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然而当代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生成走过头,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孩子“满堂灌”到现代的课堂教学中的“满堂问”、“满堂答”,对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盲目倡导造成课堂教学虚假的生成.这样一种对生成的理解毫无情面地抛弃了预成性的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价值,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是建立在对“伪预成”与“伪生成”两级批判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真预成和真生成互动生成的辩证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但实践中常常走进误区,出现了漠视儿童的"虚化生成"、迁就儿童的"伪化生成"以及偏离目标的"无效生成"等.因此教师不仅要被动"跟进生成",更要主动"调控生成".在弹性预设、营造情境、提升机制、优化资源中,将课堂教学中儿童的"出错""出轨"演绎成"出奇""出色""出彩"!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学设计程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学过程作静态的、预成的机械理解。随着哲学思维方式、课程观及知识现的转变,教学过程也由"预成"走向"生成"。生成教学过程现关注过程、强调关系、突出创造、重视个性。这种生成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为:由确定走向弹性的教学目标阐明,由"复制"走向理解的教学过程设计,由独白走向对话的教学策略制定,由单一走向多元的教学评价实施。  相似文献   

4.
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转换,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有利于教学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它与课前教学预设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在预设与生成上找到一个切合点。本文从情境预设促进生成这个方面探索了从"预成"到"生成"的课堂教学构建。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以外的动态生成性问题,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生的现象,有的生成性问题又是数学课堂无法预约且不可复制的亮点。面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细心思考、机智运用,让这些有效的生成性问题熠熠生辉,让数学课堂绽放出智慧的光芒。一、带着"课标"看生成,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理性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师应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理性思考,精心设计教学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主体性问题以及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讨论,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应突破传统"预成论"的模式,在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教师、学生"交互主体"的观念,并引入过程性思维方式,认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无限敞开的过程性生成状态,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生成型教学模式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课堂: 请走出"伪生成"的沼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课程把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即时性获得与发展的生成,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这是课堂教学由重复走向建设的超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但现实教学中,存在着繁多的"伪生成"现象,它们打着"生成"之名,行非"生成"之实.剖析这些"伪生成"现象,挖掘其背后的成因,提出有效的课堂生成可行性策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要还课堂以"真生成"的魅力应抓住"换""引""点""堵""变"五个着力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理念之一。所谓“生成”是某物从不存在到存在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预成式教学而言的。在生成性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在尊重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建构一种超越于原有预设性的课程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式教学相比,其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为使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转变传统的刚性、静态的封闭型“教程设计观”,树立弹性、动态的开放型“学程设计观”。  相似文献   

11.
<正>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如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虽然说课堂教学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但只要课前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  相似文献   

12.
蔡小雄 《中国教师》2014,(14):24-26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认知、情感和体验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共建,它要求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关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新课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专家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部分教师在新课改中陷入无所适从、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或者避免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使之沿着新课改的正确方向推进?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探究普通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生成与预成是课程的矛盾统一体。由于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课程的预成属性,忽略其生成属性,致使网络课程缺乏其特有的活力、动态和生态等生成特征,造成网络课程目标僵化、课程内容固定、教学过程呆板、评价缺乏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本研究依据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分析了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设计生成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开发动态化的课程资源""设计互动性的教学过程""设计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等提高网络课程生成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31):114-115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征,它不仅是一门预设课程,更是一门现实的、不断生成的课程。儿童是灵动的生命体,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预想不到的"小插曲"发生,教师要善于把握"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追求动态生成的美丽,让儿童在课堂的引导下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环境下生成性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学增添了诸多神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本质,教学仍然是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预成式教学。预成存在诸多弊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需要新的生长点,生成性教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然出现。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成性教学仍然需要教学设计,但是和传统预成式教学有着诸多不同。文章首先对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解释,然后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生成性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接着对相关的教学设计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学增添了诸多神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本质,教学仍然是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预成式教学。预成存在诸多弊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需要新的生长点,生成性教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然出现。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成性教学仍然需要教学设计,但是和传统预成式教学有着诸多不同。文章首先对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解释,然后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生成性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接着对相关的教学设计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把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即时性获得与发展的生成,看作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这是课堂教学由重复走向建设的超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但现实教学中,存在繁多的"伪生成"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刘大春 《贵州教育》2012,(12):29-31
《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校本培训中笔者听了20多节语文教学公开课,发现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追求形式化,制作了许多课件,频频使用多媒体,满堂动、满堂读、满堂声光电、满堂新名词,这看似教学气氛热闹的背后,却是事倍功半,学生对所学知识是知之甚少。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被"卡"现象,这是对教材不熟的表现,有的课虎头蛇尾,前面的内容讲得过于细致,后面的内容因时间不够只得草草收场。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  相似文献   

20.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基本理论之源。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具有以预成性人性观为逻辑基础,以生成性人性观为演绎前提,以人性自由为终极目的的基本特征。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与人们对人性认识的深化相伴而生,在西方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经由哲学反思可以发现,它们都存在强调片面人性,忽视整体人性;重视预成人性,轻视人性生成;偏重人性"管理",忽略人性"教育"等认识弊端。实现教育管理思想的当代变迁,应首先完成教育管理人性观念从还原论到整体论,从预成论到生成论,从本体论到实践论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