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罗磊光 《收藏》2007,(8):38-43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渊源 素有“瓷城”和“第二瓷都”之称的中国醴陵,远在东汉时期就有大规模的陶器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开设瓷厂,以手工拉坯,松柴为燃料,龙窑烧制。产品以碗、碟等粗拙土瓷为主,此为醴陵制瓷之始。同治元年(1862年),当地瓷业开始分为做坯、画坯、制泥“三帮”。  相似文献   

3.
张天琚 《收藏》2012,(9):66-68
仿生瓷也叫象生瓷,是指仿制生物形态的瓷器或者说是好像某种生物形态的瓷器。  相似文献   

4.
金鑫 《收藏》2006,(8):96-97
以“7501”为代号的毛泽东专用瓷,又称“主席用瓷”。197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选定设在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来承担烧造主席用瓷的任务,这在当时属于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众所周知,毛泽东喜受梅花,因此,当时决定以梅花为主题图案。又因釉上彩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决定研制并采用高温釉下彩工艺。  相似文献   

5.
珈玮 《收藏》2007,(8):49-51
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有言“寿州瓷黄,茶色紫”。寿州窑即为我国唐代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淮河以南的今安徽省准南市地区,唐属寿州。自20世纪60年代胡悦谦先生发现窑址以来,寿州瓷逐渐引起人们的注目。近来年,市场开放,不少寿州窑瓷实物得以面世。笔者感受到,寿州窑瓷确有其独特的神韵与灵气。  相似文献   

6.
叶蓉 《收藏》2007,(12):68-72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的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虽然仅有短短90余年的历史,但却是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朝初年,社会动荡,北方瓷窑在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不少北方名师巨匠流入景德镇,南北制瓷技术在这里得以交流和提升。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专营烧造皇家用瓷、朝廷祭器和商品瓷。政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瓷土资源,  相似文献   

7.
刘越 《收藏》2007,(4):50-52
郑和七次远航的壮举距今已600多年,当初被郑和船队以及他的后继者们带出国门销往世界的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特殊品种“外销瓷”,开始悄然走俏。这些外销瓷中尤以从海底沉船中被打捞出来的“海捞瓷”最为人关注,一批又一批曾被深埋海底的古代珍宝重见天日,引起全世界的惊叹。  相似文献   

8.
周宇婷 《收藏》2007,(5):68-71
没有年款的御窑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年号为“洪宪”。这位只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却留下了一批民国瓷器史上品质最高的仿古瓷——洪宪瓷。  相似文献   

9.
梁育军 《收藏》2007,(6):94-97
山西拥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燃料,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产瓷区之一。目前山西已发现古瓷窑址约70余处,始烧于唐而衰落于明清,以金元时期最盛。山西古窑由于地处冀、豫、陕,蒙等省区诸多著名大窑场之间,因此在制瓷工艺上大量吸收各地的精华,并与自身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既兼容并蓄,又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国后,公有制制瓷企业往往紧跟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生产大量当时政治形势需要的政治艺术瓷和有政治宣传意义的生活用瓷。如本人藏品中的“抗美援朝瓷”、“大跃进瓷”、“文革政治艺术瓷”、“文革标语口号瓷”、“文革领袖瓷像、瓷章”等等。“知青瓷”即是配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由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