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经济时代,观众收视心理正经历着从感官“服务”到“游戏”、再到“心理体验”和“审美体验”这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了电影文本的转型.电影本身顺应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变化,电影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进了体验经济的前进.  相似文献   

2.
翻开11月的日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多彩的“科技月”。科技教育是少先队的一项传统内容。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五爱”教育中的“爱科学”到新世纪“雏鹰行动”中的“启明星科技”活动,从恢复少先队组织后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发起开展“我们爱科学”活动倡议到人人“争当科技小能手”,从“环保小卫士在行动”到“少年科学院”的遍地开花。几十年来,少先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科技教育,引导他们主动认识自然,接触社会,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2010,(7):42-42
从我们吸取的感官信息到我们的行为都在大脑皮层的沟壑中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印迹,以至于我们的人生体验足以改变“天生的”大脑结构。  相似文献   

4.
综观当今世界,科技的飞跃,文明的昌盛,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创造”这股强大的力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亦已再度让教育升至“热点”,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重大议题。下面,我们就给家长们介绍一下家庭培养儿童创造性需要特别关注的7个方面。让孩子认识、开发、保护和拓展自己的感官———培养观察力感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并非每位家长都意识到了孩子的感官对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因此,让孩子认识、开发、保护和拓展自己的感官,是培养他们敏锐观察力的前提。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并…  相似文献   

5.
赵小尧 《考试周刊》2013,(69):66-67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认知活动从无声走向有声,从纯粹的文字走向图文并茂的画面,从单一感官刺激走向多种感官触动,打破传统教学的“单调”“枯燥”和“沉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引入多媒体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妙用多媒体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利用多媒体使初中数学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6.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常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使他们参与到语文说话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中来,为他们提供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场所,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场所需要我们的精心打造,一切从学生出发,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发展场所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康德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软弱性。康德承认有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物自体”。这一点使康德区别于其他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康德向唯物主义的让步。但是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则是“现象”,而“现象”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以后在主观意识所产生的表象,尽管它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但它却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研究目前已进展到什么程度?从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二次年会(1982.7.23—7.29)交流的经验看,阅读教学已由传统的“讲、问、听、答”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研究的重点从教师怎样教,移到“学生怎样学”.结合对学生生理、心理、思维、智力、环境等因素的专门探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纷纷进行研究、实验,探索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道路.湖南长沙市清水塘小学杨瑞华老师从观察入手,尽量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活动,力求使孩子们眼睛尖一点,耳朵灵一点,思维活一点,记性好一点,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学习赞科夫教学理论基础上,成功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他  相似文献   

9.
快乐学堂     
《疯狂英语中学版特辑·Echo触动》艾伦·卡特、希拉里·达芙和更多的青春面孔,让“星光大道”益发光彩夺目;在《生命之巅》的歌声中,“体坛搠彩”留住了齐达内足球生涯的最后一幕;与酷狗宝贝一起,我们畅游国际电影节,迷醉在五光十色的“电影大世界”;与长腿叔叔一起,我们走遍一个又一个的新书展位,尽情“悦读”;登上“世界了望台”吧,莫扎特的琴声和土耳其的海水向你招手;转动手上的“生活万花筒”,从美食、科技到健康,调动你全身的感官!全新栏目,全新内容——Echo触动,中学版三周年特别献礼!!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主要难在内容抽象、形式化:从形式到内容往往都是纯理性的,人的强大感官能力难以发挥作用。借鉴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出“实验型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使之协调一致,从而引发思维活动。“实验型数学学习”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模式”,以“实验”为形式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真实的体验,提高综合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的不断向前、朝向未来的发展。使其具备了高度的现代主义性质。本文主要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到成熟运用,给人们带来了感官及精神层面的享受进行论述.并提出面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应以一种批判的角度看待技术的运用,而不能一味地、勉强地追求技术上的炫耀。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以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过分强调管理逻辑而忽视学生人格塑造的现实困境。学科文化从管理逻辑、管理目标和管理重点三方面为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转向提供可能,并在理念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和评价维度分别发挥内在功能,使之实现从“硬”管理到“软”塑造的转向,具体路径为:以学科价值文化体系引领教育理念从“小文化”到“大文明”;以学科知识文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以学科行为文化体系促使教育方法从“个体化”到“共同体”;以学科生态文化体系推动教育评价从“低境界”到“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科技的猛进,经济的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运用“数学知识”上升到运用“数学思维”,由培养“科学态度”上升到培养“科学素质”。近几年来的教改经验,使我们对数学教学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试提出中学数学教学的四个新原则:透明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立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请同行们指教。透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淑芳 《课外阅读》2010,(11):74-74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见到这样的话:“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责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特别是现在,在这个浮躁不安、物欲横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因为我们已经到了“精神”的园地:虽然这个民族的来源和它的语言学的特质,可以追溯到其他民族——甚至追溯到“印度”——但是“精神”真实的“再生”,却要首先在希腊寻求。我早先已经把希腊比做青年时代,这种青春在感官的现实世界里出现为“具有躯体的精神”和“精神化了的感官性”——这一种“统一”是从“精神”发生的。希腊表示着精神生命青春的新鲜、欢欣的状况。在这里,那个进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质的转变,科技本身不会给生态、人类到来危害,但在使用科技的同时某些细节的忽视往往是致命的.在明确科技异化的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科技异化的问题,只有正确的看待科技异化才能使科学技术向着“为人”的方向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埃菲尔铁塔到电话机,从汽车到飞机航天器,历届世博会都是展示最前沿科技成果的舞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世博会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展示工业先进产品,成为对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创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一场“科技盛宴”即将展示在世界面前。  相似文献   

1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我们看到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触摸到科技的神奇美丽。接触自然科学,我们深感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精神的伟大;抚摸社会科学,我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品读天文科学,我们沉醉在“神六”的飞天壮举之中……正因为这些,使得一种新颖前瞻的作文题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科技·科幻”类作文试题。它要求同学们紧扣时代的脉搏,走近科学,关注科技跟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用科学眼光来看待不断发展的世界。【权威预测】1“.E话”时尚[创新点拨]信息时代,网络沟通,其乐无穷。“E话通”以极其强大的功能,迷你无极限。同学们可以听…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重要方面。详细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关于高校教师师德的重要制度、政策文本,能够使我们准确识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师德的具体内涵,能够使我们准确把握当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师德的方向和着力点。分析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建设相应经历了“尝试摸索、恢复重建”“动态生成、全面开展”“建设规范、创新发展”“治德路向、校正落实”等四个阶段;师德规范内容形式相应经历了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价值转向、从“崇高理想”到“兼顾底线”的要求转向、从“宏观抽象”到“微观具体”的内容转向。  相似文献   

20.
“乐”是一个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概念。《乐记》中之“乐”便有六种含义,从“乐器”到“欢乐”,从感官享乐之物到一种艺术形式,从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到音乐以至德音的纯粹艺术,几乎包括了先秦人对整个“乐”的看法。本文拟从《乐记》之“乐”的内涵演变,探讨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