度宽容,我可能还在二三年级蹲着呢。”“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完全一样的‘新学生’,我希望新学期你能给我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3.
陈贵忠 《班主任》2010,(11):29-31
“陈老师是坏人” 小宣是我班上的一位男生,二年级从农村学校转入我校。父亲打工,母亲收破烂,都无暇顾及孩子。五年级我接班时,发现他总是独自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满脸脏兮兮的,衣着也很不整洁,平时很少说话,不怎么做作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班上的学生都看不起他,看到他就躲开,还嚷着:“避邪!避邪!”我感觉这个孩子太受歧视了,我得帮助他。  相似文献   

4.
<正>三年级上半学期才过一半,我中途接手了现在任教的这个班级。自从接班之后,每天都有孩子跑到办公室里来向我告状,“老师,他故意要撞我。”“老师,他打了某某某!”“老师,你快去看看,他们打架了!”同学们口中的“他”,是一个面目清秀、黑黑瘦瘦、中等个子的孩子——辰辰(化名),他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刚开学的时候从外校转入这个班的。  相似文献   

5.
周叔无恙     
史国澳 《初中生》2012,(Z5):47-49
正邻居姓周,大家叫他周叔。周叔心眼特好,不论谁家有难处,第一个跑上前搭把手帮忙的人一定是他。记得有一次,有家孩子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四处找不到。大人慌了,说孩子失踪了。周叔立即号召邻居帮着寻找。最后是周叔带人将孩子从网吧里寻到了。那家大人很是生气,举手就要打孩子。周叔赶紧拦着,说:"别打,越打他越不愿意回家。"小孩子被周叔护着,感到很温暖,一头扑进周叔怀里,下保证:"以后我再也不去网吧了!""嗯,不去就好,省得你爸  相似文献   

6.
让孩子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是我刚接班不久进行的一个教育活动。开学的第一天,第一次见家长,他们就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我这个新班主任解决:我的孩子视力不好要调到第三行坐,…习惯不好.我家的孩子不能和他坐一个桌,…爱欺负同学,最好让他离我家孩子远些……过了一些日子,我又发现孩子  相似文献   

7.
李俊兴 《师道》2008,(7):114-114
快一岁的孩子歪歪扭扭地学走路,不小心撞到了凳子上。孩子放声大哭,奶奶一边抱着宝宝,一边拍着凳子说:“你这臭凳子真不乖,撞到宝宝了!宝宝不哭了,我帮你打凳子了!”奶奶无意间教育孩子要学会转嫁责任。  相似文献   

8.
一个周末,我和家人到餐厅吃晚餐,刚上第一道点心,一个穿着体面的奶奶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旁边入座.不一会儿,孩子的爷爷也走了过来.我观察到,从入座开始,小男孩的奶奶就一直没有笑过,紧绷着脸,一直斜着眼睛看着小男孩.小男孩背着书包,约四五岁的样子.在等上菜的时间里,那位奶奶一直盯着小男孩,生怕他做什么坏事.男孩嘻嘻哈哈地用筷子戳开餐具的包装膜,奶奶很厌烦地打男孩的手;男孩想翻书包,刚刚拉开书包拉链,就被奶奶呵止.菜慢慢上齐,男孩在几分钟里用筷子扒拉了一小碗面条,又吃了两块点心,然后坐在位子上发呆.奶奶又给他添了一碗米饭和一些蔬菜,但她的脸一直绷着,像生闷气似的.男孩一点一点地拨拉着碗里的米饭,好像吃不下去,我想他应该是吃饱了.奶奶又开始训斥了:"快点,给我好好吃饭!"当饭菜的油渍不小心溅到孩子衣服上时,奶奶又是一顿大声训斥:"你怎么那么不小心!"然后用力地去给男孩擦拭.男孩的爸爸随后也入座,一个人闷头吃着饭没有言语.  相似文献   

9.
梁丽曼 《广西教育》2012,(29):46+94-46,94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识,但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纵观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他们是“小皇帝”,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无论什么事情都依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明知是自己的孩子不对,不但不批评教育,反而转移目标去说别人的不是。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家长一般不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对孩子说:“这个地板真坏,让我宝宝摔跤了,我踩你踩你!好了,宝宝不哭了,奶奶打它了”。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该不该打孩子的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妨看看被打者的心理感受。棣棣妈妈(媒体从业人员):我小时候被打过一次,至今记忆深刻。当时我刚刚上小学(不知道是第一周还是第二周)。我哥哥叫我帮他做该他做的家务, 条件是他帮我做作业。我欣然答应(我  相似文献   

11.
最近比较烦     
NO.1小记者:奶奶,问您几个问题好吗?朋友的奶奶:你问吧!不过要问快一点,等会儿我还要去洗衣服呢!小记者:您最近心烦么?朋友的奶奶:哪能不烦呀!小记者:那您烦些什么呢?请谈谈吧!奶奶:人老了,要死了,死我看得很轻,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那孙子,要进初中了,没钱交费,只好拿我的养老金垫。他爸妈出差了,可怜孩子发高烧时只有我这老太婆和老头子守在他身边,他口中直喊着“爸爸妈妈”。每次放学回来,他第一句就问爸爸妈妈有没有回家。星期六,到街上去买东西,看见汽车站许多孩子和爸爸妈妈手拉手乘汽车去玩,他回到家里就哭,哭哭啼啼地喊着要爸爸…  相似文献   

12.
刘君 《班主任之友》2003,(12):26-26
一天下午,我被校长急急忙忙地叫到学校大门口,见我班晓石的奶奶气汹汹地在校门口堵住了王同学,并大声斥责这个孩子。我听了奶奶的一番诉说才明白:今天上午这两个孩子打了架,晓石回家对家长说王某无缘无故打了我,老师还说不管这件事。我听后十分吃惊,一是我整个上午都在办公室批  相似文献   

13.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打彩弹     
嘭嘭嘭!这是什么声音?告诉你,这是我和哥哥正在打彩弹呢!奶奶带我和哥哥去南郊公园玩。那天细雨如丝,轻飘飘地落在我的脸上、肩上。哥哥说,这是个打彩弹的好天气。他说:“奶奶,让我和妹妹去打彩弹吧!”奶奶同意了。我们换上蓝白绿相间的迷彩服,每人拿起一把“AK47”枪,兴奋地朝林子里跑去。我在林子里转了大半圈,哥哥怎么不见了?突然,一颗黄色的子弹向我飞来。“呀!”我尖叫一声,赶紧猫着腰躲开。回头一看,发现哥哥在得意地大笑。我趁他不注意,偷偷地溜到他身后。我看了看枪,欣喜地发现:不愧是把“AK47”呀,连瞄准器都有。我不管三七二十…  相似文献   

15.
吕丽峰 《大学生》2014,(21):55-55
刘的班长说:"刘美名远扬,‘仙气儿’十足,如果您没有听说过,就是老师您太孤陋寡闻啦!" 这几年,我一直带毕业班的学生,很少关注低年级的孩子, 从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才接手这个年级的学生。 所有,对于刘,我确实知之甚少。刘是怎样"仙气儿"十足的人呢?得找个理由见识见识他! 这理由不是因为他的仙气儿,而是他竟然旷课两周。 但绝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得先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研究我这个学生。  相似文献   

16.
打牌     
今天上午,我和奶奶在家打扑克牌,我们先订了一个规则,谁输了就在脸上贴一片小纸条。第一局时,尽管我推算着奶奶手里的牌,很小心地出牌,可是,不一会儿,奶奶就甩出最后四张牌———四个老K,炸弹。奶奶得意地在我额头横着贴了一片纸条,哈哈大笑着说:“姜还是老的辣,不知道吧!”我才不服气呢,说:“接着打,看谁厉害!”第二盘,奶奶果然输了,她一边洗牌,一边还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才不管是什么原因呢,输了就是输了。我裁了一条宽宽的纸条,也横着贴到奶奶的额头上。我看着奶奶的样子,觉得非常好玩,笑着说:“奶奶,你像是在害头疼病呢。”奶…  相似文献   

17.
就是不认错!     
寇丽娟 《父母必读》2011,(12):118-118
小宝宝在乱丢积木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求他自己收玩具,但奶奶却会跟在孩子后面善后,嘴里还嘟囔着:“不就是收玩具嘛,和孩子大呼小叫,我收了吧,不然我还没事做呢!”于是,“如果我自己收玩具.奶奶就没事做了。”成了宝宝的借口。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爸爸30多岁了,但做起事来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奶奶常责备他:“已经是一个有孩子的人了,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以后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爸爸总是乐呵呵地回应道:“长不大有人宠着,有人疼着,又不用操心,我在您老面前永远是个孩子,我才不想长大呢!”这不,又该吃饭了,爸爸还没回来,我们不知道他何时回来,没再等他,大家围坐在桌前吃着饭。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中,儿子辰辰已经上幼儿园了。回想起他从出生到现在的种种,辛苦而甜蜜……记忆犹新的,是孩子分享习惯的养成。被拒绝的“分享”。辰辰3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分享意识。一次,他拿着自己最喜欢吃的一颗巧克力糖欢快地跑到奶奶身边,急切地说:“奶奶,这个给你吃。”奶奶抱了抱他说:“真乖,这可是你最喜欢吃的糖哦!奶奶不吃,你留着自己吃。”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也是永久的教师。无数事例表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有两个小故事发人深省。第一个故事叫“学会负责”。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小区看望一位中国朋友。朋友家中两三岁的孩子在客厅里跑来跑去,不小心被椅子绊倒而大哭。奶奶急忙跑过去抱起小孙子,一边用手打椅子一边说:“乖乖不哭,奶奶打这个坏椅子, 就怪它,就怪它!”美国心理学家大惑不解:“是孩子自己造成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椅子的错。应该让他知道,如果他做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