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有关小学生作文和儿童画作品在署名时,除作者之外,还有“指导教师”。谁写的文章,谁画的画,就应当署谁的名字,为何还需“指导教师”?笔者虽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不会写,又不会画,但对于“指导教师”现象却有一种困惑之感。譬如作文,教师发现某位同学写得好,但还存有某些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对儿童画亦然。哪个小学生、哪个儿童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不然他们怎么成材?但若署以“指导教师”,这文章、这画,到底是谁写谁画的,以谁为主?皆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先看这些文章和绘画作品吧。小学生大都在十二、三岁以下,…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幽默     
幽默不等于滑稽,它是现代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课堂需要幽默,正如树木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谁说教师不幽默?八折优惠班主任让一位违反了班规的学生写一份检讨,文体不限,字数不低于500字。学生说字数太多,不利于减负。班主任想了想,说:“这是你初次违规,但检讨还是要写,只不过字数可以给你打八折,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3.
作文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但很多时候,教师会忽视这个现实,做出越俎代庖的事劳神费力地从各方面寻找自认为很好的文题,让学生写,写完后批改。批改后再利用作文课进行“演讲”式的点评、分析。教师总是从“应该”的角度去判定一个题目,去认为学生能否写好,但结果却是学生教师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萧田 《师道》2007,(2):47-49
时下部分教师的写作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紧跟形势,大而无当。有的教师写《论“三个代表”与作文教学》,让人啼笑皆非。二是求全求大,蜻蜓点水。有的教师写《班主任的管理谋略》,一篇短文哪能说得清楚?三是素材平淡琐碎,缺乏提炼。有课堂故事,但不精彩;有师生交流,但显平淡;有智慧交锋,但显松散。总之,部分教师写作不尽如人意之处多多,说明这些教师的文化功力有待加深,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生存模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要先发表教学论文或论文经过专家鉴定认为合格后才能正式申报。“教师要不要写论文”,在以往的教育热点中也有过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写论文是科研兴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教师“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习作命题,教师亲自动笔写一写,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下水文”的意识和习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没有必要,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里,随意找篇范文也不是件难事;二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缺乏写“下水文”的经验和技巧。针对教师们光说不练的普遍现象,我们开展了教师“亲身下河…‘亲口尝梨”的“下水文”实践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7.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8.
王涛  胡会 《考试周刊》2012,(79):186-187
所谓“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因此,写好“教学反思”,不仅不是额外负担,反而是备课的好“帮手”。它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以此实现教师成长。某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应当作为对教师教学评估的一项基本要求。 虽然语文教材提供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但由于它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写作水平都有较大差距,不便于学生仿写。因此,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的教师中《包括语文教师》不动手写文章的人不在少数。在此,笔者以“舌耕不息,笔耕不辍”为题,谈谈有关教师文章写作能力方面的肤浅认识。 一、不善写、不去写的教师,不能称为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不写文章,原本是件怪事。但不写文章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反而认为写文章的语文教师“只会写不会讲”或“不务正业”。 语文教师不写文章,首先是对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误解。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不是培养作家,因此,语文教师只需要具备语文基础知识,会不会写文章没有关系。岂不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非语文教学之目的。中小学生毕业后固然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课程,传统的“写教案”已成为制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阻力。有鉴于此,我以为教师教案可以不全“写”。教案不全“写”,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不按教案的形式把备课完整写出来。从而使备课不拘泥于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格式和框框,使备课方式更灵活多样,更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具体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如俊 《江苏教育》2008,(11):35-37
“教学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发表还是不发表作品,那是教师的自由”。针对教师将写教学反思当作“苦差”的现状,校长要注意引领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学会教学反思,让教师将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齐娜 《考试周刊》2009,(10):66-67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河北教育》2010,(9):28-28
秘诀一:常喝“心灵鸡汤” 我还深刻记得几年前的一件事:开学不久,副校长在教师会议上批评一个教师:“班主任工作计划”和别人的一模一样,“还是语文教师呢,连个计划都不会写……”尽管副校长没有点名,当时很多教师也不知道被批评的是谁,但是我感到非常羞愧,因为那个教师就是我。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究是当前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手段,其中,教师写教育反思是强化校本研究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但笔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发现,有些教师由于缺少了写教育反恩的习惯或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尽管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反思的教育教学事件,也未能写出来,确实遗憾。笔认为,教师应该在写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逐渐培养自己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起良好的反恩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批改作业中,常常发现学生写一些不规范的字。我责备他们,他们却满不在乎地说:“有的老师也这样写呢!”起初我还不在意;后来发现有些教师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的确如此。如“第”写成草字头;“几”字上多加两点;“步”下部写成“少”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教师“下水作文”,即老师与学生写同样命题、同样材料的作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写好了,对学生是受益不浅的。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有“下水作文”,何不也来个“下水背诵”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背,我们姑且祢之为“下水背诵”)。讲到背诵,在有些老师看来好像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无关,老师又不需要考了,背有何用?笔者以为教师背诵课文至少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自然《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出来的。“用书”中的教案设计对大多数自然教师的自然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能够减轻广大农村小学兼职自然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目前“用书”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多教师没认真钻研“用书”;二是机械照搬“用书”上的教案设计;三是不写课后小记。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不同类型的教师使用“用书”应该有所区别。城乡小学专职教师应该有所创造,坚持写好课后小记。乡村小学兼职教师要有所修改,能够写课后小记,都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使用“用书”。究竟怎样使用“用书”呢”?现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中,瞎编滥造、假话空话、仿写套作之风屡禁不止。这与平时作文教学中的“空对空”及应试前的“背文上阵”不无关系。针对学生作文“造假”现象,教师们高举“打假”的大旗,提倡作文写真话、抒真情,这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体现了这种“求真”精神。对此,笔者高举双手赞成。但在“打假”的同时,出现的另外一些现象令笔者十分担忧。现象一:在提倡“写真话”的潮流下,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写作文,只要写真情实感,实话实说实写就行了。现象二:在提倡“写真话”的潮流下,不少师生欢呼作文可以脱离政治宣传了,可以抒写灵性、张扬个性了。他们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