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文化与中国公共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业已证明远东国家的公共关系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个“个人影响”的模式。本文探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个人影响”模式发展中的作用 ,特别是“关系”的影响问题。通过对照性的比较研究 ,在考查西方国际公关理论的基础上 ,作者试图建构当代中国的公共关系哲学准则。  相似文献   

2.
公共关系     
又称公众关系。指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为了增进内部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为自身事业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关系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的政策和行动。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这种功能包括:一、在一个组织及其公众之间建立并保持双向的传播、谅解、接受与合作;二、参与处理各种难题;三、帮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舆论并作出反应;四、明确和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五、帮助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并有效地利用变化的形势,帮助预测发展趋势。以作为早期警报系统;六、运用研究方法和健全的、正当的传播技能作为其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定义:辞书的有关条目这样规定:“公共关系即一系列有组织的行动,其目的旨在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公共关系学的先驱者爱德华·伯纳斯说:“公关是依赖提供信息,呼吁和调整等手段获得公众对某项活动、某一组织或机构的支持。”罗曼德·西蒙指出:“公共关系就是通过有计划的长时间努力,使一个组织和它们所面对的公众间建立并保持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4.
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融入世界的中国公共关系"日前在北京举行.这是继他们成功地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建构"、"中国公共关系发展与中国软实力"两届高层论坛后的又一届重要论坛.  相似文献   

5.
公共关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中国大陆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多年间,中国大陆学者对公共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成熟,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大陆的公共关系研究现状,尤其是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回顾与梳理,笔者对1998年至今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标题包含"公共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同时笔者对中国大陆公共关系研究现状也进行了简评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软实力的宏大主题下,如何发展中国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这是事关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为了深入探讨国家软实力建构和公共关系发展的深层问题,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27日在北京主办了“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7.
陈先红 《今传媒》2015,(1):4-7,12
中国公共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一方面其市场规模发展空前,社会需要日益深入;另一方面却遭遇极大的社会伦理挑战。本文以美国卓越公共关系理论为参照,在两岸四地学界和业界共同提出的"公关正能量,武汉共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阳光公关"的理念和15项基本原则,为在重重迷雾中摸索前进的中国公共关系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姚旭 《新闻前哨》2007,(7):93-94
公共关系与“软实力”是当今公共关系界的一个崭新课题。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手段是传播。“软实力”则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取社会史和观念史框架书写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关史。中国现代公关事业诞生于以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为主题的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由外而内、西学东渐"的发展路径。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新启蒙"和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公关于引进和发展之初即形成了"全民热潮";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理想主义的贬抑和功利主义的泛滥,公关行业的发展出现脱轨和异化。本文基于对学界和业界30位奠基者、引领者的口述史访谈,清理了这个时期中国公共关系学术和实践发展的轮廓、主线和一些关键性细节,并试图在宏观时代语境和社会思潮中寻找其动因、结构和秩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公关伦理的哲学基础、理论流派和实践类型。公关伦理遵循伦理学的目的论和义务论两种思想方法;中国大陆的公关伦理主要表现为新闻伦理、劝服伦理、社会责任伦理和决策伦理四种形态;其实践类型主要有伦理型的商业实践,慈善性的社会捐助,社区性的志愿者活动,关联性的公益营销,公益性的宣传支持,政治性的沟通合作,文化性的娱乐活动共七大类,其中,以公益性的宣传支持和慈善性的社会捐助为主要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12年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公众对公共关系认知的基本现状。其一,公众倾向于认为公关是拥有一定专业性的传播实践;其二,国家和政府是最主要的公关主体,公关能促使国家/组织事务成功;其三,公关对新闻拥有积极而非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二者都以事实为基础,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其四,公关业的职业道德受到认可。追溯公众心目中的公关形象从消极向积极转变的动因,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公关需求与实践的增长提升了其社会"能见度";从业者的职业化呼吁和社会责任倡导为公关有力"正名";公关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的迅疾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0)
文章立足于现有中国公共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利奥塔尔后现代知识观点中的知识合法性为理论切入点,重新解读中国公共关系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展望,并分别从科研、教学、误构三个维度审视当下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知识的合法性问题,以期能够为当下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现状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3.
国家软实力建构和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共同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华通讯社、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奥委会、国际关系学院、凤凰卫视、复旦大学等单位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公共关系李艳(华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系)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机制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导机制,因而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以产权清晰、责...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公共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是现代组织与机构管理中的一种重要职能。公共关系学,则是公共关系事业实践的理论总结。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公共关系学在我国广大城乡得到迅速传播,并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类组织中去。如何应用公共关系学来宣传、扩大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及知名度;如何让社会公众都了解图书馆及其所负担的社会职能作用,发挥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档案公共关系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础的、促进档案组织和公众之间良性互动、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档案公关,是档案界的一块短板。与海外同行相比,其弱势表现在能力短缺,手段错位,想象力贫乏。本文强调,档案公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方法比提法更重要,不具备可行性细则的宏大原则一钱不值。  相似文献   

17.
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弗金斯曾经说过:“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的一切向内向外传播方式的总和。” 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单位要有效地对外传播与沟通,开展良好的公共关系,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利用新闻媒介。在信息社会里,新闻媒介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它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过去人们常把记者称作“无冕之王”,这当然有点夸大其辞。然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这部分人的作用和影响的确是难以估计的。正如《李普曼传》的作者罗纳德·斯蒂尔斯所说:新闻记者李普曼之辈“并不指挥千军万马,然而他确实具有左右舆论的巨大力量,这一点反过来又赋予他权利去左右总统、政治家和决策人物。”  相似文献   

18.
学术刊物反映了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的代表,因而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而办好一个学术刊物不是靠几个编辑、几个编委就可以的,学术期刊有一个广大的社会环境,需要大量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作者和读者的广泛支持和关心。学术刊物是传播科学信息的信息源之一,迅速传播科学研究成果就是学术期刊诞生的历史原因,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科研成果都是由学术期刊传播给社会,使社会认识的。几乎所有的科学工作者不论是一般的科技人员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要与学术期刊打交道,他们既要从学术期刊中获得信息,又是学术期刊的信息提供者。他们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术期刊只有充分与他们联系、沟通,充分与他们相结合才能广开信息源,才能更多地为科学发展服务。学术期刊由于其内容所限,通常辐射面小,影响力小,而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繁荣,学术期刊的数量与日俱增,导致了竞争日益激烈,加之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外的学术期刊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学术期刊开始对我国学术期刊的传播产生一定影响,以致造成了某些读者和稿源的流失。学术期刊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因此,我们编辑人员应学会  相似文献   

19.
20.
<正>记者站是新闻媒体的派出机构,其职能和任务是为本媒体采集新闻信息,联络当地的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通讯员队伍,充当本媒体的耳目喉舌和协调员,承担媒体本部交办的各类工作任务。因此,记者站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某一地区的特殊社会地位,而特殊的社会地位又决定它的公共关系的特殊性。本文就如何处理记者站的公共关系问题上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