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以曾、左、李、张为首的洋务派是以林、龚、魏为代表的改革派的继承者。洋务派不仅在实践过程中继承了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且将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洋务实践活动。改革派的“师夷长技”的概念在洋务派那里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师夷”的目的已不只是为了“制夷”,更是将其作为“自强”的手段。洋务派所倡导的“西学”概念较之改革派的“西技”又更深入了很多。因此,洋务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知识梳理 1:师夷长技的思想 学器物{概况:地主阶级、时间、人物 思想: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评价:只学科技。抵抗派提出未实践,洋务派实践未成功}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是洋务派中比较特殊的人物,有些同志认为他是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并且在当时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不少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东西。第一,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制夷”,也不单是为了镇压内乱,而是从十九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的形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提出了主要向西方  相似文献   

6.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发其端,魏源竟其绪,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完整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一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获得什么启示?这些是颇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清末民初的师范教育,是在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伴随着新式普通教育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主阶级的改革派,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为了救亡图存,发动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他们指出:“盖中国今日之大患,苦于人才不足,而人才之所以不足,由学校不兴也”因此,废科举、兴学校,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陆续开办了一批有别于封建主义旧式教育的新式学堂。兴学育才,必当有兴学育才之人才,于是为普通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传统教育的终结与现代教育的确立,应以辛亥革命时期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为其标志。其理由如次: 第一,中国现代教育的孕育是自1840年以来伴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而开始,至辛亥革命时期的初步定型的。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为着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新的教育因素不断增长。起初,人们只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开了一些西学课程。继而,人们举起了“变科举,兴学校”的旗帜,要求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推广新式教育。接着,建学制的呼  相似文献   

9.
经世学派试图通过提倡“经世之学”来挽救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或寻找社会发展的新的出路。他们揭露黑暗、评击时政、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关心国计民生,要求改革。相对当时清朝官方提倡的“宋学”和“汉学”,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他们立足现实,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开近代学术之风气,对后来的洋务思潮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发轫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掌握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新思潮萌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情况及影响。主要考点包括: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新文化运动、20世纪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鉴于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向西方学习也各有特点。太平天国领袖借基督教文化反抗封建儒家文化,丰富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库;洋务派则以中国古代的“变通”思想以及魏源等人的“师夷制夷”思想为旗帜,不仅从理论上探索西学东渐,而且在实践上引进“西学”、“西艺”,首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晚清思想解放潮流是同救亡图存和学习西方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救亡图存、学习西方,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振兴中华,成为晚清一代代志士仁人奋斗的主题歌。并构成了这一历史潮流的突出特色。 1840年英国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用火与剑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漩涡,使中国向半殖民地殖民地沉沦;同时也使一些忧国忧民之士从梦幻中惊醒。他们以惊愕的目光觉察到无所不有的“天朝上国”,也有许多不如“夷人”的地方,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要求学习西方。晚清七十年间,学习西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四十年代“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个别人杰孤  相似文献   

13.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中华民族,也深刻教育了一代有识之士,他们从此开始了不屈不挠、曲折坎坷的救国探索。魏源就是这艰难历程的少数先行者之一。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出发,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政治主张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体西用”论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较为通行的观点 ,认为“中体西用”论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实 ,洋务运动发生于 19世纪 60至 90年代中期 ,而“中体西用”论却形成于甲午战后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初阶段 ,它遵循“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路 ,以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为目标 ,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层面 ;而“中体西用”论却突破了单纯学习“西技西艺”的限度 ,容纳了学习“西政”的内容。可见 ,两者在时间上不重合 ,在内容上又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 ,“中体西用”论不可能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清末“新政”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百年语文教育史,从特定角度看,就是语文教育科学化进程的探索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承受了巨大耻辱的中国人,在寻求自强图存的路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国自上而下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这种基于实用主义的认识必然反映到教育领域,从而促使中国传统教育从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和以培养朝廷官员为主要目的,逐渐向以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和以培养社会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要目的维度转变。当清政府废除了在中国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后,这种转变进程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主要是指利用机器大工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国家建设的思想。它发轫于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思想中,并随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脚步,经历了“以商立国”、“定为工国”、“棉铁主义”的思想历程,一步步走向深入,集大成于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探索如何使国家富强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18.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  相似文献   

19.
【目标导学】掌握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新思潮萌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及影响。主要考点包括:新思  相似文献   

20.
清代闽台海防一体化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的海洋地理环境决定海防是须臾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清代闽台区域的海防实践,传统海防观向近代海防思想发展的过程,论述林则徐、魏源建立外海洋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的海防思想,以及对闽台海防 思想较有影响的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的海防思想,海防思想的中心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时期的海防思想对尔后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想起了筚路蓝缕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