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留学短波     
又一批驻外干部即将上岗(申 讯) 日前,教育部第十期驻外干部岗前培训工作结束,共有25名学员即将分赴我国驻15个国家18个使(领)馆教育处(组)开展工作。 教育部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国际司司长李东翔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培训班的开班典礼并讲话。 李卫红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外事队伍是做好教育外事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驻外干部要提高认识,解决好自身的职责定位问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要充分发挥窗口作用、纽带作用和基地作用。李卫红希望这批学员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勤于学习,严于律己,加强修养,善于处理各方…  相似文献   

2.
熊亮  韩冰 《现代企业教育》2008,(22):127-128
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推行者,他不仅继承了魏源、林则徐的“师夷制夷”的思想,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洋务思想,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肯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驻外使领馆制度的建立,是清政府开启近代外交的重要标志。在这些驻外使领馆中工作的晚清外交官们,成为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抗争的先锋官。他们在国困民艰的时局中,履行职责,勉力维护国家尊严。五邑籍驻外使领官员在晚清民初的外交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先生认为,在举国对西方深固闭拒的守旧氛围中开展洋务运动,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湖湘学派"以事功济义理"的传统学风对此有推动作用。王夫之的"道丽于器"的道器观,颠覆了传统的重道轻器的道器观;魏源所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总对策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曾国藩由"理"到"气"的理学转变,不但使他在精神战胜洪秀全的"上帝",也为他开辟近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曾国藩"以政带工"的模式,又使他成为近代化的延迟者。  相似文献   

5.
1月26日,教育部在北京饭店举行慰问驻外人员家属春节联欢会,二百余名驻外教育外交官家属欢聚一堂,欣赏主办者精心组织的文艺表演,互致问候,共迎新春佳节。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为驻外教育外交官家属举办这样大型的春节联欢会,也是教育部高度重视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之一。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到会并发表祝辞。他首先代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向在座的驻外人员家属及他们的亲人──在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工作的教育外交官们,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教育部驻外人员管理工作的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的有关人士,致以新春的…  相似文献   

6.
在琉球事件期间,中国驻日本公使何如璋的处理意见不无正确,然而未被采纳,致使中国在琉球事件中一步步地丧失了主动地位,日本把琉球夷为冲绳县。驻外大使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外交理念没有改变, 事务性地派遣驻外使节致使早期的驻外使节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也许不仅仅是何如璋一个人的郁闷和悲哀, 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作为洋务运动的先驱者,曾国藩立足抗夷御侮,筹划近代海防;力建军事企业,倡办民用工业;重视科技人材,推动留学教育;提倡理性外交,反对意气用事。其洋务实践直接决定了整个洋务运动的发展走向。因此,曾国藩不仅是洋务运动的开拓者,更是洋务运动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8.
在洋务运动的研究中,很自然地涉及到洋务运动同变法维新运动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也是颇为复杂的问题.要得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其中之一,我以为不妨看看历史的当事人即戊戌时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洋务运动抱有一些什么样的认识和评论.一维新派承认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一定的历史地位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曾经回顾了我国学习西方、推行变法的历史过程.他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鸦片战争以后的二十年,这个阶段中"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  相似文献   

9.
驻外使领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群体,他们不仅仅充当了清政府的外交官,还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亲历西土后,经过初步认识及进一步考察后,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西方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教育文化、商业文明等成果,并加以改造,在回国后进行了多方面传播,促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相似文献   

10.
熊胜 《神州学人》2005,(3):18-18
虽然总的来看,在外留学人员面临的安全形势是好的,但是涉及留学人员 的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日前,驻芝加哥总领馆教育领事熊胜来稿,探索为留 学人员实施预防性领事保护的新途径,并谈了如何做好留学人员领事保护工作 的体会与思考。但愿这篇稿件能对在外留学人员和各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洋务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无论是在洋务思想,还是在外交思想、外交实践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近代史学研究尤其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由于各有侧重不同,评价也出现差异和分歧。偏重于他的主和外交政策及思想的,就会以为郭嵩焘与李鸿章是一丘之貉,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或者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买办外交官”;强调他向西方学习,主张仿行西法的,则会认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封建士大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甚至达到早期维新思想的高度……。然而,在郭嵩焘的思想脉络里,效法西方、学习西方的洋务思想与他的以理待夷、主和通商的外交思想是紧密联系的。要全面评价郭嵩焘及其思想、揭示其思想的内在矛盾特征,应对他思想中的这两个方  相似文献   

12.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而且对日本、朝鲜以及远东政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从19世纪60年代起,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甲午战争惨败,用事实证明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日双方签订…  相似文献   

14.
1、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在出国前,由国内选派单位明确出国留学任务及期限。少数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确因业务需要,需延长在国外的留学期限,应经过批准,但在延长留学期限内,不能改变留学身份。延长留学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只能申请一次。 2、要求延长留学期限在半年或半年以内者,须提前1个月由本人持国内派出单位同意信件,并附国外留学所在单位或导师的信件和资助证明,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由使(领)馆审批。 3、要求延长留学期限在半年以上者,其审批办法是: 1)申请人必须提前3个月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填写“延长…  相似文献   

15.
张辉 《神州学人》2002,(4):48-48
编辑:您好!我是一个自费在美国留学的学生。计划回中国结婚。根据纽约领事馆网页上的介绍,我应该带着美国当地政府出具的在美单身证明和在中国国内的单身证明回国以后到您处办理证明转换手续。请问这些手续都如何办理?谢谢!答复:自费留学生回国结婚,持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未婚证明和配偶的结婚介绍信到国内当地民政部门的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即可。公派留学生回国结婚,请持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未婚证明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转换结婚介绍信后再到国内当地民政部门的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为便于大家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政策,我们…  相似文献   

16.
雷顾 《教师博览》2011,(7):54-55
从一开始,洋务运动就阻力重重,极不顺利。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政府几临灭顶之灾,但就是在这样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它对应不应该仿造洋枪洋炮洋轮等"救命之举"竟仍然犹豫不决。今日看来十分"温和"的洋务运动,在发轫之时却被指为"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与今日"全盘西化"的指责一样严重),曾遇到今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反对。以现代大机器生产来造枪炮船舰,通电话电报,明明是统治者在近代要生存就不可少的措施,却遇到统治阶级中冥顽不化者以"夷夏纲常"这类传统的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  相似文献   

17.
在海外地区添设领事 ,是中国近代外交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驻外使节对外交涉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认为薛福成在中国近代设领方面有两大贡献 :一是提出了自己对设领问题的一系列观点 ,形成完善的设领思想体系 ;二是忠于职守 ,不畏强权 ,以使臣的身份与西方国家进行设领交涉。由此 ,薛福成被视为 19世纪 90年代中国第二期添设领事、保护华侨热潮的“带队人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来,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也算是一条"救国"的路径,先姑且不论"救"的是"大清国"还是"中国"。比起那些迂腐不堪的、压根儿就不承认自己已经落伍了的顽固派,已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两次鸦片战争,天朝大国被"蛮夷"打得落花流水,遂不得不承认洋人的"船坚炮利",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而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救国的破产。今天,赶上"全球化"这班车的中国,教育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之路自是不二法门的选择。但三十年来,在一些官员眼里,"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进入近代社会的。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这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体现,这一扩张除了传播西方工业文明外,还要压制其他民族,不让它们独立、健康地发展。面对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冲破障碍,开始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洋务运动——铺垫了融会西方现代文明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提倡了解和学习西方。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一次战  相似文献   

20.
王盈 《神州学人》2002,(8):18-19
随着互联网的无孔不入,国内外的交流只争分秒,驻外使(领)馆和在外学人关注祖国发展,海外学人回国创业、为国服务的消息不断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