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重视对知识的教学,重视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和长项。  相似文献   

2.
陈丽 《学周刊C版》2019,(17):69-69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初中是基础教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熏陶、深受影响,由此形成优良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愿意接受传统文化;积极挖掘古诗文中的有趣素材,使学生乐于学习传统文化;探索语文教学新手段、新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确立具有本土意识的课程与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存在着简单引用、错位嫁接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来指导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象.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实际来判断,直接引用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并不能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后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滥觞,恐怕与我们盲目追随国外教育理念,忽略我国自身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放逐本土意识有关.课程与教学观念变革应确立本土意识:挖掘、整理、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立足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实际,批判地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总结我国以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念到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传统课程进行了重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课程改革的近十年中,教学实践始终被"形式化"的现象纠缠,  相似文献   

5.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念到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传统课程进行了重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课程改革的近十年中,教学实践始终被形式化的现象纠缠,致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比较薄弱,大部分中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误解颇深。为了摸清我们语文教学的对象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我们抽取福建省龙岩高级中学110名初三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与能力测试(初中)”中的测试结果作为此次调查的样本,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为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我国学科教育传统提供了文化基础,“双基教学”吸收了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学科教育传统的现代发展。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立足社会文化传统与现实,扬弃“双基教学”传统。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教学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教学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而逐步产生。它与传统教学既有一定联系,又具有异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基于新教学的本质属性,我们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本质观。我们既不赞成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价值取向,也不同意“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相似文献   

9.
"双基"是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重视"双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和经验之一。国际比较表明,"双基"扎实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比较优势,双基教学的形成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联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规范取向的伦理制度、代人立言的科举制度、厚德有为的人生观、经世致用的价值观、经典取向的方法论、综合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注重累积的行为艺术以及在它们影响下形成的重视基础的教育传统,共同构成了我国当代双基教学的传统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五千年文化悠远流传,丰富多彩,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基础,在基础教育中渗入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的必要方法。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展开讨论,以期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教学基础性问题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教学的基础性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它在我国的教学改革中不能丢掉。教育改革既要有国际视野,更应该是一种扎根于本土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将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即出发点由主义转向问题、摆动点由激进转向渐进、支撑点由政府转向学校、测评点由形式转向质量.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此阶段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初期由政府所主导的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将转向以地方学校为主体的变革性实践阶段,凸显的是一种持续稳定、由局部到整体的改革理路,意味着引导性境况的呈现.而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本特点在于引导性,有别于西方的认知性传统,根源由于秉持“性善”而塑造的“道”(导)的核心理念,其根本遵旨在于通过引导而达成转化与提升.因此,无论是文化自觉与价值认同,还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引导性传统对于指导当前的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性善为本的价值认知、引导性的制度变迁、通权达变的实践策略、和合创生的根本目的.总之,用中国的智慧解决中国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创新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统是教育发展和现实改革的重要基础,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构成了我国教育传统的社会存在生态,血缘本位,情感机制、入世意向形成了其化精神生态;儒、佛、道三家的教育共同建构了其主体结构生态,这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精神流程,构造了我国教育传统的基本人生态,它以个体的生命关怀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基本旨归,以人格陶冶为核心内容,成为我国教育传统的深层化机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我国大学的公民教育传统,探寻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对当今大学公民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作为国立大学的代表——北京大学的公民教育实践尤为突出。通过对北京大学公民教育实践的历史梳理,得出公民教育基本路径:完善以课程教学为载体的课程整合、开展多元化的课余活动、创建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期能对当今大学公民教育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村教育的历史变迁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作战的历程体现。从晚清时期农村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同质,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对农村教育的全面深刻的影响。即便如此,中国传统在遭遇西方现代性的交锋时也是异常激烈的。要想解决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首要问题是厘清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而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评价私塾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塾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化的传承与创造,发挥过料大的作用,对于继承和宏扬中华传统化,促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项目教学模式(PBL+MM)引入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将两个市场营销专业大专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选择传统教学法,后者引入PBL+MM教学模式,并通过期末考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03年建校的韩师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百年韩师办学传统与经验可以高度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校训"勤教力学,为人师表"为贯穿始终的办学理念;传承潮汕文化教育的地方特色;与时俱进的科类与专业设置;侨资、社会各界、海外校友的捐资助学。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素质发生学”的角度讲,一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生成,与他所受的师范院校的教育密切相关,不同的教育模式往往构成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革新。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素质不是割裂传统的,对传统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素质结构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可以为师范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俄罗斯历史中的教师教育、师范人才培养体制、教师培养标准、教师业务进修和再培训体系进行研究,阐明了俄罗斯师范教育的传统和俄罗斯师范体系改革的现状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