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本文想从几个方面,试图谈谈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辩证观点。 (一)文艺有倾向性,但文艺不能与政治等同,不能从属于政治。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文艺理论以前,在西方美学史上可以开出一长串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家的大名:古希腊罗马的柏拉图、亚理士多德、贺拉斯等人,中世纪的圣托马斯.亚昆那等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的但丁、伏尔泰、狄德罗、莱辛等人;十八、十九世纪的康德、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对于这些人物,我们一方面要肯定他们在理论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指出他们的理论毕竟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  相似文献   

2.
莱辛在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中 ,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门艺术的本质。这里 ,他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至首位。莱辛的理论是人本主义艺术理想与现实主义表现的汇合。在《汉堡剧评》中 ,莱辛通过市民意识的表现 ,希冀唤醒独立的民族意识 ,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 ,富有时代特色的市民戏剧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夏震军 《考试周刊》2011,(78):37-38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抄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他们举例说:“如果我们有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那么没有老师时自己也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而且是几十、几百篇文章的。”  相似文献   

4.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不仅是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文坛杰出的批评家,而且也是当时最优秀的杂志编辑。其优秀之处,除了他们确实拿出过受读者喜爱的刊物之外,主要还在于,作为一个编辑,他们也浑身充满了凛然正气。  相似文献   

5.
教育名言     
人的事业如果没有崇高的思想鼓舞,就会是无效果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教育名言@车尔尼雪夫斯基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对莱辛的研究是在自己的文化诉求中展开的。20世纪50年代,莱辛被译介进中国。在当时读者眼里,她是一个进步的共产主义者。八九十年代,研究多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21世纪初莱辛思想中的神秘主义成为该阶段研究的热点。综观莱辛在中国的接受,其研究明显体现出自己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本来早有定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给予车尔尼雪夫斯基崇高的评价。叛徒江青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出了批倒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动员令,反动文痞姚文元亲自督战,“四人帮”在上海的写作班子披挂上阵,大肆讨伐,在车尔尼雪夫斯基问题上,黑白颠倒了,瑕瑜不分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评价遭到了一次空前的否定和攻击。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派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蒙受十年沉冤。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关于关的客观性、艺术再现生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用等现实主义美学观,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瞿秋白的美学观既得益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又与他有所不同,其阐发的美学观点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车尔尼雪夫斯基。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抄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他们举例说:“如果我们有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那么,没有老师指导自己时也能归纳出几十、几百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了。”学生的讨论说明,吕叔湘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话,决不仅是教者一厢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0.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这个定义,按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肯定不是一个完善的美的定义.这是美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这种不完善,程度如何?表现在哪里?看法就有分歧.过去相当一部分文章,涉及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个定义的,多是誉多毁少,谈到不足之处又多是语焉不详.蔡仪同志近作《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载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重要作家;2000年之后莱辛受到国内学者重视。全面梳理2000年以来莱辛在中国的研究,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作品译介的相继出现、评述论文的逐年增长及研究专著的先后出版。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应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对莱辛科幻小说及短篇小说研究,重视莱辛与其它作家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文中以“人生的教科书”与“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自1901年法尉作家普吕多姆获得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起.到2007年的英国作家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给了107位对世界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毫无疑问,他们中间,大多数都是菩作等身的作家文豪,但是.其中也有几位获奖者,获奖的原阕并非是他们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朵丽丝.莱辛于195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青草高歌》(The Grass Is Singing),从此开始了数十载的写作生涯。在中国,莱辛的文学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关于她作品的论文和评论也层出不穷。但一直以来,大家最为广泛关注和评论的是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其短篇小说无论是原文资料、还是相关的研究都相对贫乏。对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从内容、主题和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展现莱辛短篇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是当代英国文坛重量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观点犀利,见解独到,风格多变且写作技巧大胆创新。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将研究视角置于莱辛的早中期作品上,对莱辛后期作品的关注不多。事实上,她后期的作品是对前期现实主义风格的回归。虽没有前期那么具有影响力,但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习借鉴的价值。本文以莱辛后期的小说作品《又来了,爱情》为研究读本,分析解读莱辛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后期小说中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6.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写作上,可以说惟有反映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想丰富中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辨别能力.就要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学会积累和提取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17.
对俄罗斯文学有兴趣的读者,大约都是知道或听到过所谓“别车杜”的说法。这一称呼乃是指俄罗斯19世纪著名的“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1811-1848),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杜勃罗留勃夫(1836—1861)。他们在哲学、美学、批评方面的理论建树,倍受世人与后来者的仰视。“三大批评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就是他不仅是位大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长篇小说《怎么办?》(1862—1863)、《序幕》(1877)等便是他影响深远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本文以"写真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战后女权主义里程碑式的小说,也是最能体现莱辛女权主义思想的作品。莱辛给我们诠释了一位不同于传统女性视野,但是对社会领域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女性,这也是莱辛赋予女权主义的含义。本文从《金色笔记》的结构、语言和主题三个方面对其女权主义思想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整体上分析莱辛作品的风格特征,点出其忧患意识。其次分析了莱辛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解释了其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其作品细致分析了莱辛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